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閱讀下面兩篇文章,讓我們感受作家筆下奔涌的黃河水,領略“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獨特意蘊。
閱讀訓練一
河套憶
白居易憶江南,最憶的是紅花、綠水、桂子、芙蓉。我卻常想起西北的河套,想那里的大漠、黃河、沙棗、蜜瓜。
一九六八年底,我從首都的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內蒙古西部的一個小縣里,迎接我的是狂風飛沙,幾乎整天整日天地混沌朦朧,嘴里沙土不絕。沒有樹,沒有草,沒有綠,甚至沒有聲音。在這里,好像一切都驟然停止。知識就是力量。我們這幾個人本是有力量的,有天文知識、化學知識、歷史知識,可是到哪里去自食其力呢?
春天到了,我被派去和民工一起到黃河邊防汛。開河前的天氣是陰沉低悶的,鉛灰色的天空像一口大鍋扣在頭上,不肯露出一絲藍天。長長的大堤裹滿枯草蓬蒿,在風中冷得顫抖。那茫茫大河本是西來,北上,東折,在這里繞了一個彎子又浩浩南去的。如今卻靜悄悄的,裹一身銀甲,像一條沉睡的巨龍。河的那岸便是茫茫的伊克昭沙漠,連天接地,一片灰黃。我一個人巡視著五六里長的一段堤,每天就在這蒼天與莽野間機械地移動,像大風中滾動著的一粒石子,我的心也像石頭一樣的沉。我只盼著快點開河,好離開這憂郁的天地。
一天下午,當我又在河上來回走動時,眼前突然一亮,半天上云開一線,太陽像一團白熱化的水團,擠開云縫,火團旁那鉛塊似的厚云受不了這熾熱,漸漸由厚變薄,被熔化,被蒸發。云縫越來越寬,陽光急瀉而下,在半空中灑開一個金色的大扇面。這時,遠處好似傳來隱隱的雷鳴,我的心激動了,側過耳朵靜靜地聽著,聲音卻好像是從腳下發出的。啊,老河工說過,春氣是先從地下泛動的。忽然我又發現,不知何時,黃河那身銀色的鎧甲裂開了一線金絲,在漸漸地擴寬。那是被禁錮了一冬的河水啊,正在陽光下歡快地閃出軟軟的金波。不一會兒,偌大的冰河就破碎了,浮動了。黃河伸伸懶腰蘇醒了,寬闊的水面上漂著巨大的冰塊,順流直下,浩浩蕩蕩,像一支要出海的艦隊。那冰塊相撞著發出巨大的響聲,有時前面的冰塊流得稍慢一些,后面的便斜翹著,一塊趕一塊地壓了上來,瞬時形成一道冰壩,平靜的河面陡然水漲潮涌。北國的春天啊,等不得那柳梢青綠、墻頭杏紅,竟來得這樣勇猛。
不知何時,堤外的河灘里跑來一群覓草的馬,它們狂奔著,嘶鳴著,一會兒吻吻地下的春泥,一會兒又仰天甩著長鬃。我被感染了,不禁動了那在心頭關鎖了許久的詩情,輕聲詠道:
俯飲千里水,仰嘶萬里云。
鬃紅風吹火,蹄輕翻細塵。
我的心解凍了。
初夏的一夜,經過一天的勞累,我在泥壁草頂的小屋里酣臥。一覺醒來,月照中天,寰宇一片空明,窗外的院子白得像落了一層薄霜。不知為什么,我不覺動了對北京的思念。這時的北海,當是碧水漣漣,繁花似錦了。鐵獅子胡同我們那個古老的校園——那里曾是魯迅先生不能忘卻的劉和珍君犧牲的地方——這時,那一樹樹的木槿又該用她碩密的花朵去遮掩那明凈的教室了。圖書館的樓下一定也泛起了一陣陣清香,那滿園的丁香應該已經開放。和著月色,我憶起宋人的詩句,“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樣不知過了多久,便又在一種浮動的暗香中蒙眬睡去。
翌日,我起來掃院子,鼻間總有一種若有若無的清香。我懷疑還是昨夜的夢,但這香又總不肯退去。原來沙棗花已悄悄綻開。我拉著掃把佇立著,房東大爺看見了說:“后生,想家了吧,春過了,你們也該走了。”我說:“大爺,我們不走了,就在這里當一輩子農民。”不料,他胡子一抖,臉上閃過一絲不快:“那還行?那還行?”
