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春季氣溫開始逐漸升高,晝夜溫差大,天氣變化頻繁,是水產動物防病促長、提高成活率和品質的關鍵時期。為加強水產養殖管理,確保各地水產養殖穩定和市場供應充足,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組織協調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國家大宗淡水魚、蝦蟹、貝類、特色淡水魚、海水魚、藻類6個漁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有關專家,共同編寫了本指南,供各地在開展春季水產養殖時參考使用。
1.做好親本培育春季是水產苗種需求量最大的季節,為滿足春季有足夠的優質種苗用于養殖生產,尤其是保障種苗的質量,近期需要進一步強化優質親本的選擇和培育,主要是親本的營養強化工作。①魚類親本培育:繁殖群體因生殖腺發育的需要,對一些營養素的需求會不同,應根據不同品種的親本營養需求,投喂相應的飼料,適當增加維生素E、維生素C;要特別預防親本飼料霉變,開封的飼料要及時用完,未用完的要密封保存;環境調控方面需要注意水溫、水質和水位。②蝦蟹親本培育:蝦蟹需要進一步加強優質親本的選擇和營養強化,同時要加強餌料生物弧菌等病原的檢測;保障親本培育水體溫度;為防止外源病原輸入,要做好養殖用水過濾、消毒等措施;保存在池塘的蝦蟹親本需要加強水質檢測,及時采取水質調控措施。③貝類親本培育:雙殼貝類親本餌料以鮮活單胞藻類為主,搭配代用餌料;腹足類養殖貝類主要是鮑類,在親鮑促熟培育期間,以新鮮餌料為宜,投喂前需清洗干凈,保證親本營養充足均衡,控制親本同步發育。
2.做好苗種繁殖苗種的繁殖是保障春季生產的重點,春季是大多數水產品種的繁殖季節,及時掌握季節變化,合理安排生產非常重要。①魚苗繁殖:根據春季水溫等環境條件變化情況,制定精準的海水魚親本“水溫+光照+營養”綜合促熟措施,制定精準的淡水魚親本“水溫+流水+營養”綜合促熟措施,誘導親魚性腺發育成熟自然產卵或利用激素誘導產卵。繁殖季節要注意溫度變化,春季常見時冷時熱,魚卵容易凍死或發生水霉疾病,要注意保溫,或者根據天氣預報,開展魚苗繁育。此外,魚苗孵化時用水要經過70~80目的尼龍篩絹過濾。②蝦蟹苗繁殖:做好生物藻類、輪蟲等蝦蟹苗種餌料的保種工作,采取養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離、一級消毒沉淀、二級消毒沉淀、三級紫外消毒、四級蓄水等苗種繁殖與培育的水質保障措施,保證使用凈化水。每天至少2次(清晨和傍晚)檢測水體的溶解氧、pH、氨氮、亞硝氮、硫化物等指標,及時調控水質。③貝苗繁殖:雌雄同體的扇貝(如海灣扇貝)親貝排放精卵之后要及時洗卵,一方面避免多精入卵,降低受精率,另一方面防止精液過多污染水質。牡蠣等采取解剖受精的貝類,要注意區分雌雄個體,擠卵時注意排除內臟團,可采用多級濾網過濾。
3.做好苗種、魚種培育①及時規劃苗種生產計劃:按照苗種需求訂單制訂生產計劃,不要盲目擴大或縮減苗種生產數量,保障養殖生產苗種供給。②精心培育:苗種培育過程中,制定適宜的培育密度、精準的餌料投喂策略,同時加大換水量,同時可添加微生態制劑調控水環境,促進苗種健康生長,提高苗種成活率。③嚴格防控疫病發生:做好育苗場工作人員的安全檢測工作,進出車間需消毒,不將病原帶入育苗系統。
1.做好水質調控“水”指的是養魚的池塘環境條件,包括水源、水質、池塘面積、水深、土質、周圍環境等,必須適合魚類正常生活和生長的要求,達到健康養殖。在開春季節,外界環境相對不穩定,天氣變化頻繁,晝夜溫差大,水溫變化較大,這個時候水質調控非常關鍵。①及時調水:隨著天氣漸暖,溫度回升,要不斷加水,提高水位。長江中游地區高密度屯魚池塘特別要保持好水位。春季海帶、裙帶菜等藻類正處于快速生長期,隨著長度和寬度的不斷增加,個體之間相互遮光和阻流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必須及時調整水層。工廠化養殖春季升溫期注意控制養殖池升溫速率,檢查源水一級或多級沙濾處理效果。②及時增氧:南方地區需要較早架設增氧機。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是高密度屯魚池塘,適時增氧尤其重要。③及時施肥:有機肥料必須充分發酵和消毒;做到少施、勻施、勤施;晴天上午施肥好,不在陰天、雨天施肥。
2.做好種苗放養放養種苗要求數量充足、規格大小合適、體質健壯、無病無傷,且是符合養殖要求的優良種苗,這是春季生產的關鍵所在。①適時放種:工廠化、池塘、網箱養殖條件下,應根據不同魚種的生物學和環境適應特性,在水溫適宜時進行苗種放養。對蝦病害發生與氣候變化關系密切,室外池塘養殖投苗時間南方地區應在4月以后。②選擇良種:選擇健康活潑的優質苗種放養。深水抗風浪網箱和北方池塘養殖盡量選擇大規格苗種。南方池塘放養苗種時,特別注意塘內生物餌料的培養,注意有機肥的用量,避免浪費。③控制密度:不同養殖系統放苗密度要控制,避免發生因密度引發的脅迫性疾病。不同品種苗種投放密度不同,但總的原則是盡量降低養殖密度,工廠化養殖南美白對蝦每平方米不超過700尾,傳統土池養殖密度每667平方米不超過3萬尾。雙殼貝類附著后的貝苗移至池塘或海區進行種間培育,注意保苗袋的孔徑選擇及放養密度。鮑苗放養密度每籠為40~50粒。
3.做好飼料投喂選擇優質的人工配合飼料,及時觀察魚蝦蟹攝食情況,根據氣候條件、水質、魚蝦蟹養殖階段及健康狀況及時調整每天飼料投喂量,低溫期和高溫期不宜投喂過多的飼料防止水質發生變化,及時檢測池底水質指標。①正常情況:大部分地區的大宗魚類由于越冬期間沒有投喂,養殖魚類的體質較差。越冬后盡早啟動投喂,溫度合適時可逐漸增加投喂量。越冬后的初期,由于魚類體質較弱,可適當使用一些優質飼料,如魚粉、魚油含量稍高一點的飼料,可適當提高投喂頻率。特色魚類如鱖等肉食性魚類初期投喂鯪魚苗、團頭魴魚苗作為開口餌料魚,要注意餌料魚的消毒。海水魚類工廠化養殖盡量選擇人工配合飼料。②應急情況:應急情況下,可以使用一些飼料原料,如魚粉、餅粕類等,可利用小型飼料機或者絞肉機進行適當加工后直接投喂,避免因缺乏營養對魚體健康造成影響。疫情后,應盡快補救,通過使用高品質飼料提高魚類生長速度。在春季氣候急劇變化導致應激時,可適度減少20%~50%的投喂量。(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