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議論文。
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說文解字·老部》
孟武伯問孝。子日:“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萬章上》
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禮記·祭義》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人間世》
原作鄒形
寸草春暉,傳承孝道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極重孝道的國家。“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被代代相傳。因此,我們也應該努力做個有孝心的少年!(開頭太直白,沒有美感,可以用名言或歌詞引出觀點。)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個孝心少年,傳承孝道呢?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少年王祥為了給繼母捉魚,用自己的體溫去融化寒冰,最終感動了魚兒。魚兒主動跳出水面,讓王祥抓走,成全了他的一片孝心。可見,孝心可以感天動地。(舉了臥冰求鯉的故事,但事例不夠新穎。)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順父親,替父親暖被窩。從東漢到現在,已將近兩千年,但人們還在傳唱黃香的故事,可見一顆孝心可以傳唱千年而不朽。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本段列舉的事例與上文相似,沒有新意,應進行刪改。)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千乘(今山東博興縣)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從此,槐蔭改名為孝感。(故事很精彩,但沒有時代感,而且缺少論證的內容,不能凸顯“傳承孝道”的主題。)
從古至今,有關孝道的故事被一代代傳唱,可見,孝心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我們也應當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孝道文化。(再次點題,照應開頭,但語言還需錘煉。)
升格指導
這篇作文觀點比較明確,但也存在構思不精巧、論據不豐富、語言不細膩的問題。要知道,好的作文不但要做到觀點明確,更要靈活構思。在升格時,應當別出心裁、精心選材,適當增添精當的議論,使作文更出彩。
1.認真審題,靈活構思。
這是一道多材料作文題,五則材料都反映了同一個主題——孝,同時也表達了對“孝”的各種理解。我們在審題時應當認真閱讀,理解材料內容。材料一告訴我們“孝”就是好好對待父母,并把這種孝心代代相傳;材料二告訴我們“孝”就是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材料三認為尊重父母是最大的孝;材料四說如果孝子對父母有深深的愛戴,心中就必然充滿和順之氣,心中充滿和順之氣,臉上就一定會表現為和顏悅色,臉上和顏悅色,則整個人的態度必定委婉柔順;材料五則說用心侍奉父母的人,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能使雙親放心,感覺安定,這就是孝敬的最高境界。
寫作時,一定要抓住材料主題進行靈活構思:(1)橫向構思。開頭先提出論點,再從幾個不同的角度論述這個觀點,結尾再次點題,發出號召。(2)縱向構思。開頭提出論點,接著論述原因,再分析做法,結尾提出愿望。這兩種構思都可以收到層層推進、使主題明確突出的效果。寫作時還要注意體現文體特點,不能寫成“四不像”。
2.精選素材,錘煉語言。
文題要求寫一篇議論文,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是議論文的基本要求。原作事例類型相似,缺少新意,升格時應該精選素材,注意素材的時代新鮮度和時代感。可以列舉古人孝敬父母長輩的事例,也可以聯系實際舉生活中關于孝敬的典型事例。行文中,還應該細心琢磨語言,讓表達更加流暢、更具美感。
升格佳作
心存感恩,傳承孝道
◎王智宇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扎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后來人。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多少年多少代溫暖過冬與春……”李昱和用一首《中華孝道》唱出了中國孝道文化,可謂是入耳入心。
從古至今,有很多孝老敬親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的臥冰求鯉、扇枕溫席,以及神話故事里的劈山救母等,都在歌頌和傳承著關于“孝道”的故事。可見,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源遠流長。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歸來,路過家鄉,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卻一點也不嫌棄,拉著母親的手,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臟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寸草之心難報三春之暉,母親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怎么能不感恩回報呢?
當今社會,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如何做個孝心少年,傳承孝道呢?
孟佩杰用行動給我們做出了示范。在養母癱瘓后,為就近照顧,初中畢業的她毅然決定帶上養母去上學。她在離學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學校申請了走讀,利用一切課余時間,克服了同齡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不離不棄地悉心照料養母,用孝心和毅力支撐起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家。她一直堅持了十幾年,4000多個日日夜夜。孟佩杰知孝感恩、無怨無悔照顧養母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她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孟佩杰是時代的楷模,是我們的榜樣。她用自己的堅強善良和勇敢擔當寫出了一份完美的“孝道”答卷,用實際行動傳承著孝道文化。
今天,我們生活在父母溫暖的臂膀下,享受著他們最無私的愛,我們是否對他們說過一句“謝謝”?是否做過一件感恩回報的事?
時代在進步,但美德永不過時。孝順其實很簡單,多一分理解和體諒,說一句體貼關心的話,甚至只是一個暖暖的微笑……讓我們心存感恩,把孝道文化世代傳承下去!
【陜西白水縣城關中學九年級(5)班】
升格點評
1.構思精妙,語言流暢。
升格后的作文抓住“感恩和孝道”這一主題,開頭引用歌詞亮明中心觀點,接著列舉歷史傳說、陳毅孝敬母親和孟佩杰帶著養母上學的故事進行論證,層層遞進,有力地證明了應傳承和發揚“孝道文化”的觀點。行文流暢,過渡自然。結尾運用反問,直擊讀者心靈,引發大家的思考。
2.用心選材,詳略得當。
升格后的作文刪去了相似的事例,對時代久遠的傳說故事一筆帶過,選擇新穎的、時代感強的材料進行重點論述,做到了詳略得當、論據充實、論證有力,大大增強了作文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