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英散文作品賞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江蘇/唐金波
案頭有本《心中的綠洲》,散發著油墨清香,這是一本18萬字的散文集。在人人寫作、萬眾出書的當下,這薄薄一本書自然算不了什么。如果我告訴你,這本書中超半數的篇什是75歲高齡作者腦梗失能后,身臥病榻,伏在電腦寫字板上一筆一劃“寫”成的呢?
有關頑強抗擊病魔勵志寫作的故事我們肯定聽過不少。如果我告訴你,腦梗令她的大腦記憶幾近清零,從鬼門關逃生的她,搶救過來的第三天就跟著外孫女“啊、衣、地……”學發音進行口訓練,第六天跟著外孫女“1+1=2……”學計算進行手訓練,終于一點一滴地找回了失去的記憶;腰椎病發作,即使躺在床上她也沒有停止腦中的構思、放下手中的筆,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每日500字連綴成篇……正是如此頑強掙扎,令她逐漸恢復了右手握筆和語言表達功能,同時也收獲了《心中的綠洲》呢?
這是姚鳳英的第三部散文集,之前還出版了《細草穿沙》《野草萋萋》兩部共44萬字的散文集。雖然如今出三本書的作家如過江之鯽,如果我告訴你,這三本書是一輩子從事金融工作的她退休多年,重拾生活后,于6年間完成的呢?
剛從市農行領導崗位退下來時,有種如釋重負、放飛自我的輕松,她風風火火地完成對家庭、親人、朋友“虧欠補課”夙愿后,又和老伴用腳步丈量穿城而過的古運河,踩著野草頂著蘆花,將深深淺淺的腳印留在傍城的江畔。城里“三山五岒八大寺”,城外“圌山茅山寶華山”,她都一一進行過文化溯源……潮起潮落,當生活又回歸平靜時,她有生以來首次墜入悵悵之境。
雖然我與姚鳳英同在鎮江這座城市生活了近40年,彼此的首次見面卻緣于那次偶遇,就連這次偶遇也差點擦肩而過。
這次遇遇緣于我給姚劍華著作的《姚家橋》作序,《京江晚報》對該書進行了報道。那是八年前深秋的一個早晨,我走到鎮江報業集團的門前,隔著停得滿滿當當的轎車,發現曾在煤礦一起工作過的礦友王海鵬,分外驚喜。他指著緊隨其后的一位女士,解釋說是特地陪夫人姚鳳英到晚報,想循蹤尋找《姚家橋》這本書及作者聯系方式的。至此,我方知姚鳳英的祖籍就在有著600多年悠久歷史的姚家橋古鎮。這樣說起來我和她還是老鄉。
接下來的日子里,文學成了我們通話的熱點話題。她問,寫作難嗎?我鼓勵說,只要能用漢語寫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就是寫作。她又問,怎樣寫散文?我說寫你熟悉的人和事,表述親歷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悟就是散文。她還問,怎樣才能寫好文章呢?我從鼓勵的角度說,自古文無定法,凡是從心底流淌出來的、浸潤真情的文字都是好文章。令我驚奇的是沒過多久,她就讓女兒將寫成的幾十篇文章全部錄成電子文本傳到我的信箱。這些文章或抒發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鄉親鄰里的深切思念和溫馨回憶;或記述童年生活、趣聞軼事、鄉愁民風;或描寫家鄉山水、旅行心得、人生感悟;或主張向善、抨擊丑惡、弘揚正能量……作品情節生動,細節感人,情感真摯細膩,文筆質樸流暢,文風清新,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血濃于水的親情、無緣之慈悲的友情、蘆笛般縈繞心窩的鄉情……閱讀這些篇什,我對姚鳳英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慢慢地走近這位原先聞其名不識其人的老鄉,漸漸走進她激情似火、性情爽直“真我”的心靈世界。我覺得這批習作分明是一捧琳瑯滿目的璞石,就對她說“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讓她靜下心來花工夫去細細雕琢打磨。又過了段時間她終于拿出了第二稿。團結出版社從中遴選出整70篇出版了《細草穿沙》,她終于有了自己的首部作品集。
她沒料到在收獲到耕耘文學芳草地喜悅的同時,卻陷入欲罷不能和糾結萬分的兩難境界。糾結源于她看報時讀到作家葉延濱的一篇文章,文中“現在各式人等都在寫書”這句話令其為之一驚。為什么呢?她自敘道:“因為我退休后自感無聊,想用筆充實自己而打發時間,才剛剛出了一本《細草穿沙》,本來我與寫作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猛一看到有分量的作家這樣說,‘一驚’乃是自然的吧?再說,文學功底差,底氣不足,自然也要‘一驚’。后來我陷入了胡思亂想中:一會兒認為葉作家‘欺人太甚’,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一會兒認為他的話有一定道理——你從事金融的、當官的、打工的都去寫作,你將真正的作家置于何地?”慶幸的是巴金先生那句“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點金之語,助她釋然給她勇氣。她在《糾結》一文中寫道:“一邊在糾結,還一邊在寫作,這本身就是矛盾共同體。要知道,我視寫作為回憶、作感恩、如交談,是抒發,更是打發時間、排遣寂寞而己。”就這樣,她的第二部散文集《野草萋萋》也出版了。
如果說前兩部散文集是她精神層面涅槃的標志,那么《心中的綠洲》可以視為她病體康復涅槃的碩果。三部作品,由敘景到寫人至成為“個人口述史的文學表達”(蔡永祥語),在這嬗變過程中姚鳳英完成了個人文學創作史上“驚險一跳”的升華,這是由“璞”琢玉的艱辛歷程。
她說文學對她太好了,令她再次涅槃重生,她還要寫下去。因為學生時代失落在心中綠洲的那粒文學種子,已然生根發芽、穿沙萋萋、開花結果,她要用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