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夢潔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ICU重癥監護清醒患者的心理分析以及護理方法的運用。方法:本次研究的開展時間為2019年1月,結束時間為2021年1月,選擇在我院接收治療的ICU清醒患者7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入組成員,通過抽簽的方式將其進行分組處理,分為了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5),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通過心理分析后進行綜合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在ICU接受治療的清醒患者,在對其進行心理分析之后運用更加優質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患者的心理狀態更加穩定,應該得到臨床的大力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ICU重癥監護;清醒患者;心理分析
處于ICU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患者來說,其病情發展較為復雜,患者自身機體的抵抗能力也不佳,在治療的過程中發生并發癥的概率較高,會增加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脅[1]。同時患者的情緒并不穩定,導致患者的治療進度無法按照計劃進行,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并對患者實施更加優質的護理工作,提高治療的效果[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開展時間為2019年1月,結束時間為2021年1月,選擇在我院接收治療的ICU清醒患者7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入組成員,通過抽簽的方式將其進行分組處理,分為了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5),對照組中患者的患者的男女數量比值為17:18,該組患者的年齡區間范圍在21歲至75歲之間,平均(51.48±7.64)歲;觀察組中患者的男女數量比值為19:16,該組患者的年齡區間范圍在20歲至74歲之間,平均(51.67±7.46)歲。將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進行對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的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對患者的身體體征進行嚴格的檢查,將其變化進行仔細記錄等。觀察組患者則是在心理分析之后進行綜合護理,其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分析:患者因為疾病的產生,有些時候并不能夠直接面對以及承認自己的病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加之不能讓情緒得到較好的疏導,導致患者容易發生嚴重的焦慮或者是抑郁等負面的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況的疏導工作,對其情況進行一個評估。(2)綜合護理:護理人員需要保證患者所處患者的干凈整潔,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并保護好患者的隱私。患者因為處于ICU監護病房,家屬不能在旁進行監護,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讓患者的需求能夠及時得到解決,讓患者能夠更加放松。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視屏的方式讓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對患者講述一些成功治愈的患者案例,讓患者能夠有信心去進行治療。對患者的身體體征的變化進行隨時的監護,如果有異常情況需要立即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心理狀況評分,心理狀況評分通過焦慮自評表(SAS)和抑郁自評表(SDS)進行調查,分值越高患者的心理情況越不理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情況評分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重癥ICU病房在所有的醫院科室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該病房的主要是對發生了危及重癥的患者進行相應治療的科室。在該病房中,對于處于清醒狀態的患者來說,其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心理壓力加重,繼而產生并發癥的概率也得到了增加。
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與了解,幫助患者能夠平復情緒,積極得面對治療。綜合護理則是一種較為新興的護理工作模式,這種護理工作模式是在科學的理論上進行的相關護理措施,護理工作的重心側重于患者的狀態,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更改相應的護理工作措施,讓患者能夠接受到更加全面更有效的護理,將護理工作的質量進行了提升[3]。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經過心理分析后,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患者的心理情緒更加穩定,能夠更加積極的面對疾病治療。
綜上所述,對于在ICU接受治療的清醒患者,在對其進行心理分析之后運用更加優質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患者的心理狀態更加穩定,擁有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應該得到臨床的大力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沈雅雯. 針對性護理在ICU重癥監護清醒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飲食保健,2020,7(31):189.
[2] 金琪. 集束化激勵式心理干預在急診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清醒患者撤機中的應用[J]. 中國社區醫師,2020,36 (36):22-23.
[3] 蘆雁. 針對性護理在ICU重癥監護清醒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0):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