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疆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2)
后澆帶施工技術,作為現在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能夠直接影響建筑工程質量,因此在建筑行業得到廣泛運用。在建筑工程中,建設單位需要根據相關設計要求對其進行嚴格規范,使其在建筑過程中能夠留有適當的企口縫,以此保證建筑工程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得以完成,進而保住建筑質量和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在建筑工程中,若是后澆帶施工中出現質量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不僅會影響后續施工進度,還會提升整體工程資金投入,因此需嚴格按照施工要求標準進行后澆帶施工,以此保障后澆帶施工質量,使得以規范相應技術,提升建筑整體經濟利益。
在房屋建筑過程中大多數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此結構會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收縮或沉降,使整體混凝土結構存在裂縫或不均勻的情況,造成混凝土內外結構差異,不利于整體建筑物的穩定[1]。而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若是出現裂縫,就意味著其結構中的鋼筋混凝土設計效果與實際建筑效果不一致,進而無法保障整體建筑的耐用性和安全性,使其產生較大的安全隱患。為解決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中的裂縫問題,現階段建筑行業中逐步衍生了后澆帶施工技術。此技術主要是為之前結構中預留出后澆帶區域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澆筑形變做考量,使其在凝固過程中具有變動的緩沖區,等到主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凝固后,方可對預留區域部分進行混凝土填充,此技術在建筑過程中被稱為后澆帶技術。
在高層建筑與裙房建筑設計過程中,其沉降問題需最先考量。由于二者施工量不同,因此在實際建筑過程中沉降效果也不同,在設計時需要考慮兩個階段的不同受力狀態[3]。而在此過程中運用后澆帶技術,能夠有效地調節其中壓力差使二者沉降系數接近,并且其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會根據施工情況調整施工時間保證后期沉降基本相近,解決高層建筑與裙房結構的沉降差問題。
在建筑領域中房建工程屬于耗時工程,并且其外部環境會對房建工程造成較大影響,因此該工程實際建設難度較高[4]。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對天氣環境進行全面考量和把握,天氣驟冷或驟熱都會對其施工造成嚴重影響,使得整體建筑結構出現熱脹或冷縮的現象,降低整體建筑結構的耐用性和穩定性[5]。而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運用后澆帶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處理溫差收縮情況,使得溫度得到合理控制,并且為其預留一定的反應空間,保證整體工程實際建設完工后還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和耐用性。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運用的后澆帶技術,常用的有以下3 種類型。
(1)平直縫。平直縫在房屋建筑后澆帶施工時,通常會用于混凝土厚度較薄的建筑中[2]。該施工技術類型有利于模板的安裝與拆卸,但是其滲水路線較短,無法保障后澆帶界面結合后的整體質量,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
