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燕琴 編輯:紫陌

平日里,經常會和親戚同事、鄰里友人有些日常的禮尚往來,對于彼此互送的物品,我比較希望大家喜不喜歡直說出來——即使說出不喜歡,也并不一定會得罪人,可能更方便于人。
這還是受到樓下老太太的啟發。樓下老太太是個很熱心的老人,有時候我加班晚歸,老人家看到了總是關切地問:“這么晚回來,家里有菜嗎,我這里有早上買的蔬菜,你要一些嗎?”很喜歡這個暖心的老太太。每次從母親家回來,拉一后備箱的農家菜品,我都會給老太太分一些。剛開始的時候,我會每種蔬菜都挑一些,送給老人。老太太很開心,直夸贊新鮮,然后她會很明確地告訴我:玉米不要,因為牙齒不好,西紅杮多一些她愛做醬。真是個爽快的性子,其實我還正在為玉米不夠分而發愁呢,因為有好幾家朋友同事要送,我那幾個朋友都早就念叨上母親自己種的農家甜玉米了,總得一家夠每人吃一個吧,可這樣下來,偏偏差幾個。正好準備給老太太的那一包富余下來,這樣分配給其他人正正好。
看,對于別人好心送的稀罕物兒,直言不喜歡,真的不是件壞事呢。
從老人家身上學到了這一點,我也很快學以致用。閨蜜大蘭說她們單位食堂做得甜餅很好吃,特意買了兩包送我當早點吃。一包是紫薯酥餅,一包是紅糖油餅,說實話,兩種餅確實都好吃,可是紅糖油餅是典型的高油高糖食品,不敢多吃。吃完之后,我跟大蘭坦言:紫薯酥餅只管送來,紅糖油餅不敢多吃。大蘭聽后無比欣慰地說:“我最喜歡的就是紫薯酥餅,我猜想你一定也喜歡,果然不出我所料,這么默契真讓人開心!”
是啊,送別人的東西,正好對方也喜歡,讓人送得歡欣;可如果不喜歡,更要趁早說。
同事阿麗生寶寶的時候,我給送了好些新生兒衣服,很喜歡這些粉嘟嘟的小可愛,打心眼里想去疼愛。阿麗心里卻總惦記著給我回贈些什么,有一次我看到一頂很惹人喜愛的嬰兒帽,忍不住又買給阿麗。阿麗心懷感謝地表示,我總給她家孩子買東西,她也給我買了一件裙子。我趕緊擺手說:“不要給我買衣服,我的衣服很多,萬一不合我意, 真的是負擔。”阿麗給我看圖片,說她覺得很適合我。我一看,是一款寬松款的碎花棉布裙,模特穿著是很好看,可真的不是我的風格,我是真心——不喜歡。我連忙直言告訴阿麗,沒發貨的話趕緊申請退貨。阿麗依言退了貨,她也沒生氣,也許是被我的直白感染了,也更坦誠地告訴我,一定是要回件禮物給我的,索性商量一定送什么是我喜歡的吧。于是乎,阿麗來提議,我來搖頭點頭,最后我們議定她送我一款養生壺。這個真是實用又符合我的需求,每天早上煮一壺姜棗茶或是冰糖梨水——太深得我心了。
所以說,面對別人送的物品,喜不喜歡,直說出來,對大家都好。可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對友人送來的東西說不喜歡,是拂了別人的好意,因而選擇不說;其實不說,有時才是一種辜負。
我小時候,是小姨帶大的,對小姨有著和恩同父母的孝敬之情。小姨生活在農村,一年到頭農務繁忙,我很心疼小姨,總想著盡我所能,給她一些好的生活用品。每年過年回去,我都會帶很多我認為好的東西給小姨。冬天怕小姨冷,我給買整套的絲塔絨床品;擔心小姨做飯費時間,買了電壓力鍋便于省時;很多我們城市里常見的美食,小姨并吃不到,我買了烤鴨、糕點禮盒……
有一次回去,小姨要給我拿特產農家貨,我同小姨來到前院的涼房,在一堆蒙了灰的雜物里,我看到之前給小姨買的電壓力鍋,還有上次買的糕點,還剩半盒丟棄在那里腐壞了。小姨見狀,訕訕地說:“鍋也用不著,平時習慣了灶臺里填一把木柴做飯,也很方便,而且滿院的柴火不燒也不成啊。”小姨小心地看了我一眼指著糕點說:“小姨現在不能吃甜食,以前你給買的我吃了覺得很好吃,你就一直給買,現在可能腸胃不好了,吃了甜的東西就泛酸,你貴巴巴地買來了,不吃又可惜,硬著頭皮吃了半盒,結果那天吐了……”
我有些哭笑不得的摟著小姨說:“小姨,吃著不舒適咱就不吃了,你告訴我,我就不買了。我可以買些其它你吃得舒服的東西啊。”小姨釋懷地點頭笑說,她現在喜歡吃酸辣粉。
后來,我給小姨買東西之前都會和她商量一下,比如,小姨說不要買厚重的床單被罩了,洗的時候太費勁,吸了水沉重得拎都拎不起來;小姨說,她的腳指甲又厚又硬,一般的指甲刀根本剪不動,我給買了特制的鷹嘴式指甲鉗,小姨說這個太好用了,全村人都來借用。
本來,送人物品,絕對是秉著滿滿的誠心與好意;如果喜歡,那就是沒有辜負原本的那份誠摯心意;如果不喜歡,也要說出來,要不然得而不喜、棄之不用,才是真正辜負了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