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處于動蕩變革期,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
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我認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變局中孕育新局。當今時代發展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二是數字經濟發展大趨勢,三是企業合規管理大趨勢。
一、經濟全球化大趨勢
近幾年國際社會逆全球化甚囂塵上,但經濟全球化大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正如習主席指出的:“世界多極化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全球化展現出新的韌性”“國際經濟聯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首先,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堅守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旗幟,團結合作、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WTO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貨物貿易額同比增長30.3%。聯合國貿發會議稱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將同比增長22.4%,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15%。其次,美西方也不是鐵板一塊,歐洲智庫“歐洲外交關系協會”民調顯示,盡管逾六成歐洲人認為中美競爭已發展為某種“新冷戰”,但大多數人認為自己的國家并未卷入這場對抗。《日本經濟新聞》有報道稱,全球重要產品對華依存度加深,要打造一個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是非常困難的。更為重要的是,在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觀態勢下,所謂“脫鉤”也許只是異想天開。2020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8.8%,2021年前5個月又增長41.3%。2021年1—10月美國仍是我最大技術貿易合作伙伴,同比增長10.5%,占我技術貿易總額的30%。2021年進博會國外參展商美國仍排首位。2021年上半年中國也已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
放眼全球,歐洲等倚重我大市場優勢,日、韓與我產業聯系深度互融,廣大發展中國家對我優質產品、發展經驗和通用技術等有著廣闊需求,連美國政府也公開承認,在諸如氣候變化、新能源等領域與我有限合作對其有利。美西方常常是主觀上想甩開中國,但客觀上也離不開中國。
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是化解中美“脫鉤”的最好辦法。習主席說“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指出“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
二、數字經濟發展大趨勢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化轉型正在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對世界經濟、政治和科技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迅猛發展并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作為數字經濟大國,這幾年我國數字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數字技術加快實現與傳統產業融合,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十三五”時期數字經濟對我國GDP增長貢獻率超過六成,未來十年一定是數字經濟突飛猛進的十年。
2021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34次集體學習。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教授進行講解,提出工作建議。中央政治局同志認真聽講,并進行討論。習總書記強調指出“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商務部緊跟中央步伐,在2021年6月30日印發的《“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和11月18日印發的《“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提出“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推進“數字強貿工程”。規劃中所提的“貿易數字化”,專指對外貿易數字化。外貿是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19.5%,拉動GDP增長1.9個百分點。而且進出口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我國外貿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舉足輕重,數字外貿肯定是數字化重要的大容量應用場景。
“貿易數字化”首次見諸于正式文件,是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形成以數據驅動為核心、以平臺為支撐、以商產融合為主線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模式,推動企業提升貿易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我們學會積極響應中央號召,于2020年8月成立貿易數字化專業委員會,聚集專家學者和實踐工作者開始貿易數字化研究。2020年9月26日在上海舉辦“首屆貿易數字化創新大會”,會議報道僅新華社客戶端的點擊量就超過1000多萬。一年多來,專委會開展了大量研究和宣傳促進工作,企業委員發展到108家,主要研究成果被吸收進兩個“十四五”規劃。其中“數字強貿”概念就是我們首先提出的。2020年11月12日,國務院參事室王仲偉主任主持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研討會,我以國參室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身份作了“關于在‘十四五對外貿易規劃中提出‘數字強貿戰略的初步思考”發言,得到王仲偉主任的肯定,認為是較為成熟的“政策建議”。事后我也將發言稿立即上報商務部領導和有關司局。非常高興的是,“數字強貿”概念寫進了兩個規劃。《規劃》中的提法是:“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是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任務之一,具體為:一是“加快貿易全鏈條數字化賦能”;二是“推進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三是“推動貿易主體數字化轉型”;四是“營造貿易數字化良好政策環境”,重點舉措是推進“數字強貿工程”。
三、企業合規管理大趨勢
企業合規在歐美國家已推行了半個多世紀,引入中國只有十年多。中國迅速發展遭遇到來自美西方的打壓,各國對中國企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美國針對中國企業實施廣泛的“長臂管轄”。
2017年中興通訊案震動整個中國社會,企業合規在國內引起重視。2017年5月23日,習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5次會議,專題研究企業合規,要求“規范企業海外經營行為”,加強企業合規建設。2021年初,企業合規正式寫進國家“十四五”規劃,特別強調“走出去”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合規。2021年3月國家有關部門正式發布“企業合規師”新職業。
美西方往往用“合規”借口來打壓中國企業,遏制中國發展,合規問題往往與政治經濟斗爭交織在一起。所以對來自美西方的合規訴求,我們要慎重對待。華為事件、孟晚舟案更多的是政治打壓和經濟遏制,所謂“新疆棉”和“強迫勞動”事件,更與合規不沾邊。美國司法部2018年11月啟動一個“中國行動方案”,就是深查細查與美國企業存在競爭關系的中國公司是否違反他們的《反海外腐敗法》。其目標就是打壓中國企業,遏制中國發展,對抗我共建“一帶一路”,渲染“中國威脅論”。我們強調企業合規,就是要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幫助企業規避風險,減少損失。但對美西方借合規之名,行打壓、遏制之實,我們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必要時開展“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
2020年11月我國簽署了RCEP,2022年1月1日起生效。2021年9月16日我國正式申請加入CPTPP,11月1日又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經濟全球化大勢所趨。認清這個大趨勢,就能堅定我們企業“走出去”的決心和信心。同時我們要準確把握數字化發展和企業合規管理兩大趨勢,切實抓好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合規建設兩件大事,我們就一定能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