(2)企口縫。在實際建筑過程中,運用企口縫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提升界面的結合效果,使混凝土的結合與水壓方向保持全面垂直,并且還具有較強的抗滲性。但是在房屋建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點。由于企口縫后澆帶形式支模施工,無法在各個位置同時澆筑,因此會形成建筑死角,使施工澆筑的密實程度減弱,從而致使模板拆除和清理工作的難度較高,后澆帶邊角保護工作量較大,為后澆帶支模施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3)階梯縫。階梯縫在后澆帶形式支護施工中屬于一種施工方便、拆除簡單的方式,其具有滲水路線較長的特點。在房屋建筑過程中運用階梯縫后澆帶技術能夠有效提升結合面與水壓方向的垂直度,促使混凝土結構界面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耐用性。尤其此技術的應用還具有較強的抗滲性,因此在后澆帶施工中運用此技術,能夠為后期清理提供便利性,為建筑結構質量提供保障,是現階段房屋建設過程中較為常用的后澆帶施工技術。
首先在后澆帶施工位置,選擇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對整個建筑區域進行全面了解,以此提升其對整個建筑混凝土結構承受能力的掌握來使其得到科學全面的評估和計算。再根據此結果,選用建筑結構中,受外部承載力影響最小的部分作為施工的著力點,并且在此期間要避免后澆帶施工地點,在建筑內部剪力墻的中間部位,必須選擇建筑中的大梁或是模板上的位置進行適當施工,以此保證建筑施工不會因為剪力太大或彎矩太大,增加整體建筑結構的壓力[6]。在施工之前應對施工區域進行徹底清理,保證施工縫隙的整潔程度,以免存在雜物或積水影響施工效果,造成施工裂縫。在施工結束之后,需要對后澆帶構件表面進行養護,使得整體結構中的濕潤度能夠保持24h 以上。
其次對于后澆帶材料選擇時應首先考慮混凝土自身的收縮性,并選用能夠調節其收縮性的微膨脹型混凝土,以免造成建筑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收縮過度出現一定的裂縫,影響其美觀性和耐用性[7]。因此在材料選擇過程中可以選擇添加適量膨脹添加劑的混凝土或是有適量水泥的混凝土,從而保證后澆帶的機械強度與相關設計要求相符合。在此過程中,相關采購人員可以選用比建筑構件專用混凝土標號高一級的混凝土材料。此種選擇方式既能保證混凝土的標準程度,又能提升混凝土運用的實效性,保證其在配置過程中能夠發揮自身優勢,并且還能促進整體建筑的振搗效果。
首先在房屋建設過程中運用混凝土結構,應保證施工能在60d 內與相關設計要求達到一致[8]。在此過程中還要結合工程所在的區域,房屋建設程度以及樓層的最高層數、建設現場的基礎條件等選擇相應的后澆帶施工時間,若房屋建筑工程的最高層數低于22 層,則后澆帶應在建筑工程完工沉降結束后再進行施工。其次,若房屋建設層數低于22 層,則主樓與裙房建筑應同時開展后澆帶主體結構施工操作。但是在此過程中,由于群防建設施工時間較短,主樓建設時間較長,會導致建筑物主體結構沉降時長小于裙房結構沉降時長,并且由于房屋建筑沉降效果大于裙房結構沉降效果會直接對后澆帶施工造成影響[9]。因此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相關施工人員一定要等到房屋建筑主樓沉降完全停止,然后方能進行后澆施工,以此降低建筑沉降應力和沉降差距對后澆帶造成的直接性影響。
首先,為提升房屋建設工程應力問題的解決效果,在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以建筑工程構件為依據,并且根據其中各自結構和功能的差異,將其分化成各個模塊,并且保持其之間的必要關聯,不能相互獨立存在。因此在房屋建設施工過程中,應在施工縫設計期間,對建筑整體性進行全面考量。若在整體房屋建筑中,其最高建筑樓層低于22 層,則相關施工人員需要運用鋼筋連接樓層的樓板與建筑基礎,以免二者被切斷,從而保障房屋建筑結構的整體性,使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安全性。其次,對于建筑結構中運用后澆帶技術來說,使用跨度較大的區域應該對其中的受力鋼筋進行適當切斷,在后期施工中,根據需要運用焊接方式進行全面銜接,以此減少樓板兩端的受力荷載程度提升建筑結構的穩固性,防止其出現下垂現象。房屋建筑中后澆帶鋼結構支撐見圖1。但是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相關人員進行鋼筋分割后,后澆帶具有的跨度必須超過7m[10]。最后在后澆帶間距設計過程中,施工人員應根據施工設計圖紙進行嚴格測量保證其實際施工與設計圖紙一致。若是施工圖紙中并沒有對間距數值進行標注,則應根據建筑工程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置,如有必要可以與設計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以此保證后澆帶間距設置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升整體建筑結構的穩固效果。

