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齊
《莊子·逍遙游》有言:“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鯤”是莊子想象出來的一種大魚。2017年11月3日,一艘以“天鯤”為名的大船從中國江蘇啟東緩緩下海,這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新一代國之重器。
“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是對“天鯤號”的詩意描述。那么,“天鯤號”到底“牛”在哪兒呢?
“天鯤號”全船長140米,型寬27.8米,型深9米,是亞洲最大的自航絞吸挖泥船。它不僅身軀龐大,而且擁有國際領先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統。該集成控制系統可以實時顯示三維土質、推算潮位、管理能效以及智能自動挖泥的情況,實現疏浚挖工過程中重要設備在不同的施工模式下進行的自動控制。
研究人員根據地質條件的不同,給“天鯤號”配置了通用、黏土、挖巖及重型挖巖4種類型的絞刀,可以開挖單側抗壓強度50兆帕以內的巖石。簡而言之,“天鯤號”削巖如泥,可以輕松地應對各種復雜的地質環境。
“天鯤號”裝備強大,效率驚人。“天鯤號”配備了亞洲最強大的挖掘系統、最大功率的輸送系統和國際最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它的挖掘深度在6米至35米之間,最遠運送距離達到1.5萬米。這意味著它能在一小時內將大約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萬米之外。換言之,“天鯤號”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便能用挖掘機填滿整座“水立方”體育館。
“天鯤號”不僅能力超凡,而且用途廣泛。作為中國現代疏浚行業中的“超級戰艦”,“天鯤號”有著“填海造陸神器”的美稱。填海造陸不僅可以有效地緩解某些地區緊張的人地矛盾,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還對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天鯤號”在建設港口、疏通河道、治理污染等方面,也將發揮極大的作用。
(選自《科學啟蒙》,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