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薇
據(jù)《錢江晚報》《半島都市報》報道:浙江杭州有位媽媽,因為家里5歲的男孩,常常不與大人打招呼,就在小區(qū)里亂跑;還常常偷拿家里錢去門口小超市坐搖搖車,因此,她決定讓孩子每天在小區(qū)入口處幫鄰居取送快遞賺錢。她說:“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又能滿足孩子到處跑的愿望。”
誠然,那位杭州媽媽培養(yǎng)“財商”從娃娃抓起的出發(fā)點具有超前意識——從小教育孩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對防止孩子偏離正確的“財富觀”,養(yǎng)成以誠實勞動換取合法收入的正確“價值觀”,是有好處的。然而,就家長“讓未成年人有償送快遞且明碼標價”培養(yǎng)財商的方式,尚有商榷的必要。如果對孩子“財商”培養(yǎng)至上,或許會伴有“雙刃劍”效應。
近幾年來,社會上關于財商教育話題比較火爆,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智商和情商。有的城市中小學教材增加了理財內(nèi)容,這無疑對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其生活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
然,竊以為,青少年的理財教育,還是應從生活中的消費觀念開始,而后由近及遠,由簡入繁,且不宜急于求成,甚至奢望一夜之間娃娃就會變成“金融小天才”。尤其是中小學校進行炒股模擬演練,存在諸多拔苗助“炒”隱憂。
對未成年人進行“財商”培養(yǎng),應把握好“度”;以免產(chǎn)生拔苗助“財”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