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
(遵義市規劃技術服務中心,貴州遵義 563000)
從我國當前的城市發展情況來看,城市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直接影響城市的發展速度和發達程度。同時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轉變,我國建筑行業發展也到了關鍵階段,城市建設設計能夠為城市形象進行直觀的表達,影響城市規劃效果。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以及建筑設計種類的豐富,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間呈現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的關系。但是從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的發展形勢來看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導致城市規劃工作開展受到限制。因此需要結合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發展要求探究合理的發展策略,促進城市建設工作的優化。
建筑設計指的是設計師以及招標企業對建筑項目的前期設計和規劃,保證建筑結構的美觀性和實用性,同時也能夠成為城市的重要地標,代表城市的形象,如廣州的“小蠻腰”(圖1)、北京的“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圖2)以及上海的“東方明珠塔”等都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筑物。在這些建筑的設計中,需要結合新時代的發展特點以及城市的規劃需求,通過科學的設計方案將建筑設計與城市融為一體。同時,建筑設計以及建筑實體的投資比較大,而且建筑落成后往往需要服務幾十年,因此在設計中需要設計師具有前瞻性,才能夠保證建筑設計符合城市的發展要求[1]。

圖1 廣州“小蠻腰”

圖2 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
城市規劃指的是對城市土地、建筑等方面資源的合理劃分,為城市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城市規劃中需要結合地區發展現狀、文化底蘊、經濟實力以及風土人情等進行城市規劃構思。城市規劃的水平直接影響城市未來發展,因此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必須要保證城市規劃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不得對城市造成污染。例如,在城市的水源規劃中,需要結合城市發展情況做出不同的規劃,修建工廠短期內能夠為城市帶來一定的利益,但是可能會對城市環境造成污染。但是如果在水源附近修建濕地公園,則能夠帶動公園周圍的發展,包括商場、住宅、醫療等,屬于戰略性發展規劃。
從城市規劃的作用來看,通過城市規劃工作的開展有利于促進城市未來的發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條件。為了更好地促進城市現代化發展,建筑師需要加強對城市環境的分析,并完善城市建筑規劃,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同時城市規劃和設計中,部分設計師并沒有意識到城市建筑設計與城市環境和諧規劃的重要作用,過于強調建筑的功能性和實用性[2]。而將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結合,能夠保證建筑設計始終遵循城市規劃和設計準則,明確規劃目的,使建筑設計不僅能夠滿足城市建筑的功能要求,還能夠與城市發展結合。
(1)城市功能系統化。城市規劃中需要以城市的地理位置作為規劃基礎,從城市的全局和統籌發展方面考慮,保證城市規劃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穩定性。在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中需要保證與區域建筑的關系,保證建筑單體設計與城市環境間的協調性,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價值。
(2)城市資源應用的高效性。城市規劃中必須加強對城市資源的優化,并循環利用,對于不可再生資源需要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在建筑設計中需要做好對建筑材料的監管,選擇一些綠色無污染的環保型建筑材料,盡可能減少木材的使用量,保證建筑的環保性。在建筑設計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要優先選擇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對于玻璃以及石膏等能夠重復應用的建筑材料要做好廢物利用工作。此外,構建環保建筑機制,做好建筑垃圾分類工作,為廢物利用提供有效的參考。并根據城市結構布局做好建筑的通風、采光等設計,形成良好的循環開放系統。
(3)保持可持續發展性。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工作開展中,必須結合建筑物的耗能情況做好規劃工作,建筑物中的主要耗能為制冷和取暖,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中都需要以降低能耗為基礎,增強城市系統的節能功能,將節能建筑的改造和建設作為基礎目標。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關系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關系分析
城市規劃能夠為建筑設計工作開展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城市規劃中需要充分利用空間、土地、人力資源等方式做好科學的布局和設計,使城市全局中各種因素更和諧,同時也能夠為城市各項設施建設以及功能布局提供一定的協調作用。一般來說,從建筑設計方面來看,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中主要考慮的問題為人與人在建筑施工中的和諧性,但是對城市整體和諧性的考慮不完善[3]。城市規劃能夠為建筑設計提供宏觀上的指導,使建筑設計與城市發展間實現和諧統一。建筑設計師能夠根據城市規劃要求,構建建筑整體布局和形態,為城市發展提供依據。
