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中的作用。方法 52例下肢骨折患者, 根據圍手術期應用的護理方式不同, 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7.69%, 對照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34.62%。觀察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下肢骨折手術患者, 圍手術期給予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 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值得借鑒。
【關鍵詞】 綜合性護理干預;創傷骨科;下肢骨折;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62
下肢骨折手術治療過程中極有可能形成深靜脈血栓, 如果醫護人員沒有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 那么患者患肢就有可能喪失部分功能, 更甚者完全癱瘓,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次選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52例下肢骨折患者, 作為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價值的研究對象,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5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圍手術期應用的護理方式不同, 將所有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6例。對照組中, 男14例, 女12例, 年齡40~73歲, 平均年齡(56.3±5.6)歲;觀察組中, 男15例, 女11例, 年齡41~74歲, 平均年齡(56.5± 5.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1. 2. 1 對照組 圍手術期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措施。
1. 2. 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 具體操作如下:①術前護理干預:a.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醫護人員在掌握患者基礎資料的基礎上, 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 評估手術風險。b.給予患者心理指導。患者在術前很容易產生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 醫護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 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指導, 耐心向患者講解疾病、手術相關知識, 消除患者的疑惑, 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c.給予患者預防護理。醫護人員術前應該向患者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栓通, 若患者并發有高血壓, 醫護人員需要給予患者降壓藥物, 同時讓患者服用0.3 mg/d腸溶阿司匹林, 用藥1次/d。針對糖尿病患者, 醫護人員必須要密切監測患者的血糖, 給予患者飲食控制, 嚴格遵循醫囑給予患者胰島素治療, 患者血糖恢復到正常水平后, 才能進行手術。②術中護理干預:醫護人員在手術過程中要合理使用下肢止血帶, 切勿損傷血管內膜, 縮短手術時間, 如有必要, 可以向患者靜脈滴注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③術后護理干預:a.醫護人員在術后需要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 促進患者恢復肢體功能。若患者下肢形成深靜脈血栓, 禁止按摩。b.術后4 h, 醫護人員可以對患者患肢進行加壓治療。c.醫護人員在術后還需要觀察患者并發癥情況, 一旦發現異常, 要立刻給予對癥治療。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7.69%, 對照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34.62%。觀察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對比[n(%)]
組別 例數 形成深靜脈血栓 未形成深靜脈血栓
對照組 26 9(34.62)a 17(65.38)
觀察組 26 2(7.69) 24(92.31)
χ2 6.462
P <0.05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3 討論
在骨外科手術中, 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受體位、麻醉等因素的影響, 極有可能形成深靜脈血栓[2]。有學者指出[3], 術中應用止血帶, 采用仰臥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靜脈血流, 而且患肢周圍靜脈在麻醉作用下會出現擴張現象, 導致靜脈血管中出現血流淤積, 進而形成靜脈血栓。深靜脈血栓給患者的健康帶來較大的影響, 更甚者導致患者死亡。大量的臨床實踐結果證實[4], 在圍手術期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 能夠有效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本此次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均出現深靜脈血栓, 其中觀察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7.69%, 低于對照組患者的34.6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綜合性護理干預能夠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利于改善預后情況。
綜上所述,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預防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譚艷慶. 下肢創傷性骨折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的循證護理.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1, 17(6):162-163.
[2] 尤明蘭.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 醫學信息, 2013, 27(19):209-210.
[3] 鄭明香. 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下肢骨折手術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中國醫藥導報, 2014, 35(36):115-118, 125.
[4] 郝慧. 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4(29):240-241.
[收稿日期:2016-03-23]
【摘要】 目的 分析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50例女性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用目標性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分別為(48.03±2.14)、(47.55±1.34)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61.32±2.01)、(59.77±3.45)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 目標性心理護理;惡性腫瘤;術后化療;常規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61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by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i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ZHANG Yu-ji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Inner Mongolia Chifeng City Hospital,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effect by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i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50 female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i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s respectively as (48.03±2.14) and (47.55±1.34) points,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61.32±2.01) and (59.77±3.45)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shows remarkable nursing effect for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i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Key words】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Malignant tumor;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Routine nursing
惡性腫瘤是臨床上較為嚴重且多發的疾病[1-3], 因此, 本科選取50例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目標性心理護理,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本科女性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5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5例。觀察組年齡30~40歲, 平均年齡(35.87±2.55)歲。對照組年齡31~40歲, 平均年齡(36.54±2.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1 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應了解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體質狀況、病史、病情、全身狀況、年齡、抗腫瘤治療情況等, 密切觀察患者肝、腎和心功能變化以及造血功能變化, 同時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化療方案、給藥途徑、用法、藥物劑量、療程和患者承受能力。
1. 2. 1. 2 病情護理 患者藥液、劑量、濃度和使用方法護理人員應嚴格按醫囑執行, 從而避免影響藥效, 患者靜脈給藥時, 護理人員應遵醫囑使用中心靜脈穿刺方法, 操作要穩、準、輕、快, 從而保護患者血管, 以備長期用藥, 若藥液出現外滲時, 護理人員應立即停止注入, 并重新穿刺, 遵醫囑給予患者局部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藥物外敷, 從而避免患者局部組織的損傷, 防止感染。
1. 2. 2 觀察組 觀察組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采用目標性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1. 2. 2. 1 抑郁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術后長期化療, 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等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傾向, 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文化層次、興趣愛好、背景資料等, 在每日晚間7:00~9:00給予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心理輔導, 主動跟患者進行交流, 在與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交流的過程中, 應采取關愛的方式走進患者內心世界, 在患者表達的過程中給予患者心理安慰, 提高患者耐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