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賈利清
內蒙古包鋼醫院心內科,包頭 01401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主要發病于中老年人,是由于多種心臟疾病治療不佳,病情繼續發展至最后階段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該病遷徙不愈,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反復的住院治療,帶來沉重的家庭經濟負擔,也占用了無數的醫療資源[1]。據相關研究報道,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已經有800 萬以上的CHF 患者,患病率以老年人居多,將75 歲作為年齡分界線,超過75 歲其患病率可高達10.0%,而低于75 歲僅有0.9%[2]。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展,CHF的治療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預后效果仍差強人意,因CHF引起的死亡在死亡原因中排列第一,其5 年生存率低于50%,使用標志物用于CHF 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3]。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與細胞脂肪酸的表達存在密切聯系,而脂肪酸可以為心肌細胞提供能量,H-FABP 可以反映心肌細胞的凋亡,是近年來發現的用于心肌損傷的標志物[4];salusin-β 是2003 年Schichiri M 等發現的與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心血管有關的生物活性肽,其組成成分為20 個氨基酸,與血管粥樣硬化有關[5];但是,H-FABP和salusin-β是否能用于CHF的早期診斷及其與疾病嚴重程度的關系尚未明確,因此,本研究以收治的160 例CHF 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H-FABP 和salusin-β 與CHF 的關系,以期為CHF的診療提供理論參考。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內蒙古包鋼醫院住院的160 例CHF 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CHF 的診斷標準[6];(2)年齡大于18周歲。排除標準:(1)存在意識認知障礙或者精神類疾病患者;(2)合并惡性腫瘤、先天性心臟病患者;(3)臨床資料不全患者;(4)肝腎功能障礙患者;(5)腦血管疾病患者;(6)重型感染疾病患者。其中,男95 例,女65 例;年齡38~73(54.23±4.68)歲;合并糖尿病39 例,高血壓48 例,高脂血癥57 例;基礎疾?。汗谛牟?1 例,擴張型心肌病48 例,原發性高血壓27 例,缺血型心肌病20 例,心臟瓣膜病14 例;心功能分級:Ⅰ級36 例,Ⅱ級51 例,Ⅲ級43 例,Ⅳ級30 例[7]。另取同期健康體檢人群67 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齡39~73(53.92±4.27)歲。兩組受試者的基礎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取兩組受試者入院后的空腹肘靜脈血,分離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上海信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測定H-FABP和salusin-β水平。
(1)比較兩組受試者H-FABP 和salusin-β 水平。(2)比較不同心功能分級CHF 患者H-FABP 和salusin-β 水平。(3)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方式對患者進行6 個月隨訪,了解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如未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記為預后良好,否則記為預后不良,分析H-FABP 和salusin-β水平與CHF患者預后的關系。
使用SPSS 20.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兩組間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進行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并以χ2進行檢驗;繪制H-FABP 和salusin-β 及兩者聯合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比較曲線下面積(AUC)。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HF 組H-FABP 和salusin-β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受試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比較(± s)
注:健康體檢人群為對照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為CHF組;H-FABP為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
組別對照組CHF組t值P值例數67 160 H-FABP(ng/L)2.76±0.83 4.98±1.14 18.643<0.001 salusin-β(pg/L)231.97±28.95 385.86±36.24 33.825<0.001
隨著心功能分級升高,H-FABP 和salusin-β 水平依次升高,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CHF患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比較(± s)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CHF患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比較(± s)
注:CHF為慢性心力衰竭,H-FABP為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與心功能Ⅰ級比較,aP<0.05;與心功能Ⅱ級比較,bP<0.05;與心功能Ⅲ級比較,cP<0.05
心功能分級Ⅰ級Ⅱ級Ⅲ級Ⅳ級F值P值例數36 51 43 30 H-FABP(ng/L)3.29±0.48 4.50±0.81a 5.57±1.15ab 6.96±1.52abc 78.644<0.001 salusin-β(pg/L)283.97±31.67 345.15±34.24a 438.60±37.43ab 501.72±45.85abc 238.794<0.001
預后不良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高于預后良好者(均P<0.05),見表3。
表3 CHF患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與預后的關系(± s)

