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縣農業農村局(415900) 李進

2019年,漢壽縣被列為中央財政支持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2020年以來,漢壽縣被遴選為湖南省唯一的中央財政支持秸稈全量利用示范縣,實現了水稻、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秸稈全量利用。
1.在機制上找抓手①建立健全的領導機制。成立工作專班,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的副縣長任副組長,農業農村、財政、環境保護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建立秸稈全量利用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政府主導、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②建立高標準的扶持機制。落實財政支持、稅費減免、設施用地、電價優惠等措施,開展農機作業機具累加補貼和農機作業補貼試點,重點扶持經營主體開展秸稈“五化”利用。將秸稈撿拾、打捆、切割、粉碎、壓塊等初加工用電納入農業生產用電范圍,降低秸稈初加工成本。扶持開展農業設施設備抵押貸款和生產訂單融資,推廣大型農機設備融資租賃。秸稈收儲運設施需永久性占用農用地的,按建設用地依法依規辦理審批手續。將秸稈產業化和項目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予以重點保障。③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將秸稈綜合利用納入鄉鎮(街道)年度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權重由原來的5%增加到10%,實行績效評估。
2.在利用上辟新徑①在肥料化利用方面。采取4種模式利用秸稈生產生物復混肥料。一是扶持漢壽縣隆忠種養專業合作社采取“粉碎秸稈與雞糞混合—罐裝恒溫恒濕發酵—包裝”流程,建成1條日產10噸(利用秸稈2噸)生物有機肥的生產線,既可用于種植業生產,又可用于水產養殖業,還解決了鄰近1個年養殖能力達7萬羽的雞場的糞污資源化利用問題。二是扶持漢壽縣金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采用“秸稈粉碎—拌菌發酵—配摻三要素化肥—包裝”工藝流程,建成1座年產1萬噸(利用秸稈1000噸)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的生產廠。三是扶持漢壽縣豐家鋪鎮瑞豐生態養殖場采取“沼渣與粉碎秸稈混合—罐裝恒溫恒濕發酵—包裝”流程,建成年產1萬噸的生物有機肥廠。四是扶持沃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試管菌種—液體搖床培養—種子反應罐—生產菌種反應罐—應用2級以上擴繁”流程,建成年產5000噸生物碳基肥料的生產線。②在飼料化利用方面。扶持湖南金健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牧場開展秸稈青貯、微貯飼料化利用的同時,進行糧飼兼用型作物高產示范,促進糧食內部結構的調整與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③在燃料化利用方面。扶持常德市光達薪海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采取“秸稈粉碎—高壓成塊”流程,在太子廟鎮建設1個年加工能力達12萬噸的生物質燃料加工廠;幫助漢壽縣冬秋家庭農場建設了1個年加工2000噸利用秸稈原料生產生物質顆粒的工廠;幫助漢壽縣永盈農機專業合作社建成了年產2000噸生物質顆粒燃料的加工廠。
3.在合力上做文章①全域建設收儲運銷體系。2020年,漢壽縣共建成秸稈收儲點29家,比上年新增9家,采取就地打捆、二次加密、集中收儲、統一出售的方式,實現秸稈回收利用,收儲量達15.95萬噸,新增9500噸。②全域培育市場經營主體。積極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培養一批秸稈綜合利用新型職業農民。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經營主體達23家,比去年新增13家。③全域遏制秸稈露天焚燒。為加大對露天秸稈焚燒的監控力度,漢壽縣農業農村局建立以熱成像衛星視頻監控系統為核心,集火點監測、全方位巡檢于一體的可視化監管系統和秸稈綜合利用大數據系統,實現全天候監控、及時發現并定位火點、火情告警及推送、責任追究智能化控制。2020年全縣實現無露天焚燒秸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