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病科)
痛風是人體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所導致的一種組織損傷,屬于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發病后患者會反復發作關節炎,導致關節畸形,情況嚴重還會累及腎臟,出現腎功能不全情況。中醫主要將這一疾病歸為“痹癥”范疇,認為患者在日常飲食當中過于肥甘導致脾臟受到損傷,進而出現該疾病。中醫辨證護理可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醫學認為,痛風患者每日不可攝入過多含嘌呤的食物,禁食海鮮、動物內臟等,需要清淡飲食,多飲水,不可飲酒?;颊呙咳诊嬎啃枰^3000 毫升,發作痛風期間還可以在睡前或者夜間起床飲用1 杯水,防止夜間小便濃度過高導致尿酸升高。急性發作期可指導患者飲用堿性果汁,促進溶解痛風結晶,同時指導患者口服維生素B 族,使痛風癥狀得到有效改善;間歇性發作期患者可以進食土茯苓大米粥,既可以化濁利小便,又可以起到解毒的效果;慢性期患者可以進食百合薏米粥,起到抗炎鎮痛、健脾祛濕、利水消腫的效果;晚期患者可以進食人參、蓮子、冬蟲夏草、核桃仁、牛奶等補益肝腎的食物。
痛風患者極易出現煩躁、焦慮、易怒等情緒,導致病情加重,臨床可采用文娛療法、談話療法、情志療法等對患者情緒進行疏導。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為患者講解成功治療的案例,使其治療自信心得到有效提升。根據資料調查可知,良好的情志可以協調臟腑功能,通暢氣血,使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護理人員還需要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尊重患者,幫助患者重新建立自信心,提升治療與護理配合度。
痛風患者需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臥床休息,休息時需要抬高患肢,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因為受寒加劇疼痛感受。若患者關節功能較差,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做力所能及的運動,最好為室內活動,防止關節受寒、受傷,注意運動強度,以患者未產生疲勞感為宜。若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休養,則可以抬高患者患肢15°,協助患者進行床上運動,注意護理患者皮膚,防止出現壓瘡。護理人員還需要保護好急性發作期患者的受累關節,防止出現損傷。多數患者臥床休息2 天~3 天關節疼痛即可緩解,此時即可指導患者進行運動,運動過程需要循序漸進。日常做好保暖工作,保證患者充足睡眠。痛風患者還容易出現關節局部病變并發癥,導致日常生活受到影響。中醫護理可采取外洗方法對局部癥狀進行治療,同時應用針灸、中藥外敷、艾灸等方法進行聯合治療,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血、通經活絡的治療效果。
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隨之提升,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加之人口老齡化基數越來越大,痛風患者數量隨之增加。痛風是一種終身代謝性疾病,患病時間非常長,臨床采用西醫治療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且患者疾病極易復發,導致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根據研究可知,中醫辨證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受,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中醫護理主要遵循“辨證施護”原則,給予患者心理、飲食、生活等護理,促進恢復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