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剛
阿富汗政權更迭以來,國內多家民企代表和各界人士紛紛赴阿考察,搶占阿富汗重建商機成為國內部分企業關注的重點。筆者過去幾年持續觀察中巴經濟走廊與阿富汗政治安全形勢及投資環境,2021年11月作為阿政權更迭后國丙第一個赴阿學者考察團負責人對阿富汗開展了半個多月的田羅調查。筆者認為,阿富汗確實存/一些商機,但整體風險仍然較高,目前暫不宜鼓勵中國個體商人、民營企業大批進入。
第一,阿富汗當前安全形勢仍然嚴峻。雖說阿富汗塔利班已經控制這個國家的大部分人口與土地,阿富汗臨時政府對來自中國的投資也充滿期待,但阿富汗目前仍存在“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其中部分成員已化整為零進入城市。北方少數民族武裝日前更是聲稱要對阿塔發動“春季攻勢”,中資企業人員如果此時大量出現在阿富汗,容易成為恐怖組織的政治性襲擊目標。
第二,忖富汗投資環境的穩定性仍有待觀察。阿富汗長期經歷戰亂,塔利班雖然接管了全國政權,但這個國家的政治社會經濟結構都呈高度碎片化特點。政治上,部落政治與家族控制仍是這個國家的基本底色;經濟上,之前主要依賴外曲資金援助的城市經濟、自給自足的農牧業經濟,以及依靠走私、毒品和礦產的邊境割據經濟三種經濟體系并存。這種政治經濟社會的前現代性與碎片化,使得中國企業任何稍長周期的投資都需要相關人士具備高超的利益相關方識別與管理能力。也就是說,每個大中型投資項目都可能需要與阿富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不同民族部落社區打交道,但大多數中國企業在阿富汗短期內很難具備這種能力,即便借助在阿深耕多年的中喬助力,仍然會面臨阿富汗有效支付能力不足、合作伙伴信用以及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等商'業風險。此外,阿富汗臨時政府目前沿用的主要還是前政府時期的外資準入政策與法律體系,塔利班執政后會按照伊斯蘭教法的方式作出一定調整,這意味著目箭簽訂的協議將面臨潛在違約或條款修訂的可能。
第三,阿富汗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與文化差異巨大,易出現“文化沖突”。阿富汗人生活中的宗教因素和部落思維與中國人的常規思維行事方式相去甚遠,屬于典型的“異質文明”。在巨大文化差異下,很多阿富汗人可能從沒見過中國人。如果我們一開始就以商人的逐利' 形象大范圍出現在阿富汗,對中國人的整體形象未必是好事。
總的說來,阿富汗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鋰礦、銅礦儲量都居世界前列,阿富汗重建百廢待興,對中國商品亦有廣泛需求。這些機遇應該抓住,但同時應看到阿富汗仍然是高風險國家,而且缺乏足夠的支付手段。對阿經濟合作應在國家統籌下有序開展,穩步推進。比如在企業層面,當前不宜鼓勵中國個體商人、民營企業大批進入,而應支持有戰略意識的民營企業或民間鮑織打前站,首先從醫療、清潔飲用水、糧食、教育援助等領域開展人道主義援助。在此基礎上,國企可與民企探索形成良性梯次合作,有重點分步驟進入,在全面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選擇重點項目開展試點,獲得成功經驗形成成熟模式后再逐步鋪開。這樣方是符合國家整體利益并預防控制企業投資風險的正確路徑。▲(作者是中企海外風險管理專家、東方銳眼風險管理公司執行董事)
環球時報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