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遞
為《洛神賦圖》《千里江山圖》等傳世名畫填詞譜曲,讓“古畫會唱歌”;用手機小程序自行設計藻井、瑞獸版“敦煌絲巾”,一鍵下單即可收到絲巾實物;匯集中原古都元素的“考古盲盒”,一上線就被搶購一空……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河南博物院等文博機構推動文化生產與消費全流程數字化轉型,不僅讓文物活起來,也形成了新的消費體驗。當文化遺產擁抱數字技術,新型文化業態創新發展,文化產業鏈也隨之延長。
觀點一覽
從錦心繡口的詩詞大會,到衣袂翩翩的漢服盛典;從雪后初霽的故宮院墻,到華美驚艷的“唐宮夜宴”……通過新技術手段,一些傳統元素、經典意象被進一步激發,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以新的姿態走入大眾生活。
科技的力量日新月異,文化的魅力歷久彌新。運用數字技術的力量,能以“今”入“古”,聯通歷史與當下,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進一步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能在數字經濟時代,綻放出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