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高睿綜合報道
回顧往屆冬奧會,從溫哥華到索契,再到平昌,各國主辦方不遺余力為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帶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奧運健兒搭建實現夢想的舞臺。
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前夕,從希臘古奧林匹亞采集的冬奧會火種順利運抵北京,標志著北京冬奧會大幕激情開啟。四年后,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奧會熱血滾燙、蓄勢待發,也將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體育盛宴。
第二十一屆冬奧會于2010年2月12日至2月28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市舉辦,歷時16天。溫哥華是加拿大西部第一大城市,位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低陸平原地區。溫哥華四季宜人,氣候溫和,有“加拿大雨都”之稱。溫哥華城市內部交通發達,電子、生物科技和電影業發展迅速,經濟繁榮,是加拿大西部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
溫哥華冬奧會獎牌的設計包含頗多創意,創造了奧運史上的幾項第一。該屆冬奧會波浪形狀的獎牌由加拿大的工業設計師、建筑師奧瑪·埃爾伯設計。獎牌的正面是用浮雕的方法鐫刻了奧運五環,并用激光蝕刻的方法在其上雕刻了原住民圖案等。這種獨特的波浪造型需要經歷30步加工程序,包括9次擊打過程。而獎牌表面首次呈現的這種起伏的波浪形紋飾,令人聯想起溫哥華地區以及加拿大其他地方常見的景觀——海浪、飛雪和山巒。加拿大原住民設計師考琳·亨特創作的兩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抽象畫,分別成為冬奧會獎牌和冬季殘奧會獎牌正面圖案的來源,而且每枚獎牌的正面圖案均不相同。
第二十一屆冬奧會的獎牌采用逆戟鯨造型,冬殘奧會的獎牌采用渡鴉造型,它們都是加拿大西海岸原住民崇拜的動物。逆戟鯨雖然兇猛強悍,但生活在團體中,是力量、尊嚴和團隊精神的象征,標志著奧運會是團體的舞臺,運動員雖然各自訓練,但他們與隊友、與所處的群體以及自己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渡鴉標志著冬殘奧會運動員雖有時面臨挑戰,卻能夠克服困難、超越逆境。此外,在整體造型上,冬奧會獎牌為圓形,冬殘奧會獎牌為圓角的方形,面積相等,但在重量上每枚達到了500至576克,進入奧運會歷史上最重的獎牌之列。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開幕式在室內舉辦,這在冬奧會歷史上首開先例。
該屆冬奧會中國共有91名運動員出征,他們參加了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速滑、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單板滑雪、女子冰球、冰壺、冬季兩項等10個分項49個小項的角逐,獲得五枚金牌、兩枚銀牌和四枚銅牌的優異成績。
中國所獲得的五枚金牌全部來自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兩個冰上項目。已于2007年退役的花樣滑冰雙人滑搭檔申雪、趙宏博夫婦強勢復出,在該屆冬奧會上如愿奪冠,并創造了總得分的世界紀錄。中國另一對搭檔龐清、佟健獲得了該項目的銀牌。
在短道速滑項目上,中國女隊包攬了全部四個單項的金牌。其中,王濛不僅成功衛冕500米冠軍,還奪得了1000米和3000米接力的金牌。她因此成為此屆冬奧會前為止獲得冬奧會金牌(四枚)和獎牌(六枚)最多的運動員,以及第一位單屆冬奧會獲得三枚金牌的中國運動員。
另一個表現較為突出的項目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在男子項目中,劉忠慶獲得了銅牌。在女子項目中,李妮娜和郭心心則分別獲得了銀牌和銅牌。
