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永貴
(太原市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中心,太原 030027)
沁縣城鎮集中供熱工程位于山西省長治市武鄉至沁縣段,為沁縣集中供熱熱源替代工程的輸熱管線工程,以武鄉電廠為熱源向沁縣敷設DN800 mm 的輸熱干線,替代沁縣現狀取暖用煤粉鍋爐。沁縣良莊供熱管道敷設需要定向鉆穿越砂巖,穿越概況如下:
1)穿越管線規格及防腐方式:管道規格為DN800 mm 鋼管,加保溫層后φ960 mm。
2)穿越長度:定向鉆穿越分2 次穿越每段出土點、入土點水平長度約700 m,計1 400 m。
3)穿越地層:在進行穿越地層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參數來進行一定的控制,不僅需要對管徑的數據進行分析,還需要與其出、入土角具有非常大的聯系,同時,需要進行曲率半徑的計算,也需要對地質情況進行研究,穿越管線最深深度為-34~-36 m。根據工程地質剖面圖上所揭示的地層,穿越管線兩側局部穿越粉質黏土層,山體處穿越風化砂巖層。
當鉆機準備好之后,需要測量人員進行測量放線工作,同時需要參照設計圖紙,確保鉆機軸線與穿越曲線的軸線重合。挖地錨坑1 個,地錨坑中心線在穿越中心線上,地錨坑尺寸7 m×4 m×3.5 m。調整鉆機的鉆進角度,使之與入土角吻合。為了能夠更好地確保鉆機的平穩性,應該對鉆機進行一定的加固處理工作,主要是鋪1 層鋼板。鉆機錨固裝形式如圖1 所示。

圖1 鉆機錨固安裝形式
所有設備安裝調試好并在泥漿配制好后可以啟動鉆機進行試鉆,檢查鉆頭水眼是否堵塞。如果沒有堵塞則可以繼續鉆進[1]。
本次穿越采用的鉆具主要有:鉆桿采用5″(抗拉995MPa,屈服855MPa)API 標準S135 內部加厚型鉆桿、鉆頭采用8-1/2″牙輪鉆頭;6-1/2″無磁鉆鋌1 根;165 泥漿馬達;控向系統采用Tru-Trucker system(有線控線系統)實時跟蹤系統和MGS 系統進行跟蹤定位,可以確保出土位置準確[2]。
相關鉆具的使用情況:8-1/2″牙輪鉆頭+直徑165 泥漿馬達+6-1/2″無磁鉆鋌+5″S-135 鉆桿。
在進行穿越施工的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鉆導向孔工作。鉆導向孔工作應該按照設計曲線來進行施工,需要對管徑的大小進行測量,從而能夠更好地對每根鉆桿的折角進行確定。與此同時,更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進行一定的跟蹤工作,做好測量和記錄作業。還需要在穿越曲線上進行數據控制點的設置,要求控制點之間的間隔約為6 m,每鉆進1 m,就需要對鉆頭的位置數據進行記錄,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控制工作。
除此之外,還需要對鉆孔的方向進行控制,要求鉆孔曲線與設計穿越曲線相吻合。因此,在導向孔鉆進時應對有線控線系統進行測試,測試并調校完后,進行正常鉆進。
在鉆進過程中,還應注意每根鉆桿的折角,折角不宜過大。鉆桿折角應符合表1 的要求。鉆導向孔施工同時采用人工磁場校驗法。

表1 鉆桿折角
鉆具連接:鉆桿→擴孔器→旋轉接頭→鉆桿。
管線回拖:5″S-168 鉆桿+52″桶式擴孔器+200 t 萬向節+穿越管線。
回拖力理論估算:

式中,FL為計算的拉力,kN;L 為穿越管段的長度,m;f 為摩擦系數,取0.3;D 為鋼管的外徑,m;γm為泥漿重度,kN/m3,可取10.5~12.0;γS為鋼管重度,kN/m3,取78.5;δ為鋼管壁厚,0.0156 m;Wf為回拖管道單位長度配重,kN/m;K 為黏滯系數,kN/m2,取0.18。
1)在回拖工作中,為了能夠避免出現停工的問題,需要在工作前來進行連接部位是否牢固的檢查。
2)回拖作業之前,還需要將穿越段管線安置在發送架之上,要求起吊點與管道環焊縫之間的記錄不大于2 m,同時要求起吊高度約為1 m,各個起吊點之間的距離要求小于或等于16 m,吊管設備用4 臺20 t 吊管機或4 臺20 t 吊車等其他超重設備。
3)采取滾輪支架或其他措施降低管線回拖時管線的摩擦力。
4)回拖工作需要對表盤的讀數進行關注,并且對擴孔的數據進行記錄,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下一次的擴孔工作做準備,有效確保擴孔回拖工作的順利開展。
1)泥漿室內試驗主要是為了解決穿越作業中的一些問題,包括河水配漿、孔壁保護、防止卡漏等。那么,需要進行泥漿體系優選工作,實現對成本的控制。泥漿各參數見表2 和表3。