從當前社會發展情況來看,現代社會的發展不斷完善,而建筑作為城市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文化景觀,代表著城市的整體形象。建筑物與城市周邊環境協調性不足的主要原因為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沒有結合城市整體發展形勢,忽視建筑與環境的關系。一般來說,城市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都會被納入到城市規劃中,保證建筑物與城市環境間的協調性和統一性。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工作中必須充分考慮城市規劃中各種因素,并通過建筑造型設計與周圍環境融合,保證建筑設計的科學性,促進城市整體健康發展。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從工作性質以及所屬的單位來說是彼此獨立的個體,但是二者間也存在較大的聯系性,具有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城市化發展中將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兩個獨立的個體結合,增強城市建設的整體能力。城市規劃設計中在具體政策方案了解后,建筑設計需要保證設計理念和目標的一致性。例如,城市規劃設計中需要規劃出商業區,建筑設計工作開展中則需要結合城市規劃理念將商業區的設計風格設定為時尚、休閑的模式。而建筑的商業化和時尚化設計為城市規劃區域的性能體現提供更有利的支持,這也說明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間能夠互相影響。城市規劃設計中需要兼顧城市群體設計要求。在規劃和布局設計中保證城市建筑的整體形象符合城市建設要求,保證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步調的一致性,并與周圍的景觀結合。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是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指導因素,但是從當前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發展情況來看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處。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建筑設計都存在與周圍環境不協調,方案設計不科學等方面的問題,因此需要加強對這些問題的分析,為城市發展奠定基礎。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國家在城市規劃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城市規劃中過于盲目,沒有對國家政策以及城市發展進行詳細的研究,而盲目開展城市規劃工作,導致在城市規劃中出現諸多的問題,不利于城市規劃工作的開展[4]。同時還有部分開發商為了獲取經濟效益,在建筑開發中出現很多違法亂紀的行為,導致城市規劃方案不科學,造成大量資源浪費,甚至威脅人民群眾的安全。
城市規劃不僅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同時也需要社會公眾的共同參與,從群眾的角度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完善。但是當前針對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組織還不夠完善,大部分群眾都沒有資格參與到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工作中,仍然由政府管理部門承擔主要的設計和規劃任務。雖然政府管理部門能夠對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但是難以保證所有工程都面面俱到,導致監督工作開展受到限制。而群眾的參與度不足,對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必然會產生嚴重的影響,使城市規劃工作不科學、不合理。
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中都會承載著歷史文化,具有很多代人的記憶,同時這些文化也是城市的象征。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城市建設進程不斷加快,使城市中一些老城區的文物遭到破壞,城市失去原有的歷史底蘊。老一代對城市的老街區和歷史建筑具有特殊的情懷,它們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也是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體現。但是部分地方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沒有從整體和綜合發展方面進行考量。導致城市規劃中沒有合理利用土地,城市中的老街區和歷史建筑等未得到合理的保護,導致城市文化流失,不利于城市規劃的發展。