第二十二屆冬奧會于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在俄羅斯聯邦索契市舉行。索契位于俄羅斯聯邦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與格魯吉亞接界處、黑海沿岸,是俄羅斯最狹長的城市。由于大高加索山脈阻斷了來自北方和東北方的冷空氣,黑海又像巨大的“暖水袋”一樣散發熱量,索契的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四季如春,夏季不超過30℃,冬天的平均氣溫為8-10℃,全年平均相對濕度都在70%~80%之間。索契一年中有200多天陽光普照,4-10月都可以在海里游泳,10月至次年5月則可以在坡上溜冰。
索契冬奧會的獎牌設計體現了“戰斗民族”特有的浪漫。一方面,獎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比如其上雕刻的極具俄羅斯傳統文化風情的沃洛格達花邊。另一方面,獎牌還濃縮了索契優美的自然風光,比如陽光、雪山、堅冰、大海。該屆獎牌的成本創歷史新高。索契冬奧會的金牌成本約為6000美元,約為溫哥華冬奧會金牌成本的12倍。據說,個別金牌里面還含有2013年在俄車里雅賓斯克墜落的隕石碎片。索契冬奧會的獎牌數量也創下了整個冬季比賽的歷史紀錄,共頒發了1300枚獎牌。此外,該屆奧運獎牌還是奧運歷史上最大的獎牌,直徑10厘米,厚1厘米。
索契冬奧會以昂貴著稱。俄羅斯為之投入了大約500億美元,其中大多用于改善當地落后的基礎設施。數據顯示,索契冬奧會的運營投入約為70億美元,其他均為投資性支出。索契還幾乎從零開始建造了兩個體育設施群(海濱區和山地區)。索契建造的奧運設施是奧運史上最緊湊的,運動員可以在幾分鐘內從一個場館抵達另一個場館,從山地運動設施到沿海設施只用不到30分鐘。
巨額的投入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統計顯示,索契冬奧會營銷收入達13億美元,是4年前溫哥華冬奧會的1.5倍。索契冬奧會組委會主席切爾內申科表示,索契冬奧會取得了“難以置信的商業成功”,運營利潤為50億盧布。俄總統普京建議利用這些資金發展大眾體育。
圣火是奧運會的標志之一,索契冬奧會同樣創造了不少與圣火相關的紀錄。第22屆冬奧會火炬傳遞始于2013年10月7日,歷時123天。期間,圣火僅在俄羅斯境內就走過了6.5萬公里,遍及83個聯邦主體,超過1.4萬名火炬手參與其中。奧運圣火首次在厄爾布魯士峰亮相,這里是歐洲最高點。在4個月的時間里,奧運圣火到達了貝加爾湖湖底,這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同時,冬奧圣火更是乘坐核動力破冰船到達了地球北極,還造訪了國際空間站,將“更快、更高、更強”的人類奧運精神帶到了外太空。
在該屆冬奧會的短道賽場上,中國隊收獲2金3銀1銅,6枚獎牌,成為在短道賽場上獲得獎牌最多的國家。
17歲的小將韓天宇在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項目斬獲一枚銀牌。同時,李堅柔的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和張虹的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斬獲金牌。不僅如此,徐夢桃在女子空中技巧項目奪得一枚銀牌。
值得關注的是,周洋獲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軍,為中國隊奪得索契第三金,并成為冬奧會歷史上成功衛冕該項目的第一人。此外,賈宗洋在男子空中技巧項目獲得季軍。武大靖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范可新在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斬獲銀牌,以及陳德全、韓天宇、石竟男、武大靖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斬獲銅牌,可謂收獲頗豐。
第二十三屆冬奧會于2018年2月9日至25日在韓國平昌郡舉行。平昌位于韓國江原道,首爾以東180公里,是韓國著名的度假山城。平昌自然環境優美怡人,適合冬季運動。這是韓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辦冬季奧運會,也是自1988年(漢城奧運會)以來時隔30年再次舉辦奧運會。
平昌冬季奧運會獎牌,直徑為92.5毫米,凸面厚9.42毫米,凹面厚4.4毫米。金牌重量為586克、銀牌580克、銅牌493克。獎牌正面左上方采用奧運五環圖案,周圍用充滿活力的斜線填充,體現“奧運健兒的汗水與忍耐”精神,背面印有奧運標志和具體項目名稱。側面用韓文“平昌冬季奧運會2018”的韓文子音和母音環繞,凸顯立體感。
