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珺


摘要:路面裂縫是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常見病害問題,對路面平整性、行車舒適度以及使用壽命具有不利影響,嚴重時還會危及過往車輛的行車安全。該文以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反射裂縫的處治技術為探討主題,結合具體的工程項目實例,分析處治輕度反射裂縫與重度反射裂縫的有效技術方法,從注漿孔的布設、注漿方式、重度反射裂縫開挖修補開槽以及高聚物瀝青混合料施工等方面闡述反射裂縫處治施工的相關注意事項,進而使得路面承載能力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反射裂縫探討
中圖分類號: TU7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1(a)-0000-00
Discussion on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Reflection Crack of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
SUN Jun
(Jiangsu Zhaoxi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China)
Abstract:Pavement crack is a common disease in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hich has an adverse impact on pavement flatness, driving comfort and service life. In serious cases, it will endanger the driving safety of passing vehicles. This paper takes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reflective cracks in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 as the discussion topic, combined with specific engineering project examples, analyzes the effective technical methods for treating mild and severe reflective cracks, from the layout of grouting holes, grouting method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evant precau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lection cracks from the aspects of excavation, repair and slotting of heavy reflection crack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olymer asphalt mixture, so a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avement.
Key Words: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 Reflection crack; Discuss
科學處置路面施工中的反射裂縫,是公路工程高質量建設施工面臨的重點課題,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各地交通運輸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這對于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化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實提高公路工程整體施工質量水平,還需運用科學可行的技術手段,合理化處置半剛性基層路面的反射裂縫,創設優質的道路交通環境。
1工程概況
以某地一高速公路半剛性基層結構病害處治施工項目為例,由于交通量大幅增加,過往車輛中重載型汽車的數量越來越高,致使路面逐漸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裂縫、唧漿以及沉陷等病害問題。為了合理確定處治路面反射裂縫的適宜施工參數,選擇科學可行的技術方法,選定半剛性基層結構路段為試驗段,其主要由水泥穩定碎石上基層、水穩碎石下基層以及水穩碎石底基層組成。結合有關的實地勘察資料可以發現,反射裂縫的寬度大多不低于0.5 cm。在正式開展處治作業前,按照路面反射裂縫程度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輕度裂縫,二是重度裂縫,在加固施工設計方面,選擇采用高聚物注漿與自粘貼縫帶相結合的作業形式。
2反射裂縫處治方法
觀察公路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上反射裂縫的特點可以發現,其屬于動態裂縫形式,因而若是持續性地受到行車荷載作用力的影響,以及外部環境因素的干擾,反射裂縫的寬度會逐漸擴大,與此同時嚴重削弱縫邊強度,致使面層與基層發生松散、碎裂等問題現象。
2.1輕度反射裂縫的處治
通常情況下,輕度反射裂縫的寬度不超過5 mm,且裂縫邊緣不會出現過于明顯的支縫、碎裂現象,因而在處治此類程度較輕的裂縫時,可以優先考慮采用注漿法,阻止反射裂縫的寬度在外力作用下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公路工程病害施工的經濟效益,在現場處治施工中可以省去開槽、翻挖、修補面層的作業環節,加快施工進度。相比于傳統的水泥注漿技術法,當前高速公路路面施工對高聚物注漿料的使用愈發普遍,作為一種非水反應類高分子閉孔聚合物,高聚物注漿料具有良好的膨脹性、防水性和韌性,將其應用到反射裂縫處治施工中,能夠顯著提高路面結構強度,便于施工人員注漿操作。除此以外,還可以將其有效地填充到路面脫空、開裂以及松散的區域位置上,并對其予以擠密壓實處理,即可達到顯著的處理成效,直觀凸顯出比傳統材料更強大的性能優勢[1]。
