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楚雄勘查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在傳統工作模式下,由于受到技術因素、人為因素和環境因素等的限制,導致在國土調查中獲得的數據誤差較大,無法實現對后續工作的有效指導。航測法地籍測繪技術的出現,為土地管理的信息化與網絡化提供了保障,增強了各項調查數據的精準性、全面性與真實性,促進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效率與質量的提升。航測法地籍測繪技術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在使用時應該加強對各個環節的有效控制,充分發揮技術特點及優勢,滿足實際工作要求。尤其是當前土地分類和工作內容與以往不同,也給航測法地籍測繪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新的挑戰,應該對傳統工作方法和手段加以創新,以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需求為出發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應用方案,以滿足現代化工作要求。
在地籍管理工作當中,應該以地籍測繪為重點,采用專業化的測繪設備、軟件和技術等,針對各類地籍要素進行測量,從而得到相關區域的土地資源信息,包括宗地形狀、權屬線、數量和位置等。其中,地籍圖測繪是整個工作的核心內容,除了要精確測定土地界址點外,還要開展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和地籍調查工作,科學計算土地的真實面積,同時按照規定繪制相關地籍圖。以第二次全國國土調查的成果為參考,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能夠對土地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從而為管理工作實施提供保障。在此過程中除了應該遵循國家的相關標準外,還應該采用測繪新技術,以實現國土調查的信息化與數字化[1]。重視對土地種類、面積和權屬信息的調查,對不同類型土地的分布與使用狀況加以分析,包括耕地、林地、交通運輸、草地和住宅等。尤其是在耕地面積逐步縮小的趨勢下,更應該融合精細化理念,促進保障良好的耕地率,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協調發展。應用地籍測繪技術,也能夠保障國土調查的便捷性,同時以先進的調查制度作為依據,合理評估土地項目,為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首先,可以提高數據的精度。黑白航片和彩色航片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航片的現勢性,同時獲得更加清晰的輪廓,能夠在多種區域高效開展國土調查工作,比如城郊結合部、高層居民區和道路密集區等,在地籍成果及宗地界址線中獲取更加可靠。相較于傳統的極坐標法而言,地籍要素的精確性更強。其次,可以降低工作中的誤差。在應用航測法地籍測繪技術時,主要以運用網平差界址點坐標,保障均勻的精度分布,因此解決了極坐標法中的誤差積累問題,從而保障測繪成果的可靠性[2]。再次,可以實現各項工作的自動化處理。尤其是計算機設備和解析測圖儀的應用,在成圖工作中更加便捷,相較于PTK數據采集和全站儀等工作方式而言,可以提高與計算機設備的銜接性,從而為數據輸入和數據轉換提供可靠保障。最后,可以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大多數工作可以在室內完成,因此減輕了工作人員在外業工作中的負擔,有利于促進國土調查工作效率的提升。
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在第三次國土調查中的應用效果較高,應該確保其具備良好的分辨率,滿足調查工作人員的信息獲取及分析需求。在此過程中應該對相關調查結果和基礎資料進行收集、分類及應用,包括地理國情普查、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土地調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地籍調查等。除了應該實現國家整體控制外,還應該結合地方具體要求開展國土調查工作,保障各項實踐活動有據可查[3]。對城鄉土地信息加以調查,包括土地資源的分布特點、基本類型與面積大小、權屬情況等,為了提高實踐工作的整體效率,防止數據信息出現較大的誤差,在此過程中應該發揮3S一體化外業調查技術和影像業內比對提取技術的作用。在新時期工作環境下,調查工作中涉及的數據信息量呈現出海量化的特征,傳統技術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滿足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的要求。為此,應該以“互聯網+”為依托,實現對各類數據真實性的有效核對,防止對調查工作的實效性造成影響。此外,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庫的建設,可以實現各類數據信息的統一化規范管理,同時根據調查工作的進度對其進行更新。尤其是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數據庫系統的不斷優化和功能的拓展。在專項數據庫和國家級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中,應該由國家、省、地和縣開展質量檢查,防止數據質量存在問題。借助于完善的數據庫系統,可以滿足調查結果匯總和分析、質量抽查和評估等需要。
首先,應該獲取具備高分辨率的遙感數據,為遙感正射影像圖的繪制提供依據。航天遙感數據應用于農村土地調查工作當中時,應該確保其分辨率優于1 m,航天遙感數據應用于城鎮土地調查工作中時,應該確保其分辨率優于0.2 m。此外,除了依靠高精度糾正控制點外,還可以在實踐工作中依托數字地表模型和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進行制作[4]。其次,在土地調查底圖的繪制工作中,應該充分發揮內業對比分析工作的作用。工作人員應該對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進行分析,同時了解數字正射影像圖的特點,為全地類內業人工判讀提供保障。針對遙感影像的地物特征進行分析,借助于數據庫精確圖斑的差異性,從而對土地利用類型加以確定,確保底圖制作的可靠性,為實踐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再次,在外業調查工作中,應該運用3S一體化技術,從而確定當前農村土地的利用情況,為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打下基礎。除了應該對國土管理數據進行整合外,還要在工作中運用調查底圖,確保外業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精確性。加快實地調查工作的進度,從而對各類圖斑的范圍、地類和權屬等加以明確。最后,在調查城鎮村莊內部土地利用情況時,應該明確地籍調查成果的作用。在地籍調查工作已經完成的區域,可以直接對其現狀信息進行獲取,而針對未完成區域,則需要以航空正射影像圖為參考進行實地調查。
