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陽
常看乒乓球比賽。因為乒乓球屬個人項目,某運動員一個時期屢屢奪冠,就出來一種說法——“屬于誰誰的時代”“進入了誰誰的時代”。這回,我們的一位女運動員拿了東京奧運會冠軍接受采訪時說了句“我的時代到來了”,“時代”一語由其本人說出,在下還是第一次聽到。
可接下來,事情的發(fā)展偏偏不如其人所愿(以下我只稱某冠軍,免得誤認為我針對個人,我實在覺得這事有啟發(fā)意義,才撰此文)。東京奧運會于2021年7月至8月舉行。一個多月后(9月)開第14屆全運會,某冠軍竟未奪得一個冠軍(包括雙打、團體),單打半決賽還輸了個0比4。又過兩個月(11月),休斯頓世乒賽上,某冠軍又止步于單打半決賽。世乒賽直播之初,播音員說,如果她這次能奪冠,就可創(chuàng)造一個拿大滿貫時間最短的記錄(386天)。然而,大滿貫終于“泡湯”,就缺了世乒賽這一項。
事情還沒完。就在世乒賽結束后的第四天,12月4日,又一項重大賽事——“世界杯”開賽。結果某冠軍再次在半決賽時落敗,這回把她擋住的是一位非屬三大主力的國乒隊員。2021年頗多重大賽事,然而奧運過后半年中,某冠軍均與折桂無緣。她的“時代”剛說出來,即戛然而止。
從這件事我得出個看法,別輕易說“誰誰的時代到來了”,尤其是本人別自稱“我的時代到來了”。即使自己“信心滿滿”,也最好收斂些別說出來。
在下學過幾天哲學課,記得哲學有兩個基本觀點,一個是“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另一個是“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個人輝煌時,不要忘記,這世界的萬物是“普遍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道是“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稱雄一時可以,稱雄許久就有難度了,怕是有更“雄”的不經意間橫空出世。說到底,是因為這地球村里,有太多的人“普遍聯(lián)系”地參與競爭,誰都要享受“成就感”,都要“更高更快更強”。我說“普遍聯(lián)系”,那還不一定是擺個擂臺,讓各路英雄都云集一處搞“大比拼”,信息的發(fā)達、高科技的傳輸就足以讓所有的強手都“扎堆”在同一個平臺上。常常是,不知從世界的哪個角落忽然“殺出一個程咬金”,其驚艷表現(xiàn)竟一時成了標桿,別人跟他一比,就都沒味道了。競爭,不必同處于一個空間,也許你正在席夢思床上做夢,某引領新潮的家伙就在萬里之外把你甩在后頭了。所以,“誰誰的時代”“我的時代”云云,怎么說也比較輕率。
“發(fā)展變化”的觀點是說,不要把事物看得一成不變,這世界的正常狀態(tài)不是死水一潭,倒是“此一時彼一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并非是,一時稱雄就坐定了“鐵桶江山”。世間萬物瞬息萬變,這太頻繁的變化,就規(guī)定了每個個體存在的短暫性,某個體僥幸占了一個位子,無需多時還得將位子讓出去。歸根結底,“時勢造英雄”。本事再大的人,也得適應時代。就說審美趣味這小事,唐朝以豐腴為美,你在那個時候玩“骨感”,誰買賬?反過來,英雄造不了時勢,“逆潮流而動”更不成,硬跟時勢對著干,結局只能如側畔“沉舟”化作朽木,或如“病樹”被春天和萬木拋棄。
一句話,一個人撐不起一個時代。
想不到,平常看球賽找樂子,卻“一不小心”得了一孔之見,隨性寫來,有道是“姑妄言之妄聽之,夜涼燈顫夢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