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初 雪
刷抖音,無意中刷到如花家庭農場。在《故鄉的原風景》悠揚的音樂里,一個中年女人正在田里勞作,遠處有兩只小狗在雀躍,還有一群雞在覓食。女人握著一把青葉,用力一拽,從泥土里拽出一撮花生來,剝開一顆,露出兩粒黑色的花生果,她嘗了嘗,滿意地點點頭;隨即鏡頭一轉,切換成鋪滿花生果的大地,女人抱著一個周歲模樣的嬰兒,對著一地的花生果微笑著;鏡頭又一轉,夕陽西下,那山、那樹、那莊稼、那房屋、那雞、那狗,都沉浸在金色的夕陽中……好一幅美麗而溫馨的田園生活畫卷!
畫面中的女人叫吳如花,如花家庭農場的農場主,她經營的這家農場于2019年入選全國第一屆家庭農場典型案例,當時頗為轟動,是江蘇唯一入選的家庭農場。頂著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農場主的頭銜,她到北京參加了全國家庭農場主培訓班,聆聽了部級領導和全國著名農業專家的講課,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農場主交流了經營家庭農場的心得體會。從北京回來,她直說“開了眼界,長了見識”。
她屬于農民中困難的。她離異后帶著殘疾的兒子凈身出了婆家的門,一無所有身心俱疲地回到娘家。村子還是以前的村子,只是已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承包地沒了。房子沒了,拖著一個殘疾孩子,無外出打工的可能,蝸居在借來的房屋里。如何才能活下去,是她必須直面的最為現實的問題。她送過牛奶,跑過保險,當過保姆,打掃過廁所,吃了不少苦,可依然不能解決自己和兒子的溫飽問題。思來想去,她覺得還是得有一塊自己的土地,有了地,起碼不會餓肚子。她一層一級地去反映,各級部門得知她的境遇后,在政策上給予相應的考慮,她獲得了自己的權益。
那時候村里已沒有什么多余閑置的地,給她的是一個廢棄的采石宕口,到處是裸露的石頭,沒有土層。但這畢竟是自己的土地了!她喜極而泣。歷經十多年的艱難開墾,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但付出終有回報,連她自己都沒想到,十多年后,這個荒蕪的采石宕口竟被自己經營成生機盎然的希望的田野,還成了全國家庭農場的典型。
那時候我市正在牽頭組織實施“為農服務城鄉直通車”這個項目,就是農業部門通過點對點服務,指導農民科學種養,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當時我作為農委干部,是“為農服務城鄉直通車”服務團隊的一員。有次接到她的救助電話,著急種的山芋銷不出去。我們這個團隊就一起去了她的那個采石宕口。望著嶙峋嵯峨的山壁和滿目蒼翠的山芋地,聽著她講述自己如何從山下運土增土層,如何挑著糞擔子施肥增地力,如何一個人住在土屋里看守莊稼,服務團隊的一位女同志當場就哭了。大伙商議后,覺得她現在的經營情況很符合家庭農場的要求,決定盡最大努力幫幫她。那年的中央1號文件首提家庭農場,我們建議她到工商部門注冊家庭農場,有了營業執照,就可以方便申報補助項目了。當時我們還了解到,當地的野雞紅桃子和大蜜棗很有名,但是散落在村民們的家前屋后,我們建議她把桃子和棗子集中起來規模種植,但前提是不施農藥和化肥,這類小果型的果品只能靠口感取勝,否則很難有市場。根據我們的建議,她很快用自己的名字注冊了家庭農場,這是當地的第一家家庭農場。隨后,她又根據我們的建議對采石宕口的種養布局重新進行規劃,有了生態立體種養的雛形。隨后的幾年里,“為農服務城鄉直通車”的服務團隊一直持續跟蹤為她服務,她多次參加了優質農產品進社區助銷活動,農場的野雞紅桃子、散養老母雞、山地西瓜很快就成了“網紅”產品。十年酷暑嚴寒,十年春華秋實,如花家庭農場終于實現了從沒有土層的荒蕪宕口到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的華麗轉身。
記得2019年的初夏,農業農村部委托的一位專家為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的事到農場現場考察時,她拿出自己地里長的桃子和西瓜招待我們,她一邊切著西瓜一邊笑盈盈地說:“現在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這全靠黨的政策好,還有這樣一群熱心人幫著我。放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專家問她還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她嘆了口氣說:“兒子呀,他是我的一塊心病。雖然他聽不見說不了話,但總該娶個媳婦吧……”我們見到了她兒子,高大英俊,只是戴著助聽器,時不時會蹦出只言片語,但聽不懂他在說什么。可是看得出來,這個聾啞青年是干農活的好把式。
我把如花家庭農場的抖音全刷了一遍,足足有20多個,制作水品真的不差,每個視頻都有情節,看著就知道制作者想表達什么。難道是專業團隊做的?帶著這個疑問,我撥通了吳如花的電話,問:“抖音上的視頻是誰做的?”她自豪地說:“我家兒媳婦!”我這才知道她兒子于前年結了婚,去年生了兒子,抖音上多次出現的那個嬰兒正是她的孫子。我說:“恭喜,做奶奶了!”她在電話里笑出聲來。
今年夏天遇著高溫大旱,我們單位開展了“大走訪”活動。我跟著領導,走訪了如花家庭農場。問到農場今年的生產經營情況,吳如花告訴我們,今年的桃子是賺了,但西瓜、芝麻、玉米因高溫干旱全軍覆沒,現在就指著山芋這一茬了,收了山芋,做手工山芋粉絲。她說:“我家的山芋粉絲沒有任何添加劑,絕對安全,吃再多也不會得老年癡呆。”說著,她笑了出來。看得出來,她沒有因為干旱而氣餒。如花全家與我們合影時,她突然說:“今年大旱,明年一定風調雨順!”照片上,她堅毅的面孔上蕩漾著燦爛的笑靨,仿佛春風撫過希望的田野。
有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作支撐,在泥土里扎下根的“吳如花”們播下的種子,一定會破土而出,花開四季,結出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