平昌冬奧會在冬奧歷史上金牌數首次過百。該屆冬奧會設包括短道速滑、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等在內的共15個大項。相比4年前的索契冬奧會,該屆賽事在4個項目中增設了6個小項,分別是單板滑雪大跳臺(男/女)、速度滑冰集體出發(男/女)、混合雙人冰壺和高山滑雪團體賽,進行歷屆冬奧會最多的女子、男女混合項目的比賽。因此,平昌冬奧會設立的小項達到102個,這也是冬奧歷史上金牌數首次過百。
與以往不同的是,該屆“中國之家”特別設置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展區,生動立體地展示籌辦進展,讓世界提前感受北京冬奧會的激情。平昌冬奧會舉辦期間恰逢中國春節,“中國之家”舉辦一系列精彩活動,讓身在異國他鄉的奧運健兒和同胞也能回“家”過大年。
值得關注的是,朝鮮拉拉隊時隔13年再次訪問韓國。赴韓的朝方人員共有280人,除了229名拉拉隊員之外,還包括跆拳道示范團26人、記者團21人和朝鮮奧委會(NOC)有關人員4人。這是朝鮮拉拉隊第四次訪問韓國,上一次是在2005年仁川舉辦的亞洲田徑錦標賽,距此已有13年時間。朝鮮拉拉隊無疑是該屆冬奧會的一大亮點。
該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取得1金6銀2銅共9枚獎牌。這個成績同以往相比不算突出,比起索契冬奧會的9枚獎牌,含“金”量有所下降。9枚獎牌來自五個項目,其中劉佳宇的銀牌還是中國單板滑雪歷史上首枚冬奧獎牌。拋卻獎牌,許多項目突破的歷史意義比獎牌顯得更重要。常馨月的騰空一躍,讓冬奧會跳臺滑雪首次有了中國女將的身影。中國雪車的“速度與激情”,宣告中國雪車隊將以更快速度滑向北京。武大靖一騎絕塵,讓《義勇軍進行曲》在韓國的夜空中奏響。

2014年索契冬奧會組委會在圣彼得堡揭曉了冬奧會和殘冬奧會的獎牌設計樣式。獎牌采用極具俄羅斯民族風格的鏤空設計,風格明麗、獨具美感。
第二十五屆冬奧會將于2026年2月6日至2026年2月22日在米蘭和科爾蒂納丹佩佐兩地舉辦。米蘭和科爾蒂納丹佩佐都在意大利北部,屬于經濟比較富裕的區域。米蘭是世界時尚藝術中心,世界設計之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歐洲四大經濟中心之一。對中國體育迷來說,米蘭是個非常熟悉的城市,這里有意甲米蘭雙雄,圣西羅球場更是球迷心中的圣地。2026年冬奧會的開閉幕式在可容納8萬人的圣西羅球場舉行,屆時這座建于1926年的球場將迎來百年大慶。
據了解,米蘭將承辦2026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和冰上項目。米蘭或許不具備雪上賽事條件,但在過去幾年先后承辦過短道速滑世錦賽、花樣滑冰世錦賽等國際滑聯大賽。此外,距離米蘭400公里的科爾蒂納丹佩佐在1956年承辦過第7屆冬奧會。
在滑雪界,平均海拔超過1200米的科爾蒂納丹佩佐有著極高的聲望,它所位于的意大利北部多樂美地山脈,因景色秀麗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圍繞多樂美地山脈分布著12座滑雪場,最著名的當數科爾蒂納丹佩佐滑雪場。1944年,科爾蒂納丹佩佐曾一度離冬奧會很近,但因二戰被取消。
該屆冬奧會的申辦受到83%的當地居民和81%的國民的支持,意大利熱情的運動迷將為所有運動員加油助威,激勵他們在比賽項目中取得優異成績,無論其國籍和能力。意大利認為,無論在城市還是山上,舉辦這些激勵人心的冬奧賽事,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意大利希望,在運動員們努力拼搏的激勵下,全世界都能夠像他們那樣去參與冰雪運動。
2021年3月31日,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奧會和殘奧會的組織者揭曉了冬奧會會徽。名為“Futura”的設計方案榮譽當選,這也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由公眾投票決定奧運會徽。組織者稱“Futura”的徽標代表了可持續性,在白色背景上以一個白色的痕跡顯示數字2和6,旨在描繪一個小手勢可以改變世界,未來是所有人的勝利這一理念。冬季殘奧會的徽標與奧林匹克會徽相似。這些數字將以紅色、藍色和綠色代替白色,以代表國際殘奧會委員會的Agitos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