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 孫俊強
劉政寧 周小平
“我們來,就是要拿冠軍的!”10月19日,在世界技能大賽的領獎臺上,重慶參賽選手、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生李小松身披國旗,將胸前的金牌高高舉起。
此前,他以異于常人的表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力壓韓國、菲律賓以及東道主日本等國家,勇奪光電技術項目金牌,這也是中國隊在該項目上獲得的首枚金牌。從2018年剛進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至今已有4個年頭,李小松憑自己的熱愛與實力,完成了一位讓老師們頭疼的“差生”到世界冠軍的華麗轉身。
10月15日至18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在日本京都舉行,李小松參加的光電技術項目是本屆比賽的新增項目,具體分為光電應用終端產品制造、光電應用系統的實施、光電產品與應用系統的維護與優化三個模塊七大比賽項目。
與普通的光電技術工不同,世界技能大賽對參加該項目選手的要求非常嚴格,選手們需具備光電技術和職業最高國際水平所需要的知識儲備、理解能力和實操技術,在賽場上需要展示出本項技能在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比賽內容全是英文,有些甚至長達10頁紙……前期熟記單詞很重要。”李小松回憶,在比賽過程中,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項目中,7個小時的比賽時長讓很多選手體力不支,而早已適應高強度節奏的他在6小時內圓滿完成;在照明環境場景設計、模擬與仿真項目中,主辦方臨時將比賽時間從3.5小時縮短為3小時,這讓很多選手措手不及,并且在技術標準上難度加碼……最終,李小松不僅成為全場唯一完成了所有設備安裝任務的選手,也為中國摘下該項目的首金。
“照明控制系統的安裝與實現對體力和靈活性要求很高。由于李小松之前身體一直比較單薄,從2020年3月份開始,他每天堅持跑步和健身。”教練蔡運富介紹,在訓練基地,李小松使用橡皮筋和橡膠球,自制了練習拳擊的簡易裝置,每天訓練的空余時間,他就會使用這個裝置進行沖拳練習,提高體能。
由于光電技術項目是新設比賽項目,沒有“前路”可以參考,李小松和團隊一起摸著石頭過河,唯一的訓練方向就是主辦方提供的技術標準文件和一套樣題。為吃透、求穩,李小松的教練團隊開啟“廣撒網”的模式,將比賽中涉及到的每個知識點都延伸擴展至少8倍的訓練量,在數量、難度上做加法,在時間上做減法。
訓練過程中,勞力與“巧勁”同樣重要。在LED造型項目上,燈帶剪切一直是李小松面臨的難題,不僅切出來的造型多為弧形角,沒有尖角美觀,而且稍一用力就會造成切口太深損壞燈帶線路。
不停失敗、不停嘗試,李小松愁得一籌莫展,教練組的老師和他一起在一毫一厘中“較真”,將燈帶稍稍墊高,然后一點一點調整切燈帶的角度,屏住呼吸精準控制每一次力度,最終呈現誤差不到0.1毫米的精確效果。
因為想知道玩具是怎么動起來的,里面的結構是什么,所以,李小松從小就開始“拆”玩具,成了大家眼中的“搗蛋鬼”。一次,為弄清電視機的構造,他竟趁著父母不在家,把電視悄悄拆了,然后又組裝回去。父母回到家,只覺得電視機的聲音小了些,直到一年后請師傅來修,才知道少了個喇叭。
拆著拆著,李小松漸漸變成了同學們眼中修理電腦、手機的高手。
回顧冠軍之路,李小松說:“上天給了我1分的‘天賦’,我便用了99分的努力去‘接住它’!”
從此,李小松這位電工“小匠”開啟了他技能成才、成才報國的“開掛”人生。他以自己的匠心,經歷了400多個晝夜的“魔鬼訓練”,苦練出了驚艷世界的本領,見證了奮斗的青春,增添了前行的底氣。
“技能型人才跟其他人才不一樣,需要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遇事要沉穩冷靜,做事堅忍不拔。”在蔡運富看來,技能訓練的過程異常艱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走上這條路,就要一直向前。
(摘自2022年11月13日“人民網-重慶頻道”)
點 擊
李小松這位電工“小匠”以自己的匠心,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經歷了400多個晝夜的“魔鬼訓練”,苦練出了驚艷世界的本領,見證了奮斗的青春,增添了前行的底氣。
適用話題:奮斗 成才 匠心……
王嘉豪
16歲時,張淑寶因交不起學費無奈放棄求學,成了一名農民工。但他從未甘于命運擺布,始終堅信著“改變命運,還得靠書本”,每天在工地宿舍里掛著小臺燈看書。終于,張淑寶通過自學,在11年間陸續考取了山東大學新聞學自考本科證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證書、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等12本證書。
新聞發出以后,迅速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欽佩這位農民工的毅力與堅持,相信他一定能夠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但也有網友對此表示了質疑甚至嘲諷:“考這么多證又有什么用呢,能月入上萬嗎”“還不是在當一個普通的農民工,有那么多時間讀書不如多干點活多賣點力多掙點錢”……可是只有掙錢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嗎?讀書真的無用嗎?
