張冬炯
當今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退休人員的不斷增加,“文化養老”概念的提出,對各級文化館(站)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提升優化、開拓創新提出了新的挑戰。各類以老年人為主的群眾文化項目、群眾文化活動相繼出臺。其中創辦文化館老年大學,作為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重點工作之一,基本實現了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教”的目標與需要。文化館老年大學是以發展老年人藝術教育為主體,是以探索老年藝術教育理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逐步完善教學設施,努力打造老年人“終身學習的校園、晚年生活的樂園、溫馨和諧的家園、老有所為的田園”為目標的。但因其具有社會福利屬性,不以營利為目的,現有的師資力量、教學場地、課程體系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隨著群眾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文藝愛好者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參與加入文藝學習人群的不斷增加。文化館怎樣合理整合市場資源,有效提高師資力量、提升擴大教學場地、優質優化課程體系,都是現下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文化藝術培訓市場的資源優勢
市場是由人主導的,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好的環境、好的經營理念都是優化市場的途徑。所以市場是具有優勝劣汰的競爭屬性的,良性的競爭可以使產品、服務、環境等更完善、更超前。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藝術的主陣地、領頭羊,不僅要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應當牽頭引領文化藝術培訓市場的進步與提高。
現今社會有大量的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環境優越。首先,這些學校的課程內容豐富多樣、種類繁多,如傳統科目有舞蹈、器樂、聲樂、書法、美術、模特走臺、播音主持、國學等,新興科目有插花、茶道、香道、咖啡制作、手工DIY皮具制作、服裝設計與制作等等,都受到各年齡階段群眾的喜愛,使其在豐富業余生活、提高藝術品位的同時又學到了新的生活技能。其次,這些學校的教師大多數是由專業院校的科班出身,年輕化的同時具有很強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結合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屬性,“誰優秀誰上崗、誰創新誰高薪,”所以在師資這一方面這些學校就有著新鮮血液源源不斷注入的優勢。最后,同樣因為市場的特殊屬性,除了課程與師資之外,校區的場地和教學環境的打造,也是各個學校之間存在的競爭與優勢。
文化館老年大學要重點發展老年人文化藝術教育,這里不僅要有表演文化、音樂文化、書畫文化、攝影文化等傳統類文化藝術課程,也應加入插花文化、茶道文化、香道文化、中醫養生文化等各類生活文化藝術課程。通過整合市場上文化藝術培訓學校豐富多樣、適應市場需要的各類課程,將課程分類、分系,如成立藝術系,教授舞蹈、聲樂、器樂、書法、美術、攝影等專業課程;成立醫學養生系,教授中醫保健、食療與營養、老年心理學等專業課程;成立體育系,教授太極拳、太極劍、健身操、瑜伽等專業課程;成立綜合系,教授插花、香道、茶道等專業課程。這樣不僅豐富、充實了文化館老年大學的課程內容,系統規劃了課程體系,同時,還能夠將市場上熱門、新興的科目納入進來,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品位。真正實現文化館老年大學成為老年人“終身學習的校園、晚年生活的樂園、溫馨和諧的家園、老有所為的田園”的目標。
二、整合優勢資源,打造藝培協會
以青海省文化館老年大學為例,2021年青海省文化館老年大學開班,共開設書法、繪畫、攝影、舞蹈、合唱、二胡、竹笛、曲藝、葫蘆絲9個班,設置學員名額380人,但在前期報名考試時共有2000余人報名參加,因場地容納量及師資分配問題,最終通過考試考核招收380人。這就讓很多的文藝愛好者未能進入老年大學學習。
我們應成立由政府主導,文化館運營的青海省文化藝術培訓協會(以下稱協會),由協會制定入會標準,將文化市場上優秀、成熟、完善并符合標準的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整合起來納入協會,有效利用文化藝術培訓學?,F有的師資、課程與場地,設立課程多樣,內容豐富的老年大學分校。以西寧市作為實驗點,在西寧市所轄的五區兩縣內吸納場地、師資、辦學能力優越的藝術培訓學校加入協會,并設立文化館老年大學分校,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課程少、老師少、場地少的問題,又可以大量招生,滿足更多文藝愛好者想學、愛學、家門口就能學的學習熱情和學習需求。
