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遒


2月20日,精彩紛呈的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中國代表團以9金4銀2銅的優異成績位列獎牌榜第三名,創造了冬奧會參賽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從短道速滑混合團體奪得首金,到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比賽中完成1620高難度動作,勇奪金牌,再到未滿18歲的蘇翊鳴獲得男子單板滑雪大跳臺冠軍,直至“蔥桶組合”隋文靜/韓聰最后獲得花樣滑冰雙人滑金牌完美收官,中國軍團一幕幕精彩的瞬間讓我感受到了冬季運動的魅力,也被優秀運動員的拼搏精神所感染。
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谷愛凌在拿到第一塊金牌后接受采訪時說的一段話。我看了以后,第一時間就把這段小視頻轉發給了隊員們,與他們一起分享頂級運動員對于體育的感悟。
谷愛凌在采訪中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最后這個動作超高難度的1620,她從來沒有做過,從來沒有挑戰過,如果選擇1440,她可以保證登上領獎臺獲得銀牌,但她覺得或者可以挑戰一個大招,有可能去沖擊金牌。更重要的是,她還有一個想法,全世界矚目的冬奧會賽場,正是展現自己體育比賽精神的最高舞臺,她不是想擊敗其他運動員,而是想打破自己的界限,做一些以前沒有想到是可能的事情。
“我想滑到自己的最好”,谷愛凌的這句話尤其讓我感動。正是出于這種考慮,讓她在冬奧會這么重要的比賽中選擇了挑戰最高難度,并且成功了。這種表現讓世界看到了她的拼搏精神,也用這種精神去影響其他人,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她能做,我也能做”。這是一種超越勝負的概念,是挑戰自己、詮釋“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精神的最好體現!
作為羽毛球教練,我經常鼓勵隊員:“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以前沒有做到過的事情。”這次通過谷愛凌的實際表現,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很多時候,碰到困難,我們通常都會先下定論:“我不行,我做不到。”但如果我們拋開這種先入為主的定論,敢于嘗試,往往能夠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其實,每一個人體內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競技體育是攀登頂峰,教練員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導和監督,我們要善于激發運動員主動去挖掘自身的潛力,探知自己的極限,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敢于突破自己的極限,用最高的標準來指引自己前進的方向。
羽毛球是集技術、戰術、體能、智慧于一身的綜合性技巧項目,雙打還有配合,還要處理人際關系問題,紛繁復雜。每個人的身體條件都不同,能夠利用自身的先天條件做到自己的極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有了這一層的認知,我們才能夠積極面對每一天的訓練和比賽,不去計較一時的成敗得失,打磨技藝,在國際賽場上展現中國人的風采,綻放光芒!
向最優秀的人學習,追趕并超越,才會變得越來越好!中國健兒揚威北京冬奧會,我們期待巴黎續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