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偉
說到紹興,很多人會想起魯迅先生。我們一家人來到紹興旅游,第一站當然是被譽為“魯迅童年樂園”的百草園。
百草園在魯迅故居后面,北臨東咸歡河,東鄰沈姓房屋,西接梁家后園,南寬北狹,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來是新臺門周家的智、仁兩大房共有的菜園,西邊一半歸智房,東邊一半屬仁房,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他常在這里玩耍,品嘗紫紅的桑葚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墻根一帶捉蟋蟀、拔何首烏,夏天納涼,冬日堆雪人。這些童年趣事在他的心里留下深刻又美好的記憶,一直到他晚年還引起他懷念。百草園連同周家新臺門的房產易主之后,園子的南北兩端雖已改變了面貌,但主要部分仍基本保持原樣,一直是海內外游客喜歡的游覽地。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將我們引進百草園大門的,竟是這內容熟悉的誦讀聲。如今,很多人到這里誦讀魯迅先生的經典名篇。我們一家人都是讀著魯迅先生的著作長大的,個個能背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經典段落。

跨進百草園的門檻,我感覺仿佛走進了一個兒童樂園。那寫有“百草園”字樣的石頭的周圍、那攀滿爬山虎的墻邊、那綠油油的菜地的周邊,到處是活蹦亂跳的孩子,到處是嘰嘰喳喳的聲音,誦讀聲便是從這些小朋友的口中發出的。非常有趣的是,眼前的這些誦讀者百態千姿:有的正襟危坐著誦讀,有的緊靠著墻根誦讀,有的在菜地間一邊跑一邊誦讀……我怎么也沒有預料到,今日的百草園竟然是如此熱鬧異常、如此生機勃勃。
導游介紹說:百草園一直是這么人氣興旺,附近的中小學乃至大學的師生們經常來這兒舉辦春游、秋游、團建、班會等活動,雖然每次活動主題不同,但是誦讀魯迅先生著作的經典段落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百草園里最顯眼的,就是那塊鐫刻著“百草園”三個斗大文字的石頭。石頭上的“百草園”三個字,是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手稿中獲得的,算是魯迅先生的真跡。對于今日百草園,我最欣賞的地方,就是它沒像一些景點那樣由商人承包,沒變成售賣旅游紀念品的生意場,而是不改舊貌、不傷筋骨,蔬菜依舊蓬勃生長著,墻根依舊深情地訴說著往事,石井欄依舊那么光滑,油蛉、蟋蟀依舊低唱、彈琴……百草園還是原汁原味的百草園!
站在百草園里,我浮想聯翩?!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紀實散文中的一篇代表作,是中國文學寶庫里的一顆璀璨寶珠。在現實生活中,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人生歷程中的兩個空間、是他生命之樹上的兩圈年輪。“江山也要文人捧”,倘若沒有魯迅先生的名篇,那么這百草園只是一爿普普通通的菜園。而今日,正是因為魯迅先生和他為民族吶喊的一生,百草園不僅是一個園子,還是一個心靈家園,不斷引發游客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