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海關統計,2021年,廣州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082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5%,成為全國第7座“外貿萬億之城”。其中,出口6312.2億元,增長16.4%,占全省出口總值的12.5%;進口4513.7億元,增長9.6%,占全省進口總值的14%。
“專精特新”產品暢銷海外,成為廣東誕生全國第7座“外貿萬億之城”的重要優勢。近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發生巨大變化,廣東高新技術企業加大“專精特新”產品研發投入,以科技加速業態蝶變、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外貿競爭新優勢進一步凸顯。
來源:南方日報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的《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透露,到2025年,深圳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保護效果、運用效益、管理水平、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
《規劃》提出,到2025年,深圳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全球化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創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動、高效配置水平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更加凸顯。
來源:深圳特區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表團日前發表初步總結認為,香港健全的體制架構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了經濟增長,維護了金融穩定。香港特區政府官員歡迎代表團對香港經濟和政策措施的積極評價,并表示將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及密切留意最新經濟狀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團在完成香港特別行政區2022年第四條磋商討論后,贊揚香港強勁的經濟復蘇和特區政府為維護金融穩定所作的努力;肯定了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贊揚香港金融業具備健全的規管及監管框架。
來源:新華網
1月20日,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透露,2021年東莞GDP過萬億,成為廣東繼廣州、深圳、佛山之后第4座GDP超萬億的城市,也成為全國第15個GDP過萬億元、人口超千萬的“雙萬城市”。
東莞GDP破萬億,先進制造業功不可沒。東莞以建設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為抓手,勇當廣東地級市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五年來,GDP連跨7000億、8000億、9000億、萬億元四大臺階;規上工業企業數量超1.1萬家,位居全國第二;新動能加速成長,去年集成電路及關鍵元器件、智能裝備制造、戰略前沿材料、生物制藥等新興行業產值分別增長19.7%、21.1%、44%、34.4%。
來源:南方日報
冬春兩季河流進入枯水期,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黃金時節。惠州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近期按下了快進鍵,計劃在3月前完成廣東省下達的5.54萬畝高標準農田,擬在規劃期(2021~2030年)內,要求各縣(區)根據區域特點,圍繞土壤改良、高效節水灌溉、綠色農田、宜機化治理、數字農田等內容,至少打造一個示范點。
據統計,惠州市累計建成高標農田面積120.39萬畝,各級財政投入總資金約26億元。通過推進高標農田建設,農田基礎設施得到大幅改善,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4提高到0.7以上,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為保障糧食穩定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來源:惠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