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 樊佳璐
文化創意產業涉及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融合了商業、文化以及社會其他領域的諸多因素,屬于融合產業[1]。文化創意旅游是一種新的旅游產業模式,將旅游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以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文化創意對接旅游資源,用獨特的方式去展現旅游的內在生命力,是真正意義上朝陽產業的強強聯合,也是我國旅游業在新時期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2]。文化創意旅游以文化創意為挖掘點,輔助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資源,最大限度挖掘旅游資源,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鄉村旅游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鄉村旅游是發生在鄉村地區的,是顯著區別于城市的鄉村自然景觀;其次,鄉村旅游的靈魂是鄉村民俗文化,這是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最后,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是農民,農民打造集餐飲、住宿、購物、體驗、娛樂、休閑一體的新型鄉村旅游模式,有利于傳統觀光旅游模式向休閑旅游模式過渡[3]。
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將文化創意貫穿于鄉村旅游的各個環節,在前期宣傳、產品設計、路線規劃、后期營銷等方面,都要體現文化創意?,F在正處于新媒體的熱門時期,可以利用短視頻、微博、微信對鄉村旅游進行前期推廣,在推廣上可以將當地特色文化資源融入到特色創意表演中,在后期實踐中可以讓旅游者親自參與文化創意活動。
鄉村旅游在融入文化創意產業之后,可以使消費者從物質、精神上更加深刻體驗文化創意的意義,同時也賦予鄉村旅游新的時代特征。
回民村旅游資源總體介紹。城西回民村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城灣山區,全村均在太湖灣旅游度假開發區的規劃范圍內。南臨風光秀美的太湖,北靠錫宜高速。錫宜公路、232省道貫村而過,地理位置優勢極佳?,F城西村有村民小組27個,總人口2808人,轄區總面積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2600畝,山、林地面積為4600畝。針對回民村的鄉村旅游資源,具體可分為鄉村風光、鄉村民俗文化、鄉村旅游產品、鄉村特色產業四大類。
城西回民村,既有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光,又有伊斯蘭的民族風情,村道平整,果樹成蔭,民風熱情,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回民村擁有得天獨厚的綠水青山優勢,波光粼粼的太湖、連綿起伏的群山、四季飄香的果園。此外,回民村有常州地區歷史最早的清真寺,也有回族風情門樓,西域特色與江南風光在回民村交融,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武進縣志》記載,城西村民是元代南遷來常州定居的,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他們七百多年來一直與漢族友好相處,并且與漢族通婚。城西回族村的民俗活動眾多,當地村民沿襲了很多回族特色的古老習俗,如調馬燈表演、以面食為主的飲食文化、村居的裝飾也充滿著回族風情。
鄉村旅游產品是鄉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南回民村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打造了一系列鄉村旅游產品?;孛翊宓摹疤飯@樂”項目提供租地服務,游客可在這里租幾分地,平時由回西村村民進行打理,節假日的時候游客會帶孩子前往回民村體驗農耕生活。隨著當地旅游業發展,回民村興起江南民宿、清真特色餐館等餐飲服務,并將村中的一座百年老宅打造為村史館。
回民村始終堅持“一產助三產,三產促一產”的發展理念,倡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打造現代農業示范樣板,發展特色江南文旅,因地制宜地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目前已經實現規模經營,梨樹、桃樹、葡萄、茶園的耕地面積不斷提高,創立優質農產品品牌“城西梨”。依托優質農產品資源,打造“互聯網+農業”等農業發展新模式,助力回民村鄉村旅游新發展。
回民村現依托休閑農業資源,采用農村合作聯社的模式,將村民的耕地資源進行聚集管理開發,旅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認領一定規模的耕地,平時由村民進行資源維護,在節假日認領者可帶領家人前往體驗農耕生活?;孛翊瀣F有梨園、桃園、茶園、葡萄園等生態觀光農業基地,其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較大。目前村內已經形成了濱水梨園賞花期、農業采摘觀光區和壩頂禪茶休閑區這三大功能區,在壩頂茶禪休閑區,游客可以親自體驗茶藝制作的全過程,并學習茶藝。
回民村位于江南地帶,土特產十分豐富,尤其是果蔬類,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影響,回民村的農產品種類齊全,產量頗高,外形精致,因此,回民村每年根據季節限定舉辦不同類型的采摘文化節。比如葡萄、水蜜桃采摘節,游客不僅可以體驗采摘的樂趣,還可以欣賞回族特色民俗表演,此外,回民村還將果蔬擂臺、果蔬交易、果蔬文化融合在一起,讓活動更具參與性。