表3 CHF患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與預后的關系(± s)
注:CHF為慢性心力衰竭,H-FABP為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
組別預后良好預后不良t值P值例數94 66 H-FABP(ng/L)4.16±0.45 5.28±0.73 14.066<0.001 salusin-β(pg/L)331.52±32.84 385.46±35.05 11.064<0.001
以對照組為參考,繪制H-FABP 和salusin-β 診斷的ROC,結 果 顯 示,H-FABP 診 斷CHF 的AUC 為0.787,salusin-β診斷CHF的AUC為0.738,兩者聯合診斷CHF 的AUC 為0.841,高于單獨診斷(P<0.05),截點值分別為3.95 ng/L、278.47 pg/L,見圖1、表4。
CHF 是由多種因素導致心臟功能衰退,靜脈血液不能及時排出心臟,在心臟血管內淤積,致使動脈血液灌注量減少,心臟循環出現障礙的疾病,患者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水腫、活動耐量下降等癥狀[8]。近年來,CHF 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對于人們的生活健康造成嚴重影響[9]。由于CHF需要患者長期配合治療,達到延緩疾病進展的目的,而病情的變化對于治療方案的改進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尋找合適的標志物來評估CHF 的病情嚴重程度,以期改善CHF患者預后[10]。理想的標志物需要具有以下特征:(1)檢測比較方便,非侵入性;(2)很難被分解,在血清中可以長期穩定存在;(3)靈敏度較高[11]。
FABP 是主要存在于心臟中的一種小生物分子蛋白,在其他組織中很少表達,具有高度特異性[12]。在正常人的血液中,H-FABP 幾乎不含或含量極低,當心肌細胞出現損傷時,由于分子量小,只有15 kDa,再加上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強,使H-FABP 非常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血液,參與脂肪酸的能量代謝,為心肌收縮供能[13]。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0.5~1.5 h內,H-FABP就可以被檢測到,6.0~8.0 h內含量會升到最高,說明H-FABP 具有很高的靈敏度[14]。李亞楠與張雪娥[15]研究發現,H-FABP 存在濃度高時,會致使心肌細胞凋亡,因此可用來評估心功能的變化。本研究結果顯示,CHF 組H-FABP 高于對照組,提示H-FABP 與CHF 的發生有關,可用于CHF 的診斷;進一步分析H-FABP與心功能的關系,發現隨著心功能分級升高,H-FABP 水平依次升高,提示H-FABP 可用于評估CHF的疾病嚴重程度。趙子文等[16]對101 例CHF 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當心功能處于Ⅰ級時,H-FABP 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H-FABP 水平的檢測對于早期CHF的診斷具有價值,進一步分析研究表明,H-FABP 水平與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可以反映CHF 的嚴重程度,本研究結論與其一致。心肌細胞持續受到損傷,H-FABP 就會不斷地進入血液中,對于心功能的惡化程度,通過檢測H-FABP 水平可以間接反映出來。高瑞敏[17]對128 例CHF 患者進行為期24 個月的隨訪,發現預后不良者H-FABP 水平高于預后良好者,本研究結果與相符,說明H-FABP水平可以用來評估預后。
salusin-β 是一種功能復雜的生物活性肽,可以升高血壓,加速炎性反應,促進平滑肌細胞增殖和動脈粥樣硬化,致使心肌細胞肥厚,對于心血管疾病的調節具有重要作用[18-19]。有相關研究表明,salusin-β 可以調節交感神經元信號,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表達,從而促進神經興奮,致使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升高,同時salusin-β 還可以調節超氧陰離子通路和增加精氨酸加壓素濃度,升高血壓,對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調節具有重要影響。趙振梅等[20]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發現,salusin-β 與頸動脈病變有關,通過logistic 回歸進一步分析影響頸動脈斑塊的因素,發現salusin-β 是頸動脈斑塊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CHF 組salusin-β 高于對照組,提示salusin-β 參與了CHF的發生,對于CHF的診斷判斷具有一定作用;為了更加深入探討salusin-β 與CHF 疾病的關系,對心功能進行分級,隨后發現心功能分級越高,salusin-β 水平越高,由此可見,salusin-β 與CHF 的發展也有一定的聯系,對于評估CHF病情進展具有很好應用。salusin-β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1)salusin-β 可以通過增加信號通路,促進炎癥因子的表達和釋放,致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并且加劇局部的炎性 反 應,從 而 促 進CHF 發 生。Esfahani 等[21]研 究 了salusin-β 對于炎性反應的影響,發現salusin-β 可以增加促炎因子的表達,如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8,同時抑制抗炎因子的作用,從而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產生重要影響。(2)salusin-β可以增加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 和血管黏附分子1,促進成纖維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增殖,進而致使單核細胞黏附,同時促進巨噬泡沫細胞的表達,從而參與CHF 的發展。(3)salusin-β 能激活信號調節激酶1/2,促進原癌基因的表達,進而加速平滑肌細胞表達,從而對CHF 的進展產生促進作用。隨訪結果顯示,預后不良者salusin-β 水平高于預后良好者,提示salusin-β 水平與預后關系密切。為了進一步探討H-FABP和salusin-β和CHF疾病的關系,采用ROC 分析H-FABP 和salusin-β 單獨及聯合對CHF 的診斷效能。結果顯示,兩者聯合診斷的AUC 高于單獨診斷,提示H-FABP 和salusin-β 兩者聯合診斷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H-FABP 和salusin-β 水平與CHF 疾病的發生有關,具有一定的診斷效能,且兩者聯合診斷價值更高;H-FABP 和salusin-β 均與心功能分級正相關,可用于CHF疾病嚴重程度判斷,對于CHF的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