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琛燁 周之音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無錫 214000
淋巴水腫為乳腺癌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系統運輸能力會因手術治療或放療等受到影響,導致其淋巴回流障礙,最終引起患者上肢腫脹、活動受限等[1]。臨床上對于淋巴水腫尚無根治性治療方式,因此預防管理與干預成為控制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發生的關鍵步驟[2-3]。當今時代,互聯網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運用廣泛且極為便捷,基于智慧醫療系統的管理模式以智慧信息系統為引擎,構建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閉環管理體系,運用現代化高新技術給予患者護理與管理[4-5]。為探究基于智慧醫療系統的管理模式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將其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患者中,與常規管理模式比較,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至12 月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2 例。納入標準:均確診為乳腺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無惡性腫瘤遠端轉移;意識清晰,具備正常交流能力;經培訓后均能使用智能手機接受干預與管理。排除標準:患肢存在外傷史;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統類疾病等;伴隨精神疾病;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雙側乳腺癌。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 例。由表1 可見,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病理類型、病理分期、手術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兩組乳腺癌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1、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模式 (1)健康教育,包含乳腺癌與淋巴水腫相關知識、預防行為等;(2)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疏導不良情緒;(3)飲食指導,引導患者食用低鹽低脂飲食,多食用水果,禁止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嚴格限制水鈉攝入;(4)運動指導,引導患者術后早期進行手指、腕部與肘關節運動,中期進行肩關節運動,后期進行肌力訓練;(5)日常生活指導,叮囑患者避免穿緊身衣物,術后禁止提重物、戴戒指并受到高溫刺激。
2.2、觀察組實施基于智慧醫療系統的管理模式 (1)構建智慧醫療系統管理平臺,邀請計算機專家以醫院信息系統與醫聯云健康系統為基礎,開發智慧醫療系統管理平臺,包含醫護服務端、用戶端與后臺維護端,其中醫護服務端有健康宣教、消息推送、咨詢回復與數據統計4 個模塊,用戶端有疾病相關知識科普、健康教育、院外護理、康復指導與在線咨詢5 個模塊。醫護人員借助智慧醫療系統管理平臺或微信向患者發布健康管理信息。(2)成立管理小組,包括2 名專科醫師、7 名責任護士、3 名淋巴水腫治療師、1 名國際造口治療師、7 名同伴支持者等。小組成員上崗前參加7 d 培訓,學習乳腺癌相關知識、淋巴水腫預防與應對措施、同伴教育等知識,分5 次,每次培訓60 min;考核合格后參與管理工作。(3)評估篩查,收集患者病歷資料,篩查術后無淋巴水腫癥狀者或高危者,重點圍繞淋巴水腫知識、預防行為等設計針對性預防干預或重點預防干預方案;其中預防干預包括住院指導、門診健康指導、居家自我管理以及微信教育等;重點預防干預包括集中化與架構化干預和居家自我管理。(4)管理內容,患者入院后1~2 d,醫護人員根據評估篩查結果,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圍繞淋巴水腫知識與預防行為等內容制定階段性管理計劃,引導患者進行指、腕、肘關節活動;將相關健康指導內容上傳至智慧醫療系統的醫護服務端健康宣教板塊,每日定時發布,方便患者及其家屬反復學習。醫護人員通過醫護服務端的健康宣教、消息推送等模塊向患者推送淋巴水腫、同伴教育等相關知識,并根據患者提出的具體問題進行回復;患者住院期間、出院隨訪期間,叮囑其繼續通過智慧醫療系統管理平臺或微信進行學習,并通過以上途徑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
(1)采用自制的《乳腺癌術后患者淋巴水腫認知水平調查表》評價患者干預前、干預6 個月后的淋巴水腫知識知曉情況,由患者進行自我評價,包含5 個維度15 個條目,包括發病原因(2 個條目)、臨床表現(3 個條目)、治療方式(2 個條目)、危險因素(3 個條目)與預防方式(5 個條目),患者均正確回答維度內所有條目,表明其掌握淋巴水腫知識知曉情況良好,知曉率高[6]。(2)結合《淋巴水腫預防行為指南》編制《淋巴水腫預防行為問卷》評估干預前、干預6 個月后患者的淋巴水腫預防行為掌握情況,由患者進行自我評價,包含4 個維度18 個條目,包括皮膚護理(3 個條目)、生活方式(9 個條目)、避免上肢壓迫(3 個條目)、避免極端溫度(3 個條目),均采用1~4 分評分,總分18~72 分,總分越高說明淋巴水腫預防行為掌握越好[7]。(3)在干預6個月后,采用上臂連續周徑測量法判斷患者是否發生淋巴水腫,從患者手部、肘部與腕橫紋3 個部位起始測量至腋根,每隔4 cm為一個測量點;其中患側與健周周徑≥2 cm 為輕度淋巴水腫,通常發生在上臂近端;周徑3~5 cm為中度淋巴水腫,發展至患者前臂和手背;周徑≥6 cm 為重度淋巴水腫,發展至整個上肢,累及手部[8]。
采用SPSS 22.0 行統計分析,淋巴水腫知識認知率、淋巴水腫發生率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淋巴水腫預防行為評分等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各項淋巴水腫知識認知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6 個月后兩組各項淋巴水腫知識知曉人數均明顯增加,且觀察組各項知識知曉人數均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兩組乳腺癌患者干預前后淋巴水腫知識認知率比較[例(%)]
