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笑笑

知名企業被曝產品不合格
日前,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檢公告中顯示,對本市化妝品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監督抽查的63批次產品中,經檢驗,3批次不合格。
其中“貝德瑪舒妍多效潔膚液”和“LaboLabo煥膚毛孔細致啫喱”2批次產品均存在凈含量不合格問題,且購買地點或渠道都為麥德龍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閔行分公司。據查這兩批產品標稱的生產企業分別為,上海貝德瑪化妝品貿易有限公司,為品牌“貝德瑪”中國運營公司,以及上海噯呵母嬰用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為此記者電話聯系了相關企業,但均未得到正面回應。隨后記者又采訪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鄧勇教授,針對此問題鄧教授表示在化妝品行業中,抽檢出現凈含量不合格產品的情況并非個例。處罰力度的不足致使生產企業存在僥幸心理并忽略了相關政策法規。由于違法成本較低,與企業違規所得利益相比微不足道,所以會出現“缺斤短兩”的問題。
凈含量不合格該如何處罰?
對于化妝品凈含量不合格問題,鄧勇教授表示,我國現行的《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都已經做出相關規定。
根據《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第九條,批量定量包裝商品的平均實際含量應當大于或者等于其標注凈含量。比如本次檢測中的“貝德瑪舒妍多效潔膚液”規格型號為500mL×2瓶即適用本條規定,凈含量不能低于該標準。
根據第八條,單件定量包裝商品的實際含量應當準確反映其標注凈含量,標注凈含量與實際含量之差不得大于本辦法附表規定的允許短缺量。本次抽查的“LaboLabo煥膚毛孔細致啫喱”和“活膚水顏精華霜”適用本條規定,50~100g的產品允許4.5g的短缺量。
根據第十八條規定,商品標注凈含量與實際含量之差大于允許短缺量的,責令生產者、銷售者改正,可處檢驗批貨值金額3倍以下,最高不超過3萬元罰款。
企業應“斤斤計較”嚴防缺斤短兩
面對化妝品凈含量不合格問題,其生產商及相關企業首先要做出調整改進。鄧勇教授表示,化妝品企業、生產商和銷售者都應該加強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主動了解行業規范,積極實現產品合規。
此外記者還聯系到一些化妝品生產廠家,他們提出在生產過程中人為操作失誤、天氣溫度等客觀因素是普遍存在的,由此化妝品的凈含量也會出現誤差。遇到此類情況,鄧勇教授建議生產者可以考慮完善相關技術方法,比如采用透明包裝設計,或者在產品包裝上表明含量刻度線,讓商品的凈含量一目了然。
另外,記者在一些熱門社交平臺發現,有不少網友提出曾在某直播間購買的化妝品有明顯的“凈含量不足”問題,可見化妝品缺斤短兩情況在消費市場上并不少見。
對于化妝品經營管理方,也要肩負起產品質量安全合規合法的責任。在熟知并遵守行業法規的前提下,經營銷售方雖然不能直接控制產品含量,也不能檢驗每個產品的含量是否符合標準,但是可以通過選擇聲譽良好的供應商、不定期進行產品含量核查等方式,及時發現并撤下“缺斤短兩”
的產品,避免因銷售不足量商品而面臨行政處罰。
鄧勇教授提出,若經營銷售方在不知曉產品缺斤短兩的情況下受到罰款,比如麥德龍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閔行分公司若有證據證明因受到生產商隱瞞或欺詐而銷售不足量商品,并且自己對此沒有過錯,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要求品牌生產商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對于消費者來說,也要積極應對維權。商家夸大或隱瞞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質量、性能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屬于欺詐行為。
由此可見,在化妝品監管趨于嚴格的大背景下,化妝品行業相關企業除了加強對《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的學習和執行,企業、生產商、經營方也要了解與其相關的其他法規。在此基礎之上,監管部門要加大對化妝品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抽查檢驗力度,增加抽樣檢測頻率,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具體落實到化妝品市場常見問題中,對于“缺斤短兩、凈含量不足”等問題加強處罰措施,提高化妝品生產商、經營者的重視程度,才能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化妝品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