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碧玉
文題亮相
請以“?___的滋味”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補充完整題目;(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病文在線
獨特的滋味
陽光推開蟲鳴的波浪,給枝頭的綠葉鍍上一層金邊。我望著探到窗邊的幾片葉子,思緒不禁飄向了遠方……
從小,老家的院落里便種著一棵枇杷樹,聽爺爺說,那是爸爸年輕時種下的,年齡比我還大呢。雖然那樹當時還沒我高,頭上也只有幾片淡黃的樹葉,但經過這么多年,如今早已枝繁葉茂,樹干足有碗口那么粗,雖沒有直插云霄,但也能碰到屋檐了。
兒時,每到“草長鶯飛二月天”之際,樹葉間便探出幾朵含著露珠的小花,樸素、淡雅,陽光輕快地在上面跳動,仿佛用力一碰就會融化。①這時,我便拉著爺爺在樹下下棋,憑借著跟爸爸學的一些棋藝,我設下了許多幼稚的陷阱,連久經“棋場”的爺爺也摸不著腦袋,不一會兒就敗下陣來,我不禁沾沾自喜起來。②忽然,一朵花從樹間飄落,掉在棋盤中,爺爺拿起來,笑著戴在我發間。清香撲鼻而來,雖不及玫瑰濃郁,卻能撫平我內心的焦躁。③
三個月后,花就全掉下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橙黃的枇杷。這時,爺爺便挑著竹竿去摘枇杷,我也背著竹筐走在后面,盡量跟上他的步伐。④只見爺爺小心翼翼地拿著竹竿打枇杷,那枇杷搖搖欲墜,被竿子一碰,就像流星雨一樣掉下來,在地上連跳了幾下才停下來。我連忙撿起,看有沒有摔壞,才放心地放到籃子里,偶爾有幾個皮薄摔爛的,爺爺也不惱,撿起來,堆在一起,放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曬干,用來泡茶。等枝頭搞得只剩幾個緊緊抱住樹枝的小家伙時才住手⑤。這時,我看見爺爺手上有被竿子劃過的痕跡,便問他:“爺爺,這竿子這么鋒利,你不痛的嗎?”他給我看手上的老繭,笑道:“當然不會啊,因為爺爺的皮厚呀。哈哈哈……”爽朗的笑聲,回蕩在樹枝間,也回蕩在我心間……⑥
思念襲來,猶如那年花開。我看了看果盤里媽媽剛從菜市場買來的枇杷,拿起來,撥開皮,咬一口,唇齒留香,還是那橙黃的顏色,還是那淡甜的味道,卻沒有了當初那種獨特的滋味。⑦
①這一節和第二段的開頭有重復的感覺,應重點寫枇杷樹下的暖心畫面。
②“我”是如何跟爸爸學下棋的,跟爺爺下棋的過程又是怎樣的,要詳細寫出來。
③既然是能撫平內心的一切,前面肯定是煩躁不安的。行文時,可以先寫自己的焦躁不安,然后通過爺爺教“我”下棋,鍛煉“我”靜心,這份溫暖的記憶才讓“我”銘記于心。
④文字要簡潔,不能拖沓。
⑤這里的“搞”欠妥,使用時注意語境。
⑥看到劃痕,第一感覺應該是心疼,筆下的文字需要滲透自己的情感。
⑦寫作時要注意首尾呼應。結尾既然寫到“枇杷”,前文也應以“枇杷”開頭,引出自己的回憶。
病情分析
