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然子 編輯:繽紛
最近,“松弛感”一詞在網上火了。有人描述松弛感“是一種能與自我和諧相處,各方面也都通透自洽的氣質”。不急不躁,用平常心來過日子,坦然活在自己的時區。
這,就是最好的養生。
心理咨詢師李松蔚曾分享過一則故事:女孩阿信,是一家公司的管理層人員,薪水頗豐。在她家中,有年幼的一兒一女,聰慧可人。可是,在旁人看來十分優渥的條件里,她卻整夜整夜地嚴重失眠。
咨詢師問阿信:“睡不著的話,明天可以晚點工作嗎?”阿信想也沒想,就果斷地搖了搖頭。
因為大環境的問題,阿信公司的狀況江河日下。幸虧整個團隊齊心協力,不惜一切代價轉型,才最終保住了公司。對倔強的阿信來說,她的字典里沒有“偷懶”二字。
咨詢師又問,晚一點去公司,最壞的結果是什么?“業務安排出問題”“耽誤重要決策”“錯過大客戶”“引起不滿”……阿信脫口而出一串答案。
咨詢師直言:“所以你害怕放松。”在如此緊繃的狀態下,再幸福的生活,也難以真正感受到。
一位22歲女子,熬夜加班的時候,急性腸炎發作,在凌晨兩點被送進了醫院;一名外賣小哥,承受精神重壓,情緒難以排解,最終被診斷為抑郁與焦慮。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爭分奪秒才能成功,以至于習慣了每天都滿滿當當。殊不知,馬不停蹄的生活,要用身體代價來補償。
一定要明白,并非所有的事都是越快越好,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加速飛躍。任何忙碌,都不是消耗自己的理由。半個自己往前走,余下半個給灑脫,這才是一個成年人,最該有的生活狀態。它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難得的格局與氣場。
經常聽人說,日子有盼頭,人就有干勁。確實,在生活中保持希望,是一種智慧。但更要明白的是,未知隨處都在,坦然才是后盾。
網友@安安 曾經分享過這樣一段經歷:她曾是某個二線城市的上班族。25歲那年,由于難以忍受公司的瑣碎事務,她決定轉行,從事自媒體行業。
手機里的知名博主們,粉絲幾十萬,光鮮亮麗的同時,收入也頗為可觀。渴望成功的她,似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未來。
她迫不及待地開始,對每一次更新都寄予了厚望。誰知,一段時間過后,賬號不溫不火,她竟陷入了數據焦慮的泥沼。面對每天變化的資訊,活得越來越擰巴。
樓上傳出一絲雜音,她便煩躁不安;一旦數據有所下滑,她就會暴跳如雷。可越是如此,情況就越不盡如人意。更糟糕的是,她的這種情緒蔓延到了周圍人的身上。
無時無刻的依賴,枷鎖般的高期待,讓一切雪上加霜。最終,她和閨蜜大吵了一架,與老公的關系也下降到了冰點。這時她才意識到,假如自己能夠從容一些,也許一切都大不相同。
如果嘗試手握沙土,你會發現,越是想要攥緊,反而流失得越快。像極了在快節奏的當下,許多人懷著很強的功利心。付出一點努力,便希望看到效果;投入一段關系,便期待高額回報。因為在乎,所以拉緊神經,不斷檢驗收獲,試圖避開失望。明明可以自由愉快的心情,也在患得患失中沉重下來。
很多年前,老家流行一種燒餅,僅一條街上,就有好幾家店鋪。鄰居張叔,經營著其中一家。餅的味道頗為獨特,卻因為每次出爐的數量很少,常常要排隊買。
一次,有個城里人來到村里,開始宣傳新的烤爐:“一次能烤一箱呢,幾分鐘就能出爐!”老板們很快被吸引過來,爭先恐后購買新烤爐,唯恐慢一點,好事就被別人搶了先。只有張叔無動于衷。
沒過幾天,一款改良型添加劑又火了。“揉面時加一點,餅不但能保存更長時間,還能增香!”很快,街上的燒餅全都“改頭換面”,只有張叔,還在一如既往地賣傳統燒餅。
隔壁老板娘很疑惑:“你怎么不緊跟潮流呢?”張叔只回答了一句話:“那就不是燒餅該有的味道了。”
村民漸漸發現,當原有的節奏亂掉時,再香的餅,也失去了樸實的口感。隨著時間流逝,許多燒餅店逐漸冷清,接連關門。唯有張叔的店,以正宗聞名,成了老家的知名招牌。
現實中,我們也經常被各種潮流和標簽裹挾,身不由己。“女神體重對照表”“成功人士存款圖鑒”……很多人趕緊跟風,唯恐慢了半拍。其實,真正讓你害怕的,不是落后,而是直面自己的內心。誰都可以隨波逐流,它能隱藏起慌張,佯裝出體面。但能夠駕馭人生的,一定是可以控制頻率,內心穩定的人。要明白,沒有任何必須遵守的標準,在自己的時區準時,便無所謂落后與領先。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里,曾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時此刻,無所謂去哪,無所謂見誰。”
很多人說,希望自己能擁有松弛感。但真正的“松弛”,絕不是躺平擺爛,而是能夠隨遇而安。是日理萬機,卻能照顧好身體,要緊的事慢慢做;是心有向往,卻從不苛求什么,允許一切的發生;是愈發優秀,卻始終內心清晰,從不迷失于內卷。
當一個人恰如其分時,才能擁有披荊斬棘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