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蓉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2022年,這兩個節日相繼來臨,本該為蘇州城注入滿滿的浪漫團圓氣氛,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準備迎接春天的蘇州城按下了暫停鍵。
空曠的街道、緊閉的商鋪、獨自閃爍的紅綠燈……原有的喧囂突然從這座城市抽離,取而代之的是疫情帶來的嚴峻寒意。所幸這座城市里從來不乏暖意,婁葑街道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在2月14日和2月16日的兩次核酸檢測采樣過程中,無論是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還是居民,都在盡己所能,守望相助,相信有這么多暖心的善意,蘇州很快就能戰勝疫情,迎接2022年的溫暖春天。
恪盡職守,工作人員建起第一防線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們第一時間行動了起來,為守護市民健康建立起了第一道安全防線。
2月13日晚上11點,婁葑街道工作人員武文接到集合通知,到崗去社區當志愿者,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都還在堅守崗位,他的妻子作為街道物業工作人員,也一直在崗位上,夫妻二人不得不讓上小學的兒子一個人在家。令武文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很懂事,知道爸爸媽媽在抗擊疫情,自己乖乖在家,也是為打敗新冠病毒出力。
2月14日凌晨2點半,張家港市第六人民醫院醫護工作人員范紀鳳接到醫院通知,立即動身前往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東港家怡社區,支援核酸檢測一線,一直工作到下午。現場,不少小朋友懼怕核酸檢測,她都溫柔地一一進行安撫,她也因此成為了最受孩子喜歡的“大白”姐姐。
揚東路社區一戶居民家中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幾天前突然身體不適無法行動,只能臥病在床。原本家人們打算帶她去醫院治療,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一家人不知所措。來自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錢蕓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與老奶奶的家人、社工一同上門,為老奶奶做核酸檢測。在老奶奶的床邊,錢蕓溫柔耐心地為其進行核酸檢測采樣,并查看了她的身體狀況,讓老奶奶一家人十分感動。
果斷上陣,志愿者奉獻青年力量
2月14日,徐家浜社區的10個工作人員需要對2594戶居民進行采樣,此次參與采樣的6000人左右居民中,大部分是老年人,而且居民小組長和社區常態化志愿者也大多為老年人,吹響集結號之后,大家都立即到崗,并投入到了高強度的工作當中。
采樣開始后,居民群里陸陸續續有居民反饋采樣情況,并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一些年輕人看到年紀大一點的阿姨還在幫大家登記信息,手腳也不夠麻利,就問需不需要年輕的志愿者,消息一發群里,大家都紛紛響應,一個小時內,徐家浜北二村已經有7名青年自主報名爭當志愿者。
東港家怡社區的學生居民韓盛波一早就前往社區排隊做核酸檢測。在檢測點,他看到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都很辛苦,于是在做完核酸后當場就加入了志愿者隊伍,早上7點開始,他從旁協助工作人員掃碼錄入數據,一直到中午12點多,早飯和午飯都顧不得吃。同社區的趙秀英阿姨見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們都在空腹戰斗,做完核酸檢測就早早回家煮起了雞蛋,并拿了面包和水,送給社區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
這些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不僅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壓力,更讓所有人看到了蘇州無懼危險的底氣。
默默支持,每個人都是幕后英雄
夏家橋社區一個小寶寶,本來很害怕采樣,媽媽牽著他的手說:“看!他們和爸爸一樣都是大白!”孩子就乖乖接受采樣了,完成采樣后,孩子媽媽提出想要加入志愿者隊伍,但社區工作人員看到孩子更需要母親的照顧,便婉言謝絕了,并表示有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抗擊疫情的工作將會更加迅速高效地展開。
文萃路社區的居民肖阿姨因腳部做手術無法行走,家中老伴為配合區域核酸檢測,第一時間向社區反映了這一情況,醫護人員隨即上門為肖阿姨進行了樣本采集。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社區居民,新蘇社區在2月16日的第二次核酸檢測中,為前來排隊等候的老年人提供了愛心專座,以便其在排隊期間能夠有歇腳的地方,社區志愿者費苑英阿姨在區域核酸檢測采樣點上引導居民,維持現場秩序,為社區特殊人群提供幫助,為他們采集核酸樣本提供便利。
梅花社區居民江薛根是一位殘疾人,為了給檢測工作出一份力,他主動請纓幫忙社區,開著他的殘疾車帶著喇叭,在社區巡邏宣傳動員居民主動去做核酸檢測。
家是溫暖的港灣,也給了我們無畏挑戰的勇氣。婁葑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員說:“在這里,我們感謝每一個居民的配合與付出,為了我們每個人的小家,也為了蘇州這個大家,我們會一直戰斗到生活恢復常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