圖1 房屋建筑中后澆帶鋼結構支撐
首先,需要對模板進行設置。施工人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按照房屋建設工程的設計圖紙進行模板安裝施工,使得澆筑模板整體安裝位置正確穩固且保證其不會被外界或澆筑所干擾。若是在實際安裝過程中,模板需要以鋼絲網狀呈現在建筑結構維護上,則需要相關人員選用規格統一、網格均勻的鋼絲網,以此保證混凝土澆筑的均勻性,后澆帶鋼網模板設立見圖2。其次,需要保證模板安裝設置的質量。在模板安裝過程中,施工人員不僅要進行安裝工作,還要進行模板安全性的檢查,使其完全固定牢固,并且其剛度和強度與施工設計標準一致,以免在房屋建筑與裙房之間的連接跨度過程中,地下室梁支撐荷載與鋼支撐荷載極限值比例不協調前的現象出現。再次,在后澆帶澆筑施工開展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根據施工方案進行澆筑,并且要保證鋼絲網模板的澆筑目標側面承受壓力值在設計的參數內。最后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還應對其開展混凝土振搗工作,以此提升混凝土的密實程度,保證整體建筑的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因此在振搗過程中施工人員需嚴格保證混凝土的振搗質量并在此過程中控制。后澆帶施工的溫度,保證其溫度在10℃左右,通過提升新老混凝土之間的結合效果,進而增加二者之間的聯結性,避免出現應力裂縫或溫度裂縫的問題。與此同時,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振搗操作破壞模板鋼絲網的現象出現。

圖2 后澆帶鋼網模板設立
在此工序中,一方面,在房屋建筑后澆帶封閉施工開展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對后澆帶兩側的混凝土澆筑質量進行全方位檢測和施工審查,以此保證其質量與設計要求相符合,避免混凝土結構中出現漏漿或材料松動的現象發生,提升整體建筑質量和安全。另一方面,在后澆帶施工全過程中,施工單位應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對整個過程進行嚴格把關和監督,并對施工人員的操作進行管理,使后澆帶內部保持干燥與整潔。在后澆帶封閉澆筑前需保證鋼筋骨架的干燥程度,導致接觸水等腐蝕性介質,避免潮濕度過大,影響鋼筋的性質,避免其出現生銹和變形的現象。底板后澆帶封閉措施見圖3。在底板后澆帶,施工過程中通常會鋪設由三層鋼絲網組成的側模支護體系,并且會在混凝土樓板骨架中運用鋼筋材料進行支撐。在此期間,相關施工人員一定要保障后澆帶范圍內的鋼筋骨架預約底板鋼筋為兩部分不能焊接處理,方能保障主體結構的施工質量。后澆帶鋼筋骨架大樣見圖4。

圖3 底板后澆帶封閉措施

圖4 后澆帶鋼筋骨架大樣
首先,設計人員應在圖紙上標明可以堆放設施的區域和要清理的區域,為之后的保護支護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在后澆帶澆筑過程中需要進行封閉施工。在此施工環節之前,應提醒施工人員,在施工之前將施工區域現場附近的材料進行清理使后澆帶周圍潔凈,之后在此區域內做保護屏障。例如,運用快拆除體系模板建立后澆帶臨時支護保護屏障,防止模板拆除時,出現支撐移位和支撐松動的情況,以此避免結構出現開裂和后澆帶遭到破壞的情況。在此方面相關施工人員也可以將模板直接覆蓋到承臺上皮鋼筋表面。但是此類施工需要保證蓋板兩邊比后澆帶區域大,超出其余數值應大于50cm。再如,采用砌磚形式對地下室外墻豎向的后澆帶進行全面保護,以免其被外界干擾,出現一定的損害。
總而言之,現階段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逐漸受到建筑單位的青睞,不僅會運用于高層建筑與裙房建筑之間的連接處,還會運用在多層建筑和高層建筑框架結構中,以此保障整體房屋建設工程的穩定性,有效地解決了鋼筋混凝土由于自身性質或外力干擾出現的收縮變形,以及收縮過度等問題。因此在實際建設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根據施工設計方案預留適當的企口縫,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設置相應人員進行全面監督與檢查進而保障后澆帶施工的整體性和安全性,提升整體建筑的建設效果與設計效果達到高度一致,避免其出現返工或變更的情況,影響建筑施工的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