新形勢發展下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工作仍然面臨很多的問題,導致城市發展受到影響,因此需要結合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要求探究合理的解決策略。不斷優化建筑規劃設計,完善城市規劃,加強城市建設方案審核,凸顯建筑風格,保證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的科學性,為城市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美化城市環境,使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都能夠與城市環境契合。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建筑設計以及城市規劃中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功能需求,還需要保證可持續發展。在相關工作開展中需要做好建筑與人類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的協調,保證建筑設計工作的人性化。一般來說,城市規劃有利于為建筑設計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導,但是在建筑實際設計工作中,無法完全按照城市規劃進行設計。城市規劃主要是從空間和功能上對城市區域進行整體規劃,但是落實到微觀的建筑方面則需要以滿足人們的現實生活為基礎[5]。為了保證建筑設計能夠符合城市規劃,在城市規劃中需要綜合考慮建筑主體的功能性,并將建筑設計融入到城市的整體規劃中,防止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與實際脫節。在建筑設計中需要做好統一與個性的協調,結合建筑設計理念和現實意義,編制科學的建筑設計方案,使城市整體建筑具有層次感。城市規劃中,還需要解決現代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沖突,為城市增添人文氣息。同時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滿足居民的物質和生活需求。城市規劃中如果城市經濟建設與歷史文物保護和生態環境形成沖突和矛盾,必須及時做出調整。建筑設計需要保證居民的使用功能,能夠達到抗風、抗震以及抗洪等性能,同時還需要做好防火、防雷擊等方面的設計。
從城市規劃的目的來看,城市規劃主要是保證城市空間結構的合理性和布局的統一性,充分發揮城市空間的功能,使城市各區域建設形成統一的整體?,F代社會的發展狀態下,人們對城市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城市規劃也面臨更大的挑戰。城市規劃不僅需要能夠滿足現實生活發展需求,還需要考慮到環境保護因素。新形勢發展下城市規劃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不僅需要加強對城市形態的設計,還需要保證城市規劃工作的協調發展,加強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工作,促進城市建筑各要素間的有效配合。城市建設中建筑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建筑設計也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關鍵,需要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能夠結合城市發展情況做好統籌規劃和安排,并以此為基礎將建筑設計與城市發展有效融合。例如,在城市的商場設計中,需要綜合考慮城市整體發展情況,盡可能選擇人口密集的區域,而且保證交通的便利性;在生活區域設計中則需要選擇幽靜的區域。通過對城市環境以及建筑設計的協調設計,促進建筑設計工作更好地發展,并加強對建筑設計的創新。
從前文分析可知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間具有一定的關系,為了促進建筑設計更好地發展,在設計中必須保證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指導作用和價值,保證城市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協調性,滿足城市發展要求。在城市的景觀建設中,建筑要素比較重要,直接影響城市形象的塑造。但是部分建筑設計人員在建筑設計中沒有綜合考慮建筑和人文環境間的統一性,只強調建筑自身的設計效果。這種設計方式雖然能夠保證設計效果,但是卻無法實現對整體環境風格和空間的融入。針對這種情況建筑設計必須以城市規劃為基礎,并對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進行合理分析,指導建筑設計發展。此外,建筑設計中還需要與城市規劃結合,充分發揮建筑的宏觀戰略,提升建筑設計整體質量,促進各項元素的協調發展。
城市發展中建筑設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直接影響城市的整體建設風格,建筑設計同時也會影響城市的人文氣息。因此建筑設計中需要制定科學的評審方案,完善評審制度,構建專門的評審專項小組,對評審流程和制度進行優化[6]。同時對建筑方案進行全面審核,使建筑種類能夠滿足城市規劃要求。建筑設計方案的審核中,需要從以下3 個方面進行分析:①建筑自身審核,設計方案能夠滿足建筑設計要求,并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估。②考慮建筑方案與城市建設規劃是否相符,判斷建筑物對城市發展的作用。③對建筑設計現場進行調查,確定建筑設計與周邊環境的契合性,通過綜合分析保證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發展。
我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各地區的發展歷史以及地域環境不同形成的歷史環境和人文環境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必須突出城市不同的風格特點,使建筑與城市保持風格的一致性。當前城市建設中已經具有比較優秀的設計成為城市的地標,但是建筑設計中仍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使地標性建筑更多、更突出。因此在城市建筑設計中需要結合本地區的風土人情,融入城市的文化內涵,保證城市建筑設計能夠融合當地人們的歷史情感,同時凸顯當地的文化特色。此外,在建筑設計中還需要融入建筑的實用性和功能性特點,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構建實用性與美觀性結合的建筑體系,在城市規劃發展中形成一定的城市特色,并通過對建筑設計的優化,體現出城市的風俗文化,構建城市發展思路。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性,二者都是以城市更好的發展為目標,同時在工作開展中互相影響,相輔相成。因此二者在具體實施中需要保證發展的協調性,能夠符合新形勢發展要求,滿足城市建設需要,促進我國建筑行業更好的發展,提升國家經濟水平,使城市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