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 李向陽 胡文博 龔磊 陳云欣
摘要:當前法定數字貨幣時代悄然而至,各國央行DCEP項目推行力度、深度、廣度正不斷加大,其對現實經濟的影響也逐步顯性化。法定數字貨幣以其不可更改性、匿名保密性、可編程性等特性將對以往貨幣流通方式帶來顛履式的革新。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當前人們已熟知、常用的支付平臺,必然將受到巨大的沖擊。本文認為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推行將從搶占第三方支付的市場份額、影響第三方支付的資金積累、沖擊第三方支付衍生的風控和征信業務以及擴大第三方支付的信用風險等四個維度對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有鑒于此,第三方支付機構應清積極主動地迎合法定數字貨幣時代帶來的支付變革,以前瞻式的運營模式變革布局迎接挑戰。
關鍵詞:法定數字貨幣;第三方支付;區塊鏈
一、法定數字貨幣時代悄然而至
人類社會先后歷經機械化、電氣化、數字化等三次工業革命,數字經濟正值第三次工業革命過程中應運而生。現階段,中國的以電子支付為主體的數字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當前數字經濟已然成為新時代背景下中國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戰略。隨著數字經濟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融合發展,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對無接觸支付習慣的強化效應,紙幣正因其眾多局限性而逐步被電子貨幣所取代。以支付寶、微信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與公眾的生活聯系愈發密切,并催生了比特幣等私人貨幣得以快速發展。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貨幣的迅猛發展以及金融科技的不斷演化升級正日漸迫使各國央行爭相加快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進程。
我國自2014年便已開始展開對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推進,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2019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在深圳進行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場景測試,隨后又在蘇州、雄安、成都開展了試點活動。隨著試點的深入推進和擴大測試,法定數字貨幣各方面不斷得以完善,公眾對法定數字貨幣的認識逐漸加深,并對法定數字貨幣的落地形成相應的預期。可以看出,法定數字貨幣的推行勢在必行,法定數字貨幣時代正悄然而至。
并不諱言,法定數字貨幣時代的來臨必然使得與法定數字貨幣相似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受到沖擊,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業務面臨重要挑戰。目前,我國學術界針對央行數字貨幣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研究較多,并就反洗錢等金融安全問題也進行了深度研究,但是對于央行數字貨幣對于第三方支付的影響尚未有系統的研究。本文將系統研究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推行對第三方支付發展的影響。
二、法定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支付的內涵解析
各國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并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管理,由該類機構向公眾兌換法定數字貨幣。DCEP(法定數字貨幣)的基礎是廣義賬戶體系,同時DCEP也支持銀行賬戶耦合功能,與央行發行的紙幣等價,DCEP是一種存在價值特征的可控匿名支付工具,其本質是通過區塊鏈節點網絡和數字加密算法實現的法定虛擬貨幣(李加琳,2018)。法定數字貨幣的構想最早由Koning提出,其想法是法定數字貨幣可以由比特幣去中心化來實現,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在比特幣中的應用價值極大,可將這兩項技術用于研發數字貨幣,這有助于促進幣值穩定,提升央行的監管能(謝星等,2020)。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指平臺提供通信、計算機等網絡技術實現商家與銀行之間的對接,這類平臺一般具備一定實力與國內外銀行簽約的交易平臺,例如支付寶,微信,HuaPay,京東金融等。第三方支付是依賴于電子賬戶而展開交易的支付手段,其本質是現有法定貨幣的信息化。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經濟也不斷有新的突破,包括傳統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內的線上支付服務體系為市場運行注入了新的活力,該體系也逐漸成為連接市場運行的關鍵一環,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巨大的市場,2015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交易規模便已接近12萬億元,人民的生活與第三方支付緊緊的結合在了一起。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蓬勃發展也許會隨著法定數字貨幣的推行而改變,值得展開深入探討。
三、法定數字貨幣影響第三方支付的機理分析
(一)法定數字貨幣推行會極大地搶占第三方支付的市場份額