三、完善老年大學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老年人參與老年教育的目的,既有自身實用的現實需求,又有自身情感的潛在需求。即使是實用性很強的老年人參與學習的目的,其背后也潛藏著強烈的與之對應的情感需求。老年學員在選擇繼續教育時往往會選擇與其以往工作與學習經歷所積淀的情感記憶高度相關并與其老年情感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進行學習。所以我們老年大學教育課程的建設規劃與設計應該正視老年人參與老年教育課程學習的實用因素和情感因素,在滿足實用性的同時,精神需求的滿足也尤為重要。與這一實際相符合的老年教育課程建設規劃設計,在相關調研或以往課程設置經驗的基礎上,首先要做的是將實用和情感需求相融合,按照相關文化內容及表現形式進行分類,然后按照分類結果進行課程設置的調整,并進行適量的課程開發,建立兩年或三年制的學習制度,由基礎學習、提升學習、深度學習逐步提高。由此構建有別于其他教育機構的老年大學的課程體系,展現老年教育課程獨特的價值與魅力,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學習中來。
老年大學的課程建設規劃是一個既適需又引導的過程。適需是引導融入學習需求并引導滿足學習需求的適需,引導是以適應學習需求為前提和在適應學習需求基礎上的引導。老年大學的課程建設規劃的根本目的和途徑是通過以內在的學習需求為導向,學習內容與形式適合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點。相對于老年學員而言,專業主要是指專門的學問或專門的技能(藝能)。由課程入門并通過由專業所組合的課程學習掌握專門的學問或專門的技能(藝能),通常是老年學員進行專業學習的主要方式。以課程為起點設計老年大學專業建設規劃切合老年人參與專業學習的實際。但是,某一專業的設置要求首先考慮在原有課程基礎上是否具備相應基本條件,并非完全排除學科在專業設置中的導向作用。老年大學專業設置具有生成性,即使是在原有課程基礎上的自然生成,也隱含學科在專業設置中的導向。專業建設規劃的關鍵是其組合課程的設計,課程的元素由學科知識構成,按照專業知識結構要求所組合的相關課程實際上也是相關學科知識或文化知識的系統組織。老年大學之所以要在課程基礎上設置專業,其原因之一是單一的、碎片式的課程學習難以滿足老年學員對學科系統知識或技能全面掌握的學習需求。而一門專門的學問或專門的技能(藝能)所要組合的課程僅在原有課程基礎上自然生成往往是不夠的,專業及其相關組合課程的設定還需要通過學科的導向,即依據相關學科知識的系統組織來確定所設專業相關課程的有機組合。換言之,老年大學的專業設置還需通過再設計的主動方式由規劃生成。顯而易見,老年大學專業建設規劃設計先后包括兩個關鍵環節:首先是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專業組合課程的設計;其次是在學科導向的引領下進行專業組合課程的再設計,以彌補原有課程基礎在專業設置中所存在的課程組合的部分缺失或空白。老年大學的專業處在課程體系與學科體系的交叉點上。殊途同歸,課程、專業、學科三者之間的關系,在老年大學專業建設規劃通過環狀的“課程→學科”和“學科→課程”的路徑實現起點與終點轉換的設計中達到融合與統一。
文化館老年大學,作為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重點工作之一,作為老年藝術教育的主陣地,需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進步。創新同樣是引領發展的動力,作為今后發展的藍圖,規劃先行體現創新發展要求。墨守成規,故步自封難以適應老年教育的轉型發展和平易化與高端化的并行發展。老年大學課程、專業、系科建設一體化規劃所要遵循的適需性、導向性、全面性、漸進性原則均包含創新性原則的要求。創新精神融入適需規劃、導向規劃、全面規劃、科學規劃、特色規劃,引領老年教育的新發展,開創老年大學課程、專業、系科建設的新局面。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名言:你不能只問顧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給他們做什么。等你做出來,他們已經另有新歡了。知識服務領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機會。市場給了我們一種假象,那就是所有需求都被滿足了,但實際上各行各業都在期待著越來越多喬布斯的誕生。創新發展也是特色發展,鼓勵結合當地歷史、人文資源和民俗民風等特點創新發展老年教育,不斷推動老年教育的特色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慶.“探索新形式、尋求多元化”——河東職大關于持續提升社區老年大學服務能力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02).78-85.
[2]李艷霞.老年大學在服務企業離退休人員中的作用探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9(14):62.
[3]徐明剛,羅彤彤.“教養融合”社區老年服務模式的探索[J]. 新農村,2019(06):51-53.
[4]營立成,談小燕.促進老年大學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幾點思考[J].中國民政,2019(18).39-40.
[5]余曉艷,趙銀俠,張勇. 西安城鄉老年人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狀況研究[J].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9,33(04).32-42.
(作者單位:青海省文化館社會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