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尚健康
編輯:蘇喬

點外賣3分鐘,挑“電子榨菜”半小時,要是運氣不好沒選到對胃口的“電子榨菜”,這頓飯就別想吃好了,當代年輕人在吃飯這件事總有些“奇奇怪怪”的執著。“今天,又該配點什么下飯呢?”
最早出現“電子榨菜”一詞,專指吃飯時看到視頻,像榨菜一樣很好下飯。如今各大社交平臺充斥著網友們的“電子榨菜”分享。
除了當代年輕人工作壓力大,一整天很難找到完整的時間放松、享樂這個原因外,逐漸上漲的獨居人口也是“電子榨菜”頗為流行的原因之一。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發布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從2015年起我國一人戶的占比逐年增加,截止2021年,我國獨居人數將近1億。在網上一度流傳的《孤獨等級表》中,一個人吃火鍋位列第五。
看似簡單的“一人食”背后,其實透著年輕人的許多無奈。面對很容易沒滋沒味的一人食,大家總會想盡辦法讓一個人吃飯變得更有儀式感、有滋有味。內容輕松、有些還有實時彈幕的“電子榨菜”既愉悅精神、又有陪伴感,是非常難得佐餐良伴。
但,如果你已經時常感覺到自己容易胃脹、食欲不振、體重卻還不斷上漲,那一定要注意!“電子榨菜”的副作用正悄然而至……
隱患 1 一不留神就長胖了
追劇吃飯時總覺得飯特別香,這不是錯覺。
來自巴西圣保羅聯邦大學和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聯合團隊,在對志愿者分組對照實驗后發現,“邊看劇邊吃飯,不僅吃得香,還一不小心就會吃多。”
實驗中有電子干擾(使用智能手機)因素的一組人員,其總卡路里的攝入量增加了15%,脂質的攝入量更高。在進行多組不同飲食干擾行為的對照實驗后,他們發現,人們只要將注意力集中到吃飯上,就不會攝入過多卡路里。
所謂的“下飯”,其實是因為“吃飯分心”,人們吃飯時追劇或干其他事,會讓血液由胃部分散至大腦處理、加工信息,大腦的注意力也全部集中在外部信息上,不能很好地判斷胃部是否“飽了”,延遲了飽腹感,讓人很容易看著看著劇一不小心就吃多了,長期以往,你不胖誰胖?
隱患 2 腸胃問題統統找上門
當血液被分散到大腦處理你的追劇信息后,胃部的血液供應也就少了,不能專注于消化,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腸胃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等問題。
我們看劇時,往往會根據劇情的跌宕起伏而影響心情,看到精彩處,不由得停住碗筷也是常事,有時又會無意識地狼吞虎咽,不規律的進食習慣,導致無法好好攝入營養,最終導致營養不良、營養失衡也不是沒可能。
隱患3 吃得越爽越沒朋友
當代年輕人一面沉浸在自在的獨身生活里,一面又渴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際,很多看似舒適、自在的“一人生活”其實是在不斷固化你的生活模式。
而“電子榨菜”的風靡讓人們更享受沉浸在“一人食”的放松感覺里,越吃越上頭,從而對網絡過分沉迷,很容易形成一種心理、行為上的慣性和情感上的過分依賴。
乍一聽“頭腦”的名稱,我還以為是用“筋頭巴腦”為主要食材做的燉菜,結果親口品嘗時才發現,“頭腦”是一道沒有半點筋頭巴腦的滋補湯!——我犯了典型的“顧名思義”錯誤!太原古城擁有燦爛的飲食文化,而“頭腦”便是古城久負盛名的一道獨特美食。
據統計,偏愛“電子榨菜”的人近半數以上為獨居人士,一個人的生活往往讓人懶得下廚做飯、甚至連吃飯都變得乏味,而“電子榨菜”所提供的精神愉悅恰恰能填補獨自吃飯的孤獨感。但只貪圖一時的快樂,長期以往“小毛病”會積多成疾,給我們的腸胃健康造成不小的隱患。
那么又有哪些方便又討巧的下飯小竅門?
竅門1 選對餐具,讓注意力集中
清代袁枚的美食著作《隨園食單》中就講過“美食不如美器”,美好的餐具足以調動起餐桌上或浪漫、或優雅、或愉快的氛圍。
同時,餐具對視覺上的審美撫慰,也能幫助你的注意力更好地專注到飯菜上,用心享受美食似乎變得也沒那么難了。
竅門2 與朋友“云約飯”不再孤獨
盡管也是邊吃飯邊看手機,但在巴西圣保羅聯邦大學和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聯合團隊的對照實驗中發現:
觀看與進食、飯菜有關的視頻內容,人的注意力能更集中到眼前的飯菜上,其攝入的卡路里相較于觀看其他內容的較少。
給自己找個“云飯搭子”,既能吃得有滋有味,還能增進人際關系。
竅門3 看平緩內容,下飯最佳
如果你既懶得找“云飯搭子”,又不想戒掉快樂多多的“電子榨菜”,那一定要注意選對“電子榨菜”的品類!
切忌節奏變換過快、劇情刺激、過于搞笑、又或過于悲傷的劇集、短視頻,精彩豐富的往往會吸引人的注意力,同時造成情緒上的大起大落,不僅不助于消化,還容易發生嗆到等危險事件。
日常可以挑選一些劇情倒背如流、百看不厭的經典劇集,如《甄嬛傳》、《家有兒女》、《老友記》等;此外,美食類、吃播類劇集或短視頻:如《孤獨的美食家》、《小森林》、以及各大平臺的吃播博主等也都是不錯選擇。
如今,人們已經很難想象沒有手機、網絡之前的生活是怎樣度過的,“放下手機、專心吃飯”,但道理都懂,想要做到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