一年后,我們自然是分配了,工作了,各自去自食其力了。去年夏天,我們這一伙河套人在北京的一個朋友家里小聚。主人說要給大家吃一件稀罕物,說著便捧出一個金黃如碗大的東西。眾人一見,不覺齊聲驚呼:“河套蜜瓜!”在北京見到這種東西,真如他鄉遇故人,席間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瓜切開了,那瓤像玉,且清且白,味卻極甜,似糖似蜜,立時香溢滿室。老朋友們盡情暢談。大家訴說著,互相安慰、祝賀、勉勵。當然,也少不了憶舊,重又陶醉河套平原那迷人的夏夜、火紅的深秋,最后自然又談到桌上的蜜瓜。那樣苦的地方,怎么能產出這樣好的瓜呢?我們這些在那塊土地上生活過的人自然知道,正因為經了那風沙、干旱和早晚極懸殊的溫差,這瓜里的蜜才釀得這樣甜、這樣濃。事物本是相反才能相成的。
河套,我永不會忘記那個我剛開始學步的地方。
(選自《大家·經典:梁衡經典散文》,有刪改)
思考
1.散文家林非認為梁衡的散文具有“捕捉住自然或人文景觀令人神往的妙處”“表達出人的心靈、意志和力量”等特點。請結合第四段的相關語句,說說這一特點是如何體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聯系文章內容,簡要分析畫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訓練二
陶醉壺口
到壺口看瀑布去!
然而,清晨出發時還很高的興致,現在卻漸漸被這漫長的旅途磨損了,加上黃土高原的平淡無奇,車廂內寂靜下來,歡聲笑語也被斷斷續續的鼾聲取代了。
忽然有人從夢中猛地醒過來,驚呼雨來了。我們也確實聽到隆隆的雷聲。可窗外明明是風輕云淡,沒有變天啊。司機笑著說,那就是壺口瀑布的響聲。真是先聲奪人,車上立刻活躍起來,每個人都側耳傾聽。那聲音好像火車出站,航班起飛,放炮開山。大家的心全被強烈地震撼著,內心的激動從眼神里迸射出來。
車一停,我們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去,快步走下巖磴,跑過石灘,來到面對瀑布的巨巖邊。(甲)只見滾滾黃水從高高的崖頭跌落下來,挾風帶雨,雷霆萬鈞,如土山飛崩,黃海倒傾,濺起水霧騰空,蒸云彌漫,恰似從水底冒出滾滾濃煙。水底懸流激蕩,如開鍋沸水,浪滾渦擁。這霧,這云,這煙,全部是黃色,散發著泥土氣息,使這瀑布增加了厚重感,更使那吼聲如洪鐘悶雷,震蕩峽谷,氣吞山河。
大家聚精會神,不知什么時候云破日出,這瀑布驟然亮起來,閃耀著金屬般的光澤。(乙)那升騰的水霧因為陽光的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從天際插入,似長鯨飲澗;有的橫臥河上,如彩橋飛架;有的飄忽游移,似花團錦簇;有的續續斷斷,撲朔迷離。
我默立在瀑布面前,被這氣勢這風采驚得目瞪口呆,任飛濺的水花淋個痛快。我拜倒在這大自然的杰作腳下,不寒而栗,覺得自己這么渺小,驕驕二氣蕩然無存。我忽然領悟了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境界,知曉了光未然、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的靈感,明白了為什么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東渡抗日的將士們要選在這里誓師出征。
壺口以下的河槽很窄,不過一二十米,水急浪高,槽深流遠,當地人稱“十里龍槽”。龍槽中的河水洶涌澎湃,仿佛一條蜿蜒浮游的黃龍,搖頭擺尾,呼嘯而去,有一種“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恢弘氣概。
以前,我曾經多次看到過黃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縷;在寧夏,它是平靜的一灣;在鄭州,它是浩蕩的波濤;在山東,它是平穩的漫流;而在這壺口,我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壯的力量,磅礴的氣勢,看到了一條立體的黃河,一條完整的黃河,看到了它漫長的歷史,看到了它豐富的內涵,得到了它的真傳。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動,它的雄風在我血管內呼嘯,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閃動。從今天起,我才成為一個真正的黃河的子孫。
壺口,天下第一壺,盛滿了西鳳、杜康,盛滿了汾酒、竹葉青,盛滿了陜北的米酒。當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渙,灌醉了光未然、冼星海,今天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們大家。
啊!壺口,在你的懷抱里,我陶醉了。
(作者堯山壁,選自《山水清音/美文美讀》,有刪改)
思考
1.選文的語言形象生動且富有表現力,請從(甲)(乙)兩處畫線句中任選一句作賞析。(請從語言特點、修辭手法、表達作用等方面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什么說“從今天起,我才成為一個真正的黃河的子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