最近十幾年,“讀書無用論”在農村和城市普通市民中很有市場,他們認為讀書就是沒用的,知識就是無力的,你看那些沒讀過書的人不是照樣當了老板,辛苦讀書十幾年出來的大學生還是給這些人打工,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說得實際一點,其實“學歷就等于能力”,兩個同時工作的年輕人,一個剛剛大學畢業,一個初中就早早輟學,看似兩個人起點相同,甚至那個初中就輟學的年輕人擁有更多的社會經驗,但撥開表象,才能看到本質。你讀過的書、掌握的知識,給了你更大的格局,這些東西會幫助你一步步向上攀爬。回頭看,那些鼓吹讀書無用的人,還在原地踏步。拿極少數不讀書就當老板的幸運兒和大多數一步步腳踏實地讀書前進的年輕人比較,本身就沒有什么借鑒價值。
鄒韻在參加《主持人大賽》時這樣說道:“生命見證過多少真實,付出過怎樣的努力,都是有跡可循的。”春筍在生長最初的四年時間里,僅僅長了3厘米,幾乎看不到變化,但它的根莖已經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平方米,扎得很深。而在第五年,這些根莖會幫助春筍在僅僅六周的時間里長到15米。讀書其實也是如此,我們讀的書,學到的知識,就像這些根莖一樣,熬過一段看似暗無天日的默默無聞,最終等來破土而出。
(摘自2022年11月11日“紅網”)
點 擊
讀書就是一個默默積淀的過程,它不會改變人的外在,也不會讓人一夜暴富,它只能悄無聲息地影響人的內在。所以讀書無用論總是輕易地得到贊同,身處困境的讀書人總被嘲諷,考那么多證還不一樣是個農民工?其實不然:哪怕我和你一樣做著同一份工作,我不會同你一樣目光灼灼地盯著眼前得失;哪怕我們都將歸于家庭的瑣碎,我知道柴米油鹽中也有詩意與溫情。因為我讀過書,知識已經融在了我的骨肉里,而你沒有。
適用話題:讀書 學習 夢想……
王軍榮
“以前沒想過,‘刮膩子’還能走上世界舞臺。”法國當地時間10月23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法國賽區在法國西南部城市波爾多收官。中國代表團斬獲2金2銅,浙江選手馬宏達摘得抹灰和隔墻項目金牌,實現中國隊在該項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馬宏達獲得世界冠軍并非偶然,一方面來自強大的團隊力量,特別是教練團隊的傾力相助;另一方面來自他自身的努力。每天早上8時,他的身影總會準時出現在實訓室內。他參加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訓練已有5年,每天不低于7小時的訓練量,讓每一個動作都刻進肌肉記憶里。夏天,馬宏達身邊總會備著幾套訓練服,因為幾組動作就能讓身上的衣服濕透。一雙能用上一年的鋼頭鞋,他往往2個月就磨破了底。如此,才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冠軍。2017年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杭州技師學院的蔣應成披著五星紅旗躍上了冠軍領獎臺,使我國蟬聯汽車噴漆項目金牌。次年,他拿到了浙江省特級技師0002證書,成為浙江省第二名破格晉升的教授級高工。同樣,蔣應成也是很刻苦,才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對于許多人來說,一生幾乎沒有機會能夠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但全國、全省、全地區、全校的技能大賽也是有機會參加的,即便沒有機會參加技能比賽,但只要開始學習技能,就應該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成為“自己的世界冠軍”。
沒有白得的世界冠軍,也沒有白得的高技能,唯有不斷努力,刻苦訓練,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未來的美好才會屬于我們自己。
(摘自2022年10月26日“東方網·東方快評”,有刪節)
點 擊
長期以來,說到職業教育,很多人都會在潛意識里把它當成“低人一等”的選擇。但實際上,術業有專攻,只要認真鉆研,秉持工匠精神,就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隨著產業的發展,社會對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將愈發突出,只要肯努力付出,職校生同樣有春天。
適用話題:團隊 努力 人才 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