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啟明
我國對動物疫病防控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但是動物疫病的監測也是動物疫病預防中的重要手段,獸醫主管部門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負責對養殖場的日常的飼養管理監管和監測采樣,具體由動物疫病防控控制機構實驗室進行檢測,通過檢測結果,分析數據,出具監測報告。每年國家和省級、市級都有相應的監測和流調計劃部署,嚴格遵守監測計劃,可以充分發揮監測工作的作用。
通過血清學抗體監測,可以判定動物的母源抗體的高低,也可以通過分析抗體監測的數據來指導現實生產中的免疫情況,抓住最佳的免疫時機,適時免疫,不讓動物暴露在無抗體或抗體免疫保護率低的風險狀態中,根據監測結果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既不浪費疫苗也不會出現免疫空缺,獲得最佳的免疫效果,提高動物的安全性。
通過各種監測方法,系統的、連續的開展監測,并對監測結果統計分析,可以發現疫病的致病性,掌握疫病的流行形勢,了解該地區都有哪些病原分布等情況,病原是否變異可作為依據制定防控計劃和建立預警預報系統。系統且連續的監測可以及時發現外來病傳入情況,對外來病的防控也起到一定作用。
監測可以發現動物群體中都存在哪些動物疫病或病原,可以對疫病的發生、發展和流行分布、免疫狀況等因素系統收集,建立完善的疫情預警預報分析系統,實現早期預警,實施科學防控。并可根據實際病種實施根除計劃或凈化措施,最大限度的把疫情消滅在萌芽狀態,控制其擴散和蔓延,減少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
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取決于動物的群體特征(品種、年齡、性別、生理狀態和遺傳規律等)、飼養方式、流通環節、飼養用途和養殖管理等情況。通過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分析,了解動物群體特征的同時,了解其影響因素,實施精準防控。
為保障動物食品衛生安全,需要對動物產品開展常規的抽樣監測,及時阻斷病原隨產品傳播。也可及時發現人畜共患病,尤其是布病、結核等,部分人畜共患病呈隱性感染而臨床不易發覺,只有通過監測,發現疫病,合理的處理病害動物產品,做到養殖過程的全方位監控,保證人畜健康和動物產品衛生安全。
當下國際貿易頻繁,養殖業競爭激烈,加強動物疫病監測任務艱巨,需要各級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加大宣傳力度,遵守相關政策規定,積極打造利于開展動物疫情報告和動物疫病監測的環境,及時報告疫情,擴大監測動物群體和范圍,增加監測項次,規范檢測,及時并如實填報監測結果,保證監測的實效性,真實反應養殖環節的問題,及時消滅疫情隱患,做到充分發揮監測的作用。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也要不斷學習和加強對監測數據的分析評估能力,定期開展分析和評估,實行監測數據動態管理和保密機制,減少私屠濫宰和未經檢疫的肉品銷售,促進動物和動物產品的良性流通。
通過加強監測手段和擴大監測范圍,使養殖的動物及其產品達到健康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等標準和要求,提高肉品質量和知名度,消費者受益了,養殖的市場競爭能力就增強了,其給社會和個人帶來的收入也增加了。
綜上,動物疫病監測是防控動物疫病的重要手段,為實施精準防控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下一步建立動物疫病預警預報分析系統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對動物的保健、科學免疫和動物產品的質量等方面都提供了安全而可靠的保證。但開展動物疫病監測,需要具備一定條件,既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檢驗人員的數量,人員的學歷素質和責任心,檢驗技能和經驗要有保證,開展檢測的儀器設備要齊全,監測經費要充足,采樣樣品的質量要保證,采樣的頻次和監測范圍要有科學性,要做到定期、定量、定點開展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