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數據顯示:在我國BMI大于28以上的肥胖人群現已突破1億人口,肥胖率已突破10%,并且城市成年人體重超重者已經突破40%。專家提示,肥胖還是很多慢性病的罪魁禍首。
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肥胖癥學會向社會發出警示: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其危害程度高于吸煙4倍,控制肥胖癥是降低慢性病發病率和病死率的一個關鍵因素。肥胖使2型糖尿病、膽囊疾病、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氣喘和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暫停的風險顯著增加;使冠心病、高血壓、骨關節病、高尿酸血癥和痛風、脂肪肝的相對風險度增大2~3倍,使女性絕經后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男性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生殖激素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生育功能受損、背下部疼痛和麻醉并發癥的患病風險增高1~2倍。
肥胖對于心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肥胖者往往受到由于肥胖帶來的體形問題的困擾,產生一系列社交障礙、自卑等心理問題。
為什么胖人越來越多
超重和肥胖到底是怎么發生的?很多人認為,一定是由于飯吃得太多造成的,就先從減少飯量開始。其實,在健康的飲食結構中,以主食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本來就應占主導地位,肥胖更多是緣于攝入過量的脂肪類食物。因此,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在保證一定量主食的基礎上,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此外,烹調方式也是一個問題。飯店里的食物講究色香味俱全,而這通常是以大量使用食用油為代價的。所以,想減肥的人,不能一味減少飯量,還應減少“油量”。
過度吸煙、過度飲酒、不良膳食、體力活動不足、多吃油炸食物、熬夜等均是肥胖及慢性病高發的危險因素。
是否肥胖不能只看體重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關注體重指數是否在正常范圍內,卻忽視了盡管體重指數正常,但身體脂肪比例已超過正常的情況。調查顯示:以BMI為標準,國民超重肥胖率為41.22%;但以體脂為標準,肥胖率增至56.93%;而以腰圍為標準,肥胖率也高達54.1%。
因此,判斷是不是肥胖,不僅要看體重,還要看腰圍、腰臀比等。首先,看體重指數,如果BMI在24~27.9之間屬超重,大于等于28為肥胖。其次,看腰圍,男性腰圍的正常值是85厘米以下,女性則是80厘米以下。再看腰臀比,正常人的腰臀比一般小于0.8。
兒童肥胖問題令人擔憂
研究發現,在20歲以下的男孩中,有23%超重或肥胖,女孩中該比例為14%。研究者表示,兒童肥胖會對將來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種癌癥的風險加大。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喂得胖,是自己能干的表現,非常有成就感。其實,愛心喂出胖孩子,卻苦了孩子。因此,兒童肥胖的預防就顯得特別重要。預防兒童肥胖應從胎兒期開始,貫穿一生,在肥胖好發年齡(嬰兒期、5~8歲、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