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衛列
今年的兩會,綠色和創新毫無疑問成為關注的熱詞。過去這一年,我國經濟保持恢復發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快,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逐漸形成,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進一步加強,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初步建立。良好生態環境使人們逐漸享受到“綠色”的福祉。
“十二五”規劃綱要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綠色發展規劃,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綱要始終圍繞“綠色發展”的主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更是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的落腳點是“發展”,“綠色”是實現“發展”的現實條件和保證“發展”的現實力量,也是“發展”的靈魂所在。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生存與發展、生態與財富的關系,始終使發展沿著綠色的軌道前行。
科技的創新發展是實現綠色發展的技術路線,只有科學技術不斷開發出足夠的替代資源,我們才能加快發展的步伐??萍疾康馁Y料顯示,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從2001年的39%提升至2020年的60%d面對世界科技強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高達80%的現狀,我們需要徹底摒棄山寨思維,依靠真正意義的創新,才能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盡早邁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
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快綠色發展的步伐,需要發展低碳經濟改變能源結構,發展循環經濟充分利用資源,發展共享經濟節約資源,發展生物經濟促進人與自然共生和諧,發展數字經濟優化資源管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綠色產業。
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定不移地堅持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通過加快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量子信息、光子與微納電子、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系統等重大創新領域技術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的技術,重點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技術,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唯有如此,才能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兼顧環境和生態,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ㄗ髡呤潜本┥鷳B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環球時報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