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靜
(福建警察學院 治安系,福建 福州 350007)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機動車和機動車駕駛人保有量不斷上升。隨之而來的是交通違法量巨大,違法行為多樣,每年數萬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據統計,2018年全國有6萬多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福建省2019年有420人被終生禁駕,其中無證駕駛的143人,占34%。駕駛培訓是交通安全治理的第一道防線,學員的安全意識、駕駛習慣和技術等都是在這一階段養成,駕駛培訓對學員未來的實際駕駛會產生深遠影響。著名刑法學專家王世州認為,對于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管理應從源頭抓起,駕校培訓要更嚴格,訓練機會要增多,使駕校真正成為駕駛人開車上路的第一課堂。
如表1所示,每年中國道路交通事故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直接財產損失達10余億元。

表1 2013—2018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情況
以2018年為例,全國共發生244 937起道路交通事故,表2為2018年道路交通事故車型占比情況。從表2可看出: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占總道路交通事故的88.26%,其中汽車道路交通事故占68.14%;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91.92%,其中汽車道路交通事故占73.05%。絕大部分道路交通事故、致死道路交通事故與機動車相關。雖然人、車、路、環境都影響著道路交通安全,但主要還是人的因素,其在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中占比超過90%。

表2 2018年道路交通事故車型占比情況
據公安部統計,2019年1—10月,未按規定讓行、違法超車、違法會車、違法倒車、違法變道、違法占道行駛、違法停車、違法掉頭、違法搶行、未保持安全車距10類破壞交通規則的不文明駕駛行為共造成9 656人死亡、58 675人受傷,其中未按規定讓行造成4 661人死亡、27 015人受傷,死亡、受傷人數幾乎占到總數的50%。
交通違法行為是影響道路暢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表3為10類不文明駕駛行為的表現形式。這些不文明駕駛行為會嚴重影響正常行駛的車輛與行人,導致無法保持足夠的車車間距、人車間距,大大降低車輛的通行效率,易引起道路交通堵塞,導致發生碰撞、刮擦等事故,威脅其他交通參與者的出行安全,危害性、危險性較大。這些不文明駕駛行為皆是由于駕駛人的疏忽大意或主觀故意,自認為可以勝任駕駛或逃避處罰所致。

表3 十大不文明駕駛行為的表現形式
如圖1所示,中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逐年增多,潛在的道路安全風險也不斷提高。

圖1 2015—2019年全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
為更好地分析不同駕齡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不文明駕駛行為的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92份,統計結果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無論何種駕齡的機動車駕駛人都發生過不文明駕駛行為,且占比都較高;較多人發生超過3次以上不文明駕駛行為。

表4 不同駕齡機動車駕駛人不文明駕駛行為次數
大約85%的事故是由于道路交通參與者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規或缺乏交通安全意識所引發。新手駕駛人因駕駛經驗不足,容易犯過低評價風險的錯誤,駕駛過程比資深駕駛人更激進,總體上其不文明駕駛行為更多。由于駕駛經歷的原因,新手駕駛人一般較少目睹或發生因不文明駕駛行為產生的有害后果,容易低估不文明駕駛行為的風險系數,缺乏對不文明駕駛極易造成嚴重后果的感性認知。因此,駕校對學員進行安全文明駕駛意識教育十分必要。
傳統駕校更注重甚至僅進行駕駛技能培訓,對安全文明駕駛素質的培訓少之又少,甚至為零。駕駛人的安全文明素質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直接影響道路交通文明程度與安全水平。交警部門和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需從指導駕校轉變培訓理念入手,持續對轄區內駕校負責人及教練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促使教練員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成為文明交通參與者。
駕校應將安全文明駕駛意識素質教育列入培訓項目。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教導學員養成遵守法律法規、安全出行的良好習慣,切實做到技能培訓和安全教育并重,拒絕培養僅會駕駛卻不懂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馬路殺手”。
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讓交通參與者直面各種交通違法行為導致的嚴重后果。普及交通法律法規,培養機動車駕駛學員的安全意識、守法意識及文明意識,從而降低交通違法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1)學員進駕校后,在未開始學習駕駛技能之前,至少安排一次觀看現場事故警示教育片,通過視頻中酒后駕駛、超速駕駛、不系安全帶、隨意變更車道、未按規定讓行、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引發慘痛事故的視覺沖擊,使學員深刻感悟“生死一瞬間”的人生哲理,認識到不文明駕駛習慣不僅可能給自身也可能給社會造成嚴重后果。
(2)在駕校訓練場地和大廳等顯眼位置擺放交通安全宣傳板,讓學員每進一次駕校都經歷一次視覺沖擊,加深不得交通違法的印象。
(3)結合現階段廣泛傳播的軟件APP,如抖音、微信等平臺,間斷性推送現場事故警示教育片、交通違法行為查處、大排查等相關內容。通過持續的多渠道安全文明宣傳教育,使學員樹立良好的安全文明意識,成為遵章守紀、文明出行的合格駕駛人。
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交通參與者共同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按章行駛,文明駕駛,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通過虛實結合,可讓學員深刻認識到不文明駕駛的危害,從內心拒絕不文明駕駛行為。
3.3.1 虛擬現實技術先行,直面不文明駕駛危害
虛擬現實是一種通過計算機創建虛擬世界,使用戶沉浸到其中的仿真系統,為多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的汽車駕駛模擬系統模擬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從起動、行進、倒車、轉彎直至停車輔助學員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術;通過建立機動車行駛虛擬現實場景,讓學員模擬不文明駕駛,如酒駕、醉駕、超載、超速、疲勞駕駛、闖紅燈等,使其身臨其境,直面這些違法駕駛行為的危害及危險,使其產生畏懼,從而拒絕不文明駕駛。
3.3.2 將安全注意事項融于道路駕駛技能中,讓文明駕駛入心入腦
小型汽車教練員至少需具有5年以上安全駕駛經歷、3年以上駕駛小型汽車經歷,并熟練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規、駕駛理論等相關知識。教練員擁有較長的安全實際駕駛經歷,對不文明駕駛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會有較強的感性認識,對見過或聽聞的違法行為及產生的嚴重后果會有較強的認知感,會更重視不文明駕駛行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練員會注意控制學員不文明駕駛行為意向的產生,將其不文明駕駛行為念頭打消于萌芽狀態,對駕駛人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意向進行不斷強化,將駕駛行為列為操作教學的一部分,將防御性駕駛等安全文明駕駛理念植入學習駕駛過程中,實現從交通法規“要我這樣開車”到“我應該這樣開車”的升華。
表5為行駛教學中注意事項,教練員可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如根據中國道路交通事故深入研究工作組的抽樣調查,對于乘用車正面碰撞、側面碰撞、翻滾事故,安全帶都能使車內駕乘人員的死亡概率減少60%以上,故一定要系安全帶,保護自身安全;養成“反手開車門”的習慣,因為使用反手姿勢時,人能強迫自己轉頭看后方來車,避免車禍的發生;不闖紅燈;不逆行等。

表5 行駛教學中注意事項
轉變駕校駕駛培訓理念,將駕駛技能與安全教育相輔相成;教練員先行,將安全教育貫穿于駕駛培訓的始終;虛實結合,使宣傳教育與實際操作教育相輔相成。從而提升學員的駕駛技能素質,將不文明駕駛行為扼殺于萌芽之中。同時加大科技設施投入,科技強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降低交通違法量,提升交通通暢率、降低事故發生率,營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