表3 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淋巴水腫預防行為的各項指標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6 個月后兩組各項指標評分及總分均增加,且觀察組各項指標評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3 兩組乳腺癌患者干預前后淋巴水腫預防行為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乳腺癌患者干預前后淋巴水腫預防行為評分比較(分,± s)
注: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基于智慧醫療系統的管理模式;a為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56 56 56 56皮膚護理6.42±2.13 6.50±2.18 0.196 0.845 8.03±1.28a 9.24±1.08a 5.407<0.001生活方式22.85±3.36 22.57±3.29 0.446 0.657 26.59±3.26a 31.31±2.53a 8.559<0.001避免上肢壓迫5.78±1.43 5.69±1.40 0.337 0.737 7.89±1.60a 10.40±1.57a 8.379<0.001避免極端溫度6.00±1.58 6.09±1.45 0.314 0.754 7.93±1.51a 11.04±0.92a 13.162<0.001總分41.05±5.46 40.85±5.39 0.195 0.846 50.44±4.20a 61.99±3.28a 16.219<0.001
表4顯示,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淋巴水腫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36,P=0.040)。

表4 兩組乳腺癌患者干預后淋巴水腫發生情況比較[例(%)]
臨床上常采用改良根治術治療乳腺癌,腋窩清掃術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最為重要的環節,但患者在術后易出現上肢淋巴水腫,文獻報道發生率為7.2%~82.2%,且淋巴水腫發生率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給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等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延緩其生理功能康復進程[9-10]。此外,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難以根治,患者一旦出現該并發癥,將會伴隨其終身[11]。因此,如何通過健康管理,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對淋巴水腫的認知,促使其養成良好淋巴水腫預防行為,成為乳腺癌專科醫護人員探討的重要課題[12]。常規管理模式中缺乏專門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相關知識網站、診療中心,同時缺少專業防治人員,且在干預過程中多采取集中、個體口頭宣教等方式進行,導致常規管理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用效果較差,難以有效減少淋巴水腫的發生。
智慧醫療系統是一個線上線下閉環管理的系統,以醫院信息系統、醫聯云健康系統為基礎,該醫療系統共有3 個端口,即醫護服務端、用戶端以及后臺維護端,醫護人員、患者能夠通過該醫療系統進行交流,同時患者能夠不受限制地獲取疾病相關知識的資料文獻[13]。此外,智慧醫療系統能夠有效拓寬健康管理的區域,達到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臨床上常將智慧醫療系統應用于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腫瘤、冠心病、產婦盆底肌康復等領域中,均取得一定成效。乳腺癌術后患者需要對其進行較為頻繁的隨訪與檢查,往往會使其依從性較差,再加上患者迫切地需要社會支持以恢復其社會活動能力,因此需建立乳腺癌康復輔助治療移動平臺,以便及時給予患者醫療、康復等方面的支持與幫助[14]。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淋巴水腫各項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表明基于智慧醫療系統的管理模式能夠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的淋巴水腫知識知曉率,原因為該干預模式在開展之前醫護人員與患者同伴等都接受過專業培訓,同時該模式還能夠整合醫護人員、患者家屬、患者同伴等多方人員的力量,在給予患者專業干預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激發其參與積極性,分別從外源性與內源性形成“合力”,從而達成“1+1>2”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更大的收獲[15]。此外,在患者出院后還可以通過手機APP 或微信等獲取相關資料,滿足其居家期間的教育需求,從而逐漸提高其對淋巴水腫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16]。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淋巴水腫預防行為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均P<0.05)。表示基于智慧醫療系統的管理模式能夠養成乳腺癌術后患者的淋巴水腫預防行為,原因為憑借智慧信息系統,患者可以隨時獲取淋巴水腫預防知識,使患者得到專業引導,避免日常生活中不恰當行為的發生[17]。此外,基于智慧醫療系統的管理模式在應用過程中,還會給予患者同伴教育、家庭教育等,同伴與家屬均會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同時同伴與家屬還能夠督促其落實健康管理計劃、肢體訓練計劃等,促使其養成良好預防行為[18-19]。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淋巴水腫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智慧醫療系統的管理模式能夠降低乳腺癌術后患者的淋巴水腫發生率,原因為該干預模式通過評估篩查無癥狀、高危患者,在整體實施一體化、同步化等基礎上,重點關注患者的集中化、結構化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對淋巴水腫的認知,養成淋巴水腫預防行為,從而自主規避日常生活中的風險因素,且患者借助智慧醫療系統能夠實時獲取信息,通過在線咨詢模塊還能夠向醫護人員咨詢自身存在的疑問,獲取醫護人員的專業解答與指導,進而有效降低其淋巴水腫發生率[20]。
綜上所述,將智慧醫療系統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夠有效提高其淋巴水腫知識認知率,促使其養成淋巴水腫預防行為,同時還能夠顯著減少淋巴水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