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 辛斌 李浩 曹思琦 萬琳 柳玉鵬
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4日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時間”正式開啟。“中國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在俄烏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市場成為關鍵;-在國際政治方面,中國希望扮演平衡角色。”德國新聞電視臺列出一系列中國兩會廣受關注的原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5日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將如何設計新一年的經濟發展藍圖、打算增加多少國防預算等這些國際媒體在歷年兩會召開前必“預測”的問題,將迎來最終答案。而在4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已對中外記者關心的一些問題作出清晰回答:“動態清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而是盡快把疫情控制??;將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做法,只會破壞中美互信與合作;中國的反外國制裁法突出的是“反”字,與一些國家的“單邊制裁”有本質區別……
政協開幕受關注
《韓民族新聞》4日報道說,中國年度最大政治盛會當天正式開啟,營攵千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齊聚北京,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回顧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外交等領域在過去一年中的政策表現,并提出新的方向。
4日下午,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代表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時說,人民政協把迎接中共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作為貫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務。
汪洋在工作報告中的一些具體表述受到港臺媒體關注。香港01網站4日說,汪洋表示,鼓勵港區委員發聲支持全國人大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推動落實“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
香港《文匯報》4日弓|述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林建岳的話說,雖然今年他由于香港疫情未能出席兩會,但也要認真履行職責,4日全程聆聽政協的工作報告后,自己不僅很受鼓舞,而且明確了工作方向,對國家和香港的未來發展更有信心。
臺灣《聯合報》4日則仔細梳理了政協工作報告中的涉臺內容,稱報告共分為三大部分,在“2021年:錨定開局十四五'一、開啟新征程履職盡責”中,提到參與舉辦第十三屆海峽論壇第四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加強同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團結聯誼等。
“動態清零”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
4日中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在大約1個小時里回答了8組問題。據他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實有代表2951人,已有2801人向大會報到,會期持續6天半,大會議程有10項。
“兩會在中國人的政治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每年兩會的召開體現中國民主的有序性?!鼻迦A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楊雪冬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西方國家議員不同,全國人大代表們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接觸到廣大人民群眾,因此他們能把民眾的真實訴求帶到兩會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式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是兩會的重要議程。新加坡《聯合早報》4日報道說,報告將提出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及相關具體政策,北京將重點宣示穩經濟的決心。中國去年GDP增長8.1%,超過設定的6%的目標。《聯合早報》稱,俄烏爆發戰爭后,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顯著上升,中國是否會下調增長目標引發討論。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文說,2020年底,中國是GDP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成員,去年,中國在GDP增長方面更加成功。不過,中國也面臨許多挑戰,比如其他國家疫情形勢不穩定。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就明確表示2022年的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意味著,北京在貨幣政策或商業其他領域的監管工作將避免激烈操作?!俺叩腉DP增速對中國來說已經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確保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蔽恼路Q。
疫情及其防控措施與中國的經濟形勢息息相關,“動態清零”也成為部分西方媒體一段時間以來攻擊中國的目標。張業遂4日表示,“動態清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而是要盡快把疫情控制住,“事實證明,動態清零'做法符合中國實際情況,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無論是從確診、死亡的數字看,還是從經濟發展的數據看,中國都是世界上防疫工作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路透社5日引述高盛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政府今年的防疫行動將是漸進的、謹慎的。美聯社認為,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或許會回顧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應對措施,并提供有關未來防控方向的線索。
對外釋放哪些信號
“由于兩會是外界觀察中國決策者思路的重要窗口,中國對外關系,特別是中美關系,以及中國是否會針對烏克蘭問題釋放新的立場信號也備受矚目?!薄堵摵显鐖蟆氛f。
當被彭博社記者問及美國國會剛通過的“美國競爭法案”以及正醞釀的“美國芯片法案”將對美中關系產生何種影響時,張業遂4日表示,美國如何提升自身競爭能力是美國百己的事情,以中國發展為借口、將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做法,只會破壞中美互信與合作,也必將損害美國自身利益。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與立陶宛之間的矛盾也吸引了國際社會的目光。路透社說,張業遂警告不要將中立之間的問題擴大化或上升至中歐關系層面。他強調,目前兩國關系出現問題的責任完全在立方,在國際貿易中,“中國從不歧視任何國家、任何企業,不存在所謂'經濟脅迫問題”。
“沒有評論烏克蘭戰爭”,德新社4日稱,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 張業遂重點闡述了“動態清零”、中美關系、中國對外提供旅苗等問題。加拿大《環球郵報》4日說,俄烏危機凸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中俄之間的競爭與意識形態對抗,不過,各方焦點仍然集中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上,預計兩會期間有關這場軍事沖突的討論將趨于緩和。
不過韓國《亞細亞經濟》4日猜測稱,受俄烏危機等地緣政治沖突升溫的影響,中國今年軍費開支可能增長7%,畢竟國際形勢變化會影響國防政策制定。自2016年以來,中國軍費呈個位數增長,2021年的6.8%略高于2020年的6.6%?!秮喖殎喗洕愤€列出中國自前面臨的一些安全威脅:去年,美國多次派遣航母編隊赴南海進行軍演;臺灣不斷從美國進口武器。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研究員樊鵬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西方在全球范圍內維持秩序的能力在下降,從伊拉克、阿富汗到烏問題,他們沒有為世界帶來穩定,而中國作出的一個榜樣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楊雪冬表示,通過兩會,中國將給世界傳遞兩個重要信息:穩定是最關鍵的,各國政府應該將精力首先放在解決自身內部問題上,通過持續發展經濟解決各種民生關切,降低社會不安定因素;在本國發展過程中致力于讓更多人獲利,為世界共同發展出一份力?!?/p>
環球時報202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