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娣 杜云翔
山西地處太行山以西、黃土高原的東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建筑樣式。又因其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受到了五千年時光的浸淫,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歷史傳承從未間斷,所以山西境內現存各類古建筑皆保留完整,構成了我國建筑史上品質超群、蔚為壯觀的標本體系。
山西傳統建筑作為北方獨特的建筑樣式,由于受到地理環境、自然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木構建筑的發展最好。其中,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筑是唐朝建筑,舉國僅存四座,都在山西。宋、遼、金、元時期,山西的木構建筑藝術最為輝煌,全國現存宋、遼、金的木結構建筑共160座,山西就有120座,占總量的75%;現存元代之前的木結構建筑全國約計440座,山西有350座,占總量的80%左右。明清之際,由于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燒窯技術的完善,至此,磚木結合便成為新的建筑樣式,將山西傳統建筑藝術的發展推到了頂峰。在建筑裝飾方面,山西傳統的“三雕”藝術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形成了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裝飾藝術。
山西傳統建筑很多,由于地域遼闊、地形復雜,無形之中把山西建筑的特色區分開來。因此,山西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說法。晉中地區多平原,農耕文化深厚,后隨著經濟的發展,晉商迅速發展壯大,發達后的晉商回到故里大興住宅,如王家大院、喬家大院等建筑,融合了南北建筑藝術的精華和文化特色,雄厚中帶有纖細,商風中融合儒道,歷經百年,依然散發著活力,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晉北地處軍事要塞,再加上天氣寒冷,此地的建筑多為軍事設施與窯洞,其形制簡單、布局規整、結構嚴謹;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三圣故里”的稱謂,這個地區的經濟繁榮、氣候溫潤,相對于晉北地區粗獷的建筑其顯得婉約、秀麗,相對于晉中地區的豪華富麗,其顯得內斂;晉西地區地形多為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耕地面積稀少,建筑多為窯洞,窯洞外觀渾厚、節奏感強烈,整體形式上簡單大方;晉東南位于太行山地帶,這個地區的土薄石厚,不適宜燒窯,石頭是晉東南地區主要的建筑材料,這個地區的建筑整體上呈現出大氣磅礴的氣勢。因此可得出結論,即山西獨特的地理環境成就了山西傳統建筑的獨特風格。
山西地區的傳統建筑數量龐大且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筑風格。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山西的許多傳統建筑因保護不當而無法延續其價值,甚至有些建筑因不受重視遭到破壞。長此以往,山西的文化就會沒了延續,城市也會尋不到它的根。面對現代文明的沖擊,山西傳統建筑面臨諸多挑戰,保護和傳承更新山西傳統建筑文化刻不容緩。所以,如果能對山西傳統傳統建筑進行整體保護、局部改造、重新設計,不僅能使其保存歷史文脈,而且也能發揮時代性的功能,更好地展示出城市的品位,研究意義也在于此。總之,我們一方面要保護好傳統建筑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傳統的延續發展,讓“古”與“今”和諧共生,使山西傳統建筑發揮出其可持續性的價值。
劉長林在1988年發表的《宇宙基因·社會基因·文化基因》一文首次闡述了文化基因的概念:“文化系統自身的特殊基因可被稱為文化基因,它是心理底層結構和思維方式的組合;文化基因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歷史的演進而不斷發生變化。”對于山西傳統建筑而言,國內學術界對其研究的成果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構成要素層面,但是對于山西傳統建筑更新的系統性理論較少,沒有充分考慮到環境的整體性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基因作為文化系統的遺傳密碼,具有一定的傳播力,對于維護區域活力、傳承歷史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下文將基于文化基因理論,嘗試分析山西傳統建筑繼續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以求實現建筑改造的同時傳承歷史文化,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山西建筑文化基因存在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淡化、自然環境載體衰敗以及重要歷史節點的消失等諸多現狀。針對以上狀況,筆者將在下文進行分析。
第一,山西傳統建筑的設計理念和建造方式都離不開當時的觀念認識和工藝技術,相比現代城市的快速發展,傳統建筑文化擁有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念體系,它的發展速度更為緩慢。山西傳統建筑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沉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逐步滲透在山西建筑發展的各個層面。文化基因具有適應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文化基因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沒有強有力的保護措施,那就只能被吞噬甚至消失。然而山西很多地區的古建筑傳承者在接受新的文化的同時沒有正確看待傳統文化,沒有意識到傳統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估量性,在追求新物質的時候,對傳統文化實行“一刀切”,新的豐富的時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碰撞最終導致傳統文化的衰敗。針對這個現象,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對傳統建筑文化的保護宣傳,在學校教育、輿論宣傳等方面做出努力,增強當代人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同時也要將傳統文化進行二次創造,融入現代功能,植入新的文化立意,可以實現傳統文化的二次新生。文化基因具有時效性,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助,它就無法獲得長久的傳承,如果當代人沒有足夠的知識去理解物質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的價值,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保護這種價值,那么這種文化只能被淡忘甚至消失,所以對于傳統建筑文化的宣傳保護和二次創造迫在眉睫。