1.首尾不照應。病文開頭以暖心的情境引出回憶,結尾卻以品嘗枇杷收尾,首尾沒有形成照應,對凸顯習作主題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2.鏡頭感不強。病文重點部分缺少鏡頭感,這樣會弱化小作者本來想表達的情感。建議增加一些畫面。如,爺孫倆下棋的畫面,可以在原文的動作描寫上添加語言描寫,這樣不僅記敘了爺爺教“我”下棋的過程,還教“我”做事要靜心的道理,無形中提升了習作的立意。原文描寫的兩個畫面,可增加動作、神態、語言等細節描寫為習作增色,既讓畫面有了靈動感,也充實了習作內容,讀來讓人感同身受。
3.情感不真實。修改時,要注意在文字中滲透自己的真情實感,建議在每個片段的結尾加上自己的感受,以表達自己對爺爺的想念。
獨特的滋味
◎鄭宇辰
陽光推開蟬聲的波浪,給枝頭的綠葉鍍上了一層金邊。我望著探到窗邊的枇杷葉,思緒不禁飄向了遠方……
小時候,老家院里種著一棵枇杷樹,聽爺爺說,那是在爸爸年輕時種下的,年齡比我還大呢。每到“草長鶯飛二月天”之時,枝葉間便探出幾朵含著露珠的小花,樸素、淡雅,陽光輕快地在上面跳動,仿佛用力一碰,就會融化。
我無暇觀賞這美景,垂頭喪氣地拿著一張試卷:“唉,這次又沒考好!”這句話恰巧被坐在樹下的爺爺聽到了,他對我招了招手,說:“我來教你下棋吧!你看,這是將,如果被吃掉,就輸了……”
聽完規則,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可一開始,我就被爺爺的陷阱套住了,心里越是著急,細汗就越是不停地往外冒。沒一會兒,爺爺就打敗了我。“我不玩了!”我耍賴地推了推,爺爺卻嚴肅地說:“下棋靠的是心靜,只有心靜才能顧全大局,想著對策,而不是干著急。”這時,一朵花從樹上落下來,掉在了棋盤上,清香撲鼻而來,雖不及玫瑰濃郁,卻讓我的心靜了下來。
三個月后,花全落了下來,露出一個個橙黃的枇杷。這時,我和爺爺就挑著竹竿去摘枇杷。他小心翼翼地拿著竹竿,那枇杷被竿子一碰,就像流星雨一樣紛紛砸了下來,在地上連跳了幾下才停下來。我連忙撿起,小心地放到籃子里。休息時,我看見爺爺手上有被竿子劃過的痕跡,心疼地問:“爺爺,竿子這么鋒利,你手不痛嗎?”爺爺給我看手上的老繭,笑道:“當然不會啊,因為爺爺的皮厚。哈哈哈……”還是那爽朗的笑聲,回蕩在枇杷林,也回蕩在我心間,讓我讀懂了愛的滋味。
摘完枇杷,放到水里清洗一會兒,就可以吃了。爺爺把它剝了皮,去了籽,放到盤子里。這枇杷剝了皮,好似返老還童,變得晶瑩剔透。吃一口,冰冰涼涼,酸酸甜甜。這時,一只溫暖的手掠過了我的嘴角,我抬起頭,迎上爺爺慈祥的笑容。爺爺看著在一旁打飽嗝的我,還有那早已撐成一面小鼓的“大”肚,捧腹大笑,直說我是“小饞貓”。我不好意思地擦了擦嘴角的汁水,跟著爺爺一起大笑起來。這甜甜的汁水因為融進了愛,有了獨特的味道。
“枇杷花開如雪白,楊柳葉落帶煙青。”思念襲來,我撥通了那個熟悉的電話:“爺爺,我又想吃枇杷了……”
(福建三明市列東中學)
升格點評
1.升格后的習作布局合理。小作者用暖心的文字、細膩的筆觸,向讀者描繪了一幅幅溫暖的畫面,結構嚴謹,突出了習作主題。
2.字里行間,真情四溢。升格后的習作情感更加豐富,真實再現了小作者內心深處最樸實的情感,讀后讓人回味不已。
那個暖心的抒情句——“這甜甜的汁水啊,因為融進了愛,而有了獨特的味道”。讀著讀著,我們的眼里也不由得泛起了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