3.3.1 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航測法地籍測繪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在遙感解譯工作當中,應該明確數學基礎、調查精度和地類代碼的作用。依靠2 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明確不同地類的上圖面積,其中農用地、設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分別為400 m2和100 m2。嚴格遵循《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分類》中的相關內容,獲取相關代碼,為后續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在遙感解譯工作中,首先應該做好權屬界線上圖工作。在三調外業工作底圖當中明確權屬界線,如果存在一定的位移情況,則需要嚴格遵循相關協議書的內容對其進行糾正。明確不動產調查中的要求,針對出現改變的權屬界線進行調整,通過補測來降低其中的誤差。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建設用地范圍外的使用權界限,是國有土地使用權界限上圖的主要內容,而在針對爭議地界線則需要以二調界限為依據,滿足實際上圖需求。其次,應該運用遙感技術開展線狀地物面狀化工作。應該明確其基本的影像特征,實現對線狀地物的有效提取,在完成圖斑邊界的勾繪后,應該以外業數據為參考對其進行有效修改,防止在判讀中遇到困難。應該根據農村道路的實際寬度情況對其進行劃定,包括公路用地和農村道路等類型。針對城鎮和村莊內部的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進行勾繪,同時針對其余道路進行合并處理。遵循“先粗后細、逐步打開”的原則開展解譯工作[5]。最后,還應該全面調查農村土地利用現狀。以相關影像紋理特征為參考,對村莊內部地類圖斑邊界進行勾繪,如果沒有達到上圖面積要求,則應該在相鄰宅基地圖斑中進行合并。此外,還應該在地類邊界采集中加強對各個要點的嚴格把控。比如針對耕地圖斑,則需要對種植屬性進行清晰化標注。雖然各類園地和坑塘等可以運用工程手段恢復為耕地,但是在判讀中也不能界定為耕地。針對各類拋荒耕地,則可以運用農經權影像對其邊界進行勾繪。
3.3.2 航片判讀和地籍權屬調查
航片判讀和地籍權屬調查工作的實施,可以為航片地籍調繪工作提供依據,為了保障在判點工作中的精確性,需要嚴格控制航片判讀工作流程及要點,同時為了獲取更加詳細的權屬關系和界址點情況,也應該對地籍權屬調查工作予以全面優化。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前提下,可以為標記地籍要素、權屬界址線繪制和判點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在工作中常采用目視判讀的方式,物體的范圍及基本屬性特點,可以通過其影響特征進行獲取,遵循“外業定性、內業定位”的基本原則對航片中的地物和房屋等進行分析[6]。針對各類地物的基本性質和歸屬信息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等,需要通過外業作業來獲取,針對地物的形狀和位置進行準確標記。在構建立體化模型的基礎上,可以滿足內業工作的要求,如果影像質量受到影響或者對地物造成遮擋,則應該及時開展補測工作。內業工作及外業工作的有效銜接,可以確保圖斑面積的精確性,防止在國土調查中出現嚴重的誤差。
3.3.3 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重要技術,在生產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將其應用于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中,可以滿足信息處理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在實踐工作中會遇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如果調查對象的識別遇到困難,則可以發揮計算機技術的優勢,獲得更加準確的信息。運用圖像和文字的形式體現地物信息,為數據的記錄、存儲和整合、分析、調用等提供了依據[7]。此外,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下,也可以準確確定監測周期,從而幫助調查工作人員了解土地利用情況及未來變化趨勢等。通過對比各個階段的土地利用數據,能夠提高后續工作中土地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率。
3.3.4 動態監測
確保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和科學性,是實施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的基本目標,然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實踐中往往出現違法利用的問題,導致土地資源出現浪費,給國家利益造成損失。為此,應該采用動態監測的方式針對土地利用情況進行評估,如果存在違法行為則可以及時上報,加大對違法違規人員的查處力度,有助于土地管理工作實效性的提高,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發展[8]。以航測法地籍測繪技術為依托,可以確保土地信息數據在收集和存儲中實現自動化處理,真正減輕了工作人員的負擔,同時內業工作和外業工作的銜接度更高,消除了手工計算和數據記簿的弊端。
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的實施,是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及高效利用的關鍵,因此應該受到高度重視。應用航測法地籍測繪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調查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保障良好的測繪精度,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真正實現信息化及數字化。在實踐工作當中,應該在明確航測法地籍測繪技術線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加強對各個要點的嚴格把控,通過遙感技術、航片判讀和地籍權屬調查、計算機技術和動態監測等方式,有效體現該技術的應用價值,從而滿足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的實際要求,提高國土管理及規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