回民村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是養生度假的最佳圣地,因此,回民村以“農耕”“國學”為主題,成立了集垂釣、餐飲、住宿、采摘、體育為一體的養生度假莊園——谷神農莊。莊內有特色小木屋民宿,彰顯農耕文化的石磨盤,橘子、藍莓、桑葚、無花果更是郁郁蔥蔥,其中,最有名的是楊梅樹,占地五十多畝,每年眾多游客慕名而來,免費品嘗楊梅。同時,依山傍水的江南自然風光,宜人的氣候和回族的異域風情,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回民村養生度假(如圖1所示)。

圖1 谷神山莊
城西回民村依托良好的自身優勢,將特色農副產品與西域特色良好結合,回民村自產自銷楊梅、葡萄、水蜜桃等時令水果,就拿葡萄來說,當地回民將葡萄制作成葡萄干、葡萄酒,并將這些衍生農副產品進行創意包裝,融入回族特色元素,使產品既實用又美觀。此外,當地村民還制作新疆水果酸奶,供游客品嘗和購買,最大限度地將回族特色融入鄉村旅游產品中。
近年來,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和鄉村旅游的熱度不斷提高,回民村的部分村民也因為融合發展獲得了盈利,因此,許多村民盲目模仿他人的成功經驗,按照傳統雷同模式照搬照抄,沒有加入自己獨特的思考,使得回民村出現類似鄉村旅游景點,文化創意產業同質化,缺乏核心競爭力。導致許多鄉村旅游企業盲目跟風創辦旅游項目,很多企業剛開張就面臨著倒閉,不僅不利于回民村本土旅游企業的發展,長期下來,回民村整體的旅游口碑也會下滑,甚至影響整個太湖地區旅游業發展。
回民村地處江南地帶,氣候宜人,風景優美,交通便捷,山水資源豐富,是蘇錫常地區唯一的回民聚居區。目前村內有清真寺、游客中心、篝火廣場、村史館、農家樂等旅游項目,是村內承載民俗文化最集中的區域。回族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值得回民村進行深度挖掘,但是目前回民村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盲目追求當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文化的增值效應,沒有真正將回族民俗風情體驗融入到旅游項目中,開發的文化旅游項目缺乏獨創性。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離不開文化資源,兩大產業能融合發展更離不開人才的創新,因此,人才是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孛翊宓靥幪K南郊區,當地大學生一般會選擇臨近的市區、或者蘇州、上海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大城市工作,不愿意回到回民村工作,與此同時,回民村也缺乏相應健全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有志青年返鄉,長此以往,回民村的鄉村旅游發展很難有起色。
首先,在思想上,要讓鄉村旅游從業者了解產業融合的概念,了解文化創意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意義,政府和相關旅游企業可以通過報紙、廣播、電視、自媒體等媒介向旅游從業者普及概念,讓他們從根源上理解融合發展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尋求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其次,政府要大力宣傳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的優惠政策,科普產業融合發展的積極意義,并且給予旅游從業者相應補貼,讓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最后,政府要根據回民村自身特點進行合理規劃,發揮回民村的資源優勢,將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計劃、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鄉村旅游、特色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加強規劃引導和市場開發[4]。
首先,要深度了解回民村的歷史發展和文化特色,回民村是江南地區唯一的回族居民聚集區,更是江南文化與回族風情的匯集地,因此,可以通過村史館了解回民村的發展歷程。其次,可以請專業的設計公司對旅游產品進行投入,挖掘文化特色與內涵,植入創新創意元素[5],充分利用田園風光和鄉村文化,搭建鄉村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的互動平臺,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鄉村精品。最后,在旅游推廣層面,可以聘請當地知名度較高的主持人進行宣傳代言,進一步提升回民村的知名度。
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相應的人才引進機制,激勵各類人才在鄉村施展才華[6]。積極尋找文化創意產業和鄉村旅游的復合型人才,并對復合型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完備的培養體系,并且在招聘的時候采用科學的選拔方式,同時能夠保障人才的質量和水平。其次,可以利用常州地區本土高校的優勢,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訂單式地培養一批既懂文化創意產業,又懂鄉村旅游的復合型人才,能夠助力回民村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具有極大融合性和市場開發前景,文化創意產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將成為未來鄉村旅游新的經濟增長點[7]?;孛翊迥壳疤幵谌诤习l展的起步階段。
本文對回民村鄉村旅游的現狀、瓶頸、路徑展開討論,得出以下結論:首先,政府要創新融合發展思路,引導旅游企業采用新型的發展模式;其次,要深度挖掘回民村的文化特色和內涵,因地制宜地制定融合發展政策;最后,人才的競爭是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要積極與地方高校合作,訂單式培養鄉村振興復合型人才,把文化創意產業和鄉村旅游進行融合發展,傳播和傳承鄉村傳統文化,以實現鄉村旅游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