2.2重度反射裂縫的處治
若是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上呈現出的反射裂縫程度較重,并伴隨有唧漿、沉陷等質量問題,通常說明道路基層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加固處理半剛性路面松散基層,可以選擇采用地聚物注漿料,通過注漿處理使得結構上的原有裂隙被充分填補,促使內部自由水排出,達到及時把控裂縫程度進一步加深的作用[2]。
3反射裂縫施工注意事項
路面反射裂縫處理施工中,高聚物和地聚物注漿施工的工藝方法較為類似,即在對具體的注漿路段予以確定后,測放標記注漿孔的位置,然后再進行鉆孔、注漿以及封孔等一系列的作業內容,最后對注漿效果予以檢測,并完成對道路路面的清掃處理即可[3]。
3.1布設注漿孔
在注漿孔的布設施工階段,施工人員首先需借助于探地雷達設備對半剛性基層結構的實際情況予以精準檢測,根據獲取的數據結果判斷其是否存在酥松、含水量過高等問題現象。與此同時,在裂縫兩側選定適宜位置,以縱向間距1.5 m、橫向間距1.25 m為基準,逐一布設注漿孔,一般以3~4排為宜,具體見圖1。在實際進行布設施工的過程中,如與裂縫相遇,則應在兩邊距離裂縫0.25 m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注漿孔,并按照1.25 m的間隔距離交叉設置。若注漿孔周邊區域存在唧漿病害,施工人員應參照梅花型的形式,控制間距在1.5m左右,完成注漿孔的等距離布置[4]。具體見圖2。
3.2注漿方式
對路面反射裂縫實施注漿施工,應根據從低到高的作業次序,緩慢持續地注入高高聚物或地聚物注漿料,促使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裂縫內的自由水穩定排出,直至泥漿內注漿液濃度趨于不變,再停止注漿。全流程觀察和管控瀝青路面的實際情況,是路面裂縫注漿施工中的關鍵點。對于施工人員而言,應參照反射裂縫處治作業的具體要求,科學控制注漿壓力大小,若是在注漿階段內瀝青路面上的局部位置逐漸隆起,亦或是存在整體抬起的異常現象,則應在第一時間內停止注漿操作。若是漿液的實際注入量過高,超出施工設計值的限定范圍,需對具體的原因盡快查明,做好注漿孔的增設工作,還可以將設計注漿半徑適當加大,保障路面裂縫注漿施工質量[5]。
3.3重度反射裂縫開挖修補開槽
注漿并加固處理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上的重度裂縫,主要涉及對地聚物混合料的使用,完成注漿并待其達到初凝狀態時,施工人員需要對路面的既有病害與裂縫的實際走向予以詳細檢查,選擇并確定適宜的開槽位置,以輪廓線的形式畫出開挖作業的面積與范圍,然后借助于手動式鋸切設備,沿著裂縫的走向與輪廓線,將適宜寬度的中上面層或下面層逐一切除。其中,若裂縫寬度超出1 cm,可以將上面層切除,若是路段屬于重載性的要點交通路段,則應選擇將下面層切除。為了提高裂縫開挖修補質量水平,應確保所有病害部分被完全切除,在破損面的開挖處理方面,切槽的實際深度不得少于4 cm[6]。在開挖施工區域范圍內,利用風鎬收取被鑿除的瀝青混凝土,予以入斗處理,確保槽底內的松散顆粒、雜物等雜質被徹底清除。將改性乳化瀝青黏層油均勻灑布到切面表層上,在上面層或下面層的封縫內灌入高彈改性瀝青材料。無論是開挖修補瀝青路面上的重度反射裂縫,還是組織開展開槽施工工作,均應重視并加強技術操作的規范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并控制全過程施工作業對邊界處面層、下面層帶來的擾動作用。
3.4高聚物瀝青混合料施工
選擇適量的短纖維、砂石骨料,對其進行浸覆高分子聚合物處理,即可得到性能穩定、黏度較高的高聚物瀝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病害處治施工中,切槽并開挖處理重度反射裂縫后,施工人員應根據4∶6的比例將未污染的舊瀝青混凝土塊、高聚物瀝青混合料逐一投入再生加熱爐中,將其加熱到100 ℃并進行均勻拌和,直至形成溫度、性能與規定標準相一致的回填料。通常情況下,要確?;靥盍系氖褂眯阅苓_到公路工程的施工設計要求,應控制其凍融劈裂殘留強度不低于90%、壓剪強度不低于0.8 MPa、低溫開裂應變不低于3000%,還需具有較好的耐溫性。在儲料斗內儲存回填料,然后在裂縫處治施工階段內將其均勻攤鋪至開槽位置處,經由一系列的攤鋪、壓實施工處理后,檢測其壓實度,在滿足設計參數標準且表面溫度不超過80 ℃的情況下,即可開放道路交通。
4反射裂縫處治效果
在高速公路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某一確定病害路段上,檢測注漿加固處治反射裂縫前后的相同位置上裂縫的質量情況,分析結果可以發現,在對路面裂縫實施注漿作業前,路基的承載性能較差,且部分路段的彎沉值較高。利用高聚物注漿與自粘貼縫帶向結合的技術方式,結合地聚物注漿施工處理反射裂縫,呈現出較好的加固效果,且路基的彎沉值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見,注漿處填土與地聚物注漿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后,路面結構的實際承載性能得以顯著增強。
5結語
有效處治瀝青路面反射裂縫等病害問題,關鍵在于準確把握裂縫類型,結合道路施工環境條件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宜可行的處治技術,嚴格管理注漿孔布設、注漿施工、開挖修補開槽重度反射裂縫等要點施工工序,優化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參考文獻
[1] 孫文圃,白雨瓚,張洪亮.交通荷載作用下玻纖格柵對反射裂縫擴展的影響[J].公路與汽運,2019(6):83-87.
[2] 何鋼,甘宏運.高速公路路面裂縫養護施工措施[J].交通世界,2019(31):42-43.
[3] 彭光建.“白改黑”瀝青路面反射裂縫防治措施[J].地產,2019(22):134.
[4] 田源.土工合成材料對瀝青路面抗裂性能的影響[J].中國科技論文,2019,14(12):1305-1310.
[5] 霍美辰.多裂縫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加鋪結構數值分析[D].秦皇島:燕山大學,2020.
[6]劉澤昱.基于探地雷達的瀝青路面裂紋檢測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