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娜
摘要: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干預在甲狀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舒適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5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甲狀腺癌患者40例進行研究,平均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20例,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20例,給予集束化護理。比較兩種護理手段對甲狀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舒適護理中的成果。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成果優于對照組,2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應用于甲狀腺癌患者,既能讓患者稱心,又能大大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值得推行運用。
關鍵詞:甲狀腺癌患者;集束化護理;圍手術期;應用效果
甲狀腺癌在近年來的發病率持續走高,且癌細胞轉移的概率很高,患者大都會有身體無力、心慌、內分泌失調等癥狀[1]。本研究針對目前的現狀,比較和分析給予甲狀腺癌患者集束化護理干預方式的運用成果,詳細見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9年5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甲狀腺癌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共20例患者,男7例,女23例;年齡23~72歲,平均(47.14±1.55)歲;對照組共20例患者,男8例,女22例;年齡25~75歲 ,平均 (49.57±1.68) 歲。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術前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術中實時查看患者的生命體征等;觀察組給予集束化護理:成立護理小組:醫院要加大對小組成員的專業化培訓力度,讓每位護理人員都能完全掌握甲狀腺癌的相關知識和集束化護理的關鍵。發音訓練:護理人員可讓患者調換到坐位的姿勢,并在一旁指導患者用腹部進行呼吸,可讓患者發出一些簡單詞語的音調,訓練時間維持在15min左右即可。體位訓練:護理人員可協助患者調換到仰臥位的體位姿勢,并在患者的肩部下方墊上一個軟枕,然后依照患者的身體情況,讓患者進行適量的頸部拉伸動作練習,訓練時間慢慢的向手術需要時間靠攏。術后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在詳細查看患者的生命體征并確定患者沒有任何的惡心嘔吐現象的話,可用小勺給患者喂水,患者在飲水時,若是沒有發生嗆咳的話,可讓患者先吃一些流質的食物(面條、米粥等),術后第一天在慢慢的讓患者恢復到正常的飲食中。活動指導:患者術后第1d可依照患者具體的恢復情況,在固定好引流管之后,讓患者下床進行適量的走動;術后第2d將引流管拔除,并指導患者做頸部的康復訓練。
1.3觀察指標
制定護生滿意度表格,在帶教完成后讓護生進行填寫,滿意度表格中共設定 20 道問題以及對應選項 ,每道問題設定 5 分,總分 100 分。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 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n=20),滿意13例、一般6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占比90.00%;對照組(n=20),滿意8例、一般4例、不滿意8例,教學滿意度占比60.00%;(X2=10.582,P=0.014)經組間相比,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甲狀腺癌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病癥,其發病率超高,醫學上對該病的病因并沒有詳細的論斷。該病在早期并沒有較為明顯的癥狀,大部分患者因身體不適到醫院診治時,癌細胞的位置上可能已經發生了轉移,臨床上應對該病常用的醫治手段就是手術[2-3]。
集束化護理以其貼心舒適的最優護理服務廣受患者的青睞和認可,其臨床使用率在不斷升高。在集束化護理之下,護理人員可及時的回應患者的各種需求,并在各種專業化護理培訓之后,使得自身的護理質量大大提升。通過術前的體位訓練,讓患者盡可能的適應手術時間,進而可將術后體位綜合征的發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通過飲食干預,從流食慢慢的過渡到正常飲食,可大大減少對患者胃腸道的刺激;通過適當的活動訓練,患者在下床走動的過程中可優化排泄功能的恢復進程,并使得自身的睡眠質量得到改善[4]。
總而言之,集束化護理應用于甲狀腺癌患者,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并使得患者的康復進程得到不斷優化,是一種科學的護理手段。
參考文獻
[1] 陸少青,韋洪娟,劉章蓮.撫觸和心理護理對女性甲狀腺手術患者應激反應影響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89(001) :153—155.
[2] 蔡英杰,高冉,史鐵英,等. 乳腺癌術后患者化療期支持性照顧需求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3019,23(009):997-1000.
[3] 李彥麗,黃雪飛,毛翔,等.激勵式護理對甲狀腺癌手術患者負性情緒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9,46(003):558-560.
[4] 于洋,齊向秀.循證護理在甲狀腺功能減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1(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