第二,文化基因具有變異性,當自然環境載體發生改變時文化基因本身也會出現變異。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山西的許多傳統建筑因保護不當無法延續其價值,甚至有些建筑因不受重視遭受到破壞,山西傳統建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針對這一問題,要想在文化基因理論下實現建筑的更新,就要使文化基因與時代相適應。山西傳統建筑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其中的文化基因也隨之改變,不論是街巷肌理、空間布局還是建筑樣式,這些元素都反映了山西傳統建筑的特色和文化底蘊。這就要求文化基因通過不斷地調節更新,適應時代的變化,并獲得長久且健康的發展。
第三,山西傳統建筑是山西的核心文化基因,它們記錄了山西幾千年以來的進步和繁榮,同時也反映出不同時代的審美價值。從實地調研來看,山西地區許多的古建筑由于缺少正確的維護措施,建筑物破損嚴重,許多精美的構筑物都已經遺失,甚至有的建筑直接成為廢棄地。文化基因在傳承過程中雖然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是我們要保證在文化屬性完整的情況下,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融合多樣的文化基因促使文化基因的有效延續。
由于文化基因具有穩定性和可傳承性,所以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歷史文化的傳承都將繼續。因此,基于文化基因理念,對于山西古建筑的保護與更新推廣研究提出“保護—傳承—再生”的基本思路。從思想和行動方面提出保護與更新的現實路徑,激發山西傳統建筑文化的活力。
首先,山西傳統建筑擁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云岡石窟等,其是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首先可以進行山西傳統建筑風貌的修復,從建筑整體布局與建筑裝飾細節等方面入手,同時深入挖掘傳統建筑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隨后可將傳統建筑用于現代文化展示、參觀游覽,不僅能夠向游客展示山西傳統建筑的文化底蘊,其門票收入還能用于日常的建筑維護。其在具體開放過程中,要充分保護傳統建筑不遭到人為破壞,還要保證山西傳統建筑蘊含的文化底蘊被參觀者熟知,要在開放之前邀請專家對山西傳統建筑進行分析解釋,景區聘請導游為參觀者講解相關知識。最后,門票的價格要合理控制,使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山西傳統建筑更具有吸引力,使其可持續發展。
其次,在思想層面,要強化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將山西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人文情懷相融合。人文情懷就是以人為根本的出發點,用人來做行事的標桿去衡量周圍事物的價值觀,從人的審美價值去思考和觀察事物,衡量事物的價值。中國現代的建筑在混凝土的澆筑下透露著工業時代的冷漠無情,這是一段缺少人文情懷的建筑歷程,將山西傳統建筑的人文精神完全拋在一旁,這對山西傳統建筑文化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因此,把山西傳統建筑文化當中的人文情懷融入當代建筑中,對于山西傳統建筑文化的轉型應用推廣具有很重要的價值。傳統建筑文化中對于人文情懷的重視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國傳統的儒學思想,這就要求建筑與人們的情感、民族的文化相融合,并結合地域歷史文化,賦予建筑以歷史品格和人文精神,使人們通過建筑獲得共鳴感和歸屬感,將傳統建筑當中的文化內涵真正傳承下去。
再次,在行動技術層面,山西傳統古建筑想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就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讓古代建筑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由于技術的進步,現代建筑具有多變性的特征,憑借這個條件使現代建筑更好地與傳統建筑相融合。(1)要尊重當地的建筑文脈、材料和空間,與原來的建筑保持一致。(2)山西傳統建筑固然優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現代建筑帶給我們的便捷感也是不可否認的。所以,在尊重歷史的同時也要尊重現實,不能否認建筑的現代感。(3)山西傳統建筑在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的基礎上要適應環境,因為建筑是環境生態的一部分,在改造傳統建筑的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要根據地形、氣候等對建筑進行適應性的改變,而不是破壞環境,強行融入現代建筑。(4)在傳統建筑的適應性改造當中,也要重視人的精神和物質感受。建筑不應只滿足人們的實用需求,也要注入當地的人文思想和情感,要與時間、空間、歷史與自然融合在一起,營造契合人們心理需求的氛圍。例如,張雷在杭州桐廬江南鎮古村做的圖書館改造。圖書館坐落在清古建筑之中,整個建筑以清末古宅景松堂為主體,在改造的同時尊重周邊傳統建筑的形式與文脈,在建筑外保持原來的歷史肌理,并且保持了原有建筑的格局與裝飾,只在內部空間的建造上體現了舒適感,凸顯現代感,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其在尊重歷史現實、環境的基礎上,又注入了人文情感。張雷對古村中圖書館的改造對于山西傳統建筑的轉型很有借鑒價值。
最后,可以聚焦傳統的藝術與受眾市場,通過開發與傳統藝術與受眾所契合的文創產品,以此有效拓展傳統建筑當中傳統藝術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促使傳統建筑藝術所承載的吉祥文化、風水文化通過現代多元化的材料展現出來。這樣能夠使傳統建筑藝術與現代社會大眾的審美相契合,拉近傳統建筑藝術與現代大眾的距離,使現代大眾對傳統建筑藝術展現出更大程度的認同。
山西傳統建筑是我國建筑史上品質超群、蔚為壯觀的標本體系,擁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研究價值,還是展現現代城市特色的重要名片,所以促進山西傳統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除了保護措施之外,可以讓山西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相結合,或使山西傳統古建筑與現代文化展示、參觀游覽相結合,通過融入現代人文情懷的方式獲得新的活力,以保證其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