首先,由于央行數字貨幣是用來替代M0的法定貨幣,具有無限法償性,且有國家信用背書,使其相比第三方支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央行數字貨幣支持雙離線支付,使得數字貨幣支付脫離了對于網絡的依賴。其次,根據現有的數字貨幣試點城市的測試來看,使用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網上購物支付的操作流程和現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基本相同,但是央行數字貨幣在面對面支付方式上不同于第三方支付的掃碼支付方式,采取的是一鍵上劃支付的方式。法定數字貨幣在有效模擬日常使用現金支付的場景的同時進一步簡化了支付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年長者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比較困難的問題。最后,由于央行數字貨幣DCEP是由央行擔保發行并結算,使得國家大力推動的法定數字貨幣較第三方支付工具有著天然的制度優勢。有鑒于此,相比第三方支付工具,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有著安全性高、應用場景廣泛、操作便捷、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優勢,這些優勢無疑導致央行數字貨幣發行極大地動搖第三方支付的市場占有率。
(二)法定數字貨幣推行將影響第三方支付的資金積累
第三方支付機構依托自身支付平臺優勢可以產生多類衍生業務,例如支付寶的余額寶、微信支付的零錢通等(謝雨心和馬坤,2020)。第三方支付機構可憑借線上支付業務的巨額流量,較為便捷地獲取大量的客戶資金,向客戶銷售理財產品。由于移動支付的普及,加上第三方支付的便捷和個性化服務,近些年來第三方支付平臺獲得了巨額的流量,籍由理財產品的發行銷售,巨大流量便可輕易地轉變為龐大的資金沉淀。以支付寶為例,在短短幾年的發展中,支付寶推出的理財產品余額寶規模已經達到了2萬億元,已然接近我國中、農、工、建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總的存款規模。 這些巨額的資金吸收無疑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從中獲得豐厚利潤。而伴隨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現有的支付結構將發生重大改變。由于央行數字貨幣的特殊性,其既是代替MO的法定貨幣,但同時也是一種移動支付手段,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勢必動搖第三方支付的市場占有率。倘若央行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機構這些衍生業務的接口沒有保留,那巨額資金帶來的紅利也將消失。即使業務接口保留,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也已經帶走了大量的流量,依然會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造成不小的沖擊。
(三)法定數字貨幣推行導致第三方支付衍生的風控和征信業務受到沖擊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另外一項重要的業務便是風控和征信業務,當用戶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進行移動支付時,交易信息便被第三方機構收集,經過一定時間的信息收集沉淀整合之后,便可以大致判斷挖掘出該用戶的信用、消費習慣、風險偏好等信息,最終得出根據每個用戶的不同推送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如小額信貸服務或者征信業務(王強和謝智剛,2020)。實力雄厚的企業掌握大量用戶信息,利用大數據得到的用戶信用狀況發展第三方征信,為其他商業機構提供風險識別服務。例如阿里的芝麻信用分就是以支付寶交易信息為基礎產生的信用評分。然而,央行法定數字貨幣一旦發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可能就不能大規模地獲取用戶全方位的信息。央行法定數字貨幣采用區塊鏈技術,將數字錢包的地址用區塊鏈來進行管理,使得用戶和錢包地址的聯系被切斷。也即,未來用戶的數字貨幣交易信息僅有央行可以知曉、獲取,這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風控和征信業務是非常不利的。
(四)法定數字貨幣推行易造成第三方支付的信用風險被擴大
由于央行數字貨幣是央行直接發行運營和管理的,由國家信用作為擔保,保證了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的安全性。就此而言,即使第三方支付機構是一些信譽良好的大企業,但因其畢竟屬于私人機構,依然可能存在部門工作人員泄露客戶信息等事情的發生。在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沒有發行的時候,大家只能選擇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移動支付。但是一旦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在兩者的對比之下,人們更愿意選擇和相信央行法定數字貨幣,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用風險顯得更加大一些,進一步擴大了第三方支付信用風險(王子金,2021)。
綜上所述,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推進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法定數字貨幣通過持續變革創新,可更好便捷公眾支付,并能有效防止支付領域形成壟斷,也使得金融監管更加高效。第三方支付機構應清晰認識到央行推行法定數字貨幣對其業務的深刻影響,積極主動地迎合法定數字貨幣時代帶來的支付變革,以前瞻式的運營模式變革布局迎接好新的金融挑戰。
參考文獻:
[1]李加琳.淺談對法定數字貨幣發展的看法[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8,000(025), 102-103.
[2]王強,謝智剛.央行數字貨幣DCEP對第三方支付影響幾何[J].當代金融家,2020(08):86-87.
[3]王子金.央行數字貨幣對第三方支付未來發展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6):50-51.
[4]謝星,張勇,封思賢.法定數字貨幣的宏觀經濟效應研究[J].財貿經濟,2020,41(10):147-161.
[5]謝雨心,馬坤.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影響[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1-12.
作者簡介:
張元(2001-),男,漢族,河南南陽人,南京審計大學本科在讀,金融學方向。
基金項目:
2021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項目編號:20211128700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