表2 泥漿性能參數

表3 泥漿黏度值參考表
本次工程穿越段地質主要為巖石,導向孔鉆進時,泥巖夾粉砂巖的泥漿黏度為40 s;擴孔時泥巖夾粉砂巖的泥漿黏度為45 s;洗孔時泥巖夾粉砂巖的泥漿黏度約為60 s,并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隨時觀察洗孔的情況,扭矩波動小或者無波動,拉力穩定時,即可達到回拖要求。
1)首先,確定正確的穿越軸線,根據圖紙提供的入土點和出土點坐標利用GPS-RTK 進行測量、核實。
2)鉆機就位時保證穿越方向和設計穿越軸線吻合、入土點和設計入土點吻合,并按設計入土角入土。
3)所有設備安裝調試好并在泥漿配制好后可以啟動鉆機進行試鉆,檢查鉆頭水眼是否堵塞,如果沒有堵塞則可以繼續鉆進。
4)合理搭配鉆具,主要有:5″API 標準S135 內部加厚型鉆桿、8-1/2″銑齒三牙輪鉆頭、6-1/2″無磁鉆鋌1 根。
5)嚴格施工過程控制。開鉆前對整個控向系統進行測試、調校,一切正常后方可鉆進;在進行作業時,需要進行一定的測量工作,同時需要進行一定的數據記錄,需要保證每6 m 的穿越曲線就進行一次數據監測,同時需要進行鉆頭位置數據的記錄,記錄間隔為1 m。
1)泥漿膨潤土和添加劑的選擇時,要保證其產品不存在污染的情況,符合環保標準。
2)還需要進行泥漿坑的防滲漏施工,可以防止泥漿進入地層。
3)還需要利用回收處理系統來進行泥漿的處理,處理后的材料可以繼續使用,而過濾出來的泥沙需要放置在專門場地之中。
4)施工完畢之后,剩余的泥漿以及泥沙需要進行集中曬干處理,從而進行一定的回填工作,并且需要環保部門出具相關證明。
1)導向孔工作
首先,要求導向孔具有“平滑圓緩”的特點。在進行導向孔工作中,需要保證信號穩定傳輸,需要利用專門的檢測工具來進行相關信號的檢測工作。然后需要憑借信號線連接技術包進行連接質量的保證。
其次,需要根據施工要求來進行鉆桿的操作,并且需要滿足曲率半徑的要求,同時還需要保證所有的鉆桿傾角以及方位角在誤差范圍以內。
2)擴孔
在進行擴孔工作時,需要保證擴孔直徑大于或等于穿越管直徑的1.5 倍,同時需要對擴孔的級差進行合理化。需要對地質情況進行研究,這樣能夠更好地進行泥漿配比的確定,有效保證孔洞的順利形成,保證返漿暢通。
3)預制管線準備
在進行連管回拖工作之前,需要確保預制管線與穿越軸線具有一致性。需要利用漂浮的方式來降低管線摩擦力。還可以通過”固體泥漿”的方式進行潤滑,從而實現回拖工作。
4)確保鉆具完整
為了能夠有效保證穿越工作的成功,需要確保鉆具完好無缺。因此,需要對鉆桿、擴孔器等相關設備進行檢測,這樣能夠保證其完整。同時需要對鉆具進行保養,確保其功能保持在正常的狀態。
5)構建高效的泥漿體系
在進行巖石穿越工作中,需要采用高黏度和高密度的泥漿配置,這樣能夠更好地進行支撐,同時也能夠起到懸浮和護壁作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巖屑床的形成。除此之外,還需要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在進行回拖工作時,需要進行固體潤滑劑的添加。
2.9.1 卡鉆
回拖作業是管道定向鉆施工中的最后一項,其工作是否成功對整個工程的質量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在進行回拖工作前進行一定的導向孔作業,同時還需要進行一定的擴孔和洗孔作業,這樣才能夠保證其工作質量。
此工作還會受到地質條件的影響,在進行管道回拖前容易出現孔洞狀況不好的問題,比如,孔壁坍塌、卡鉆等相關問題。特別是在DN800 mm 口徑管道中,更加容易出現卡鉆的問題。因此,需要在回拖工作之前做好相應的應急措施。
在進行管道回拖作業的過程中,如果回拖力增加,那么就能夠明確在孔洞中出現了孔壁坍塌的問題。
為了能夠更好地對此問題進行解決,需要進行動滑輪組的安裝,這樣能夠更好地將滑輪組與回拖管道末尾部分進行連接,將管道從孔洞中拖出,從而有效防止管道在孔洞中停留時間過長,造成更大的阻力。滑輪組安裝使用示意圖如圖2 所示。

圖2 滑輪組安裝使用示意圖
2.9.2 在拖管過程中出現管拖不動的情況
拖管出現拖不動的問題需要進行鉆機的轉移,與滑輪組配合,最大可產生4 000 kN(400 t)回拖力,緩慢增加回拖力將管道拖出地面。若滑輪組不能將管線拖出,可在管線尾端安裝夯管錘,利用夯管錘沖擊力輔助滑輪組將管線拖出。需要進行原因總結并進行改善,如采用更大的回擴器,使用組合擴孔器修孔,提高泥漿性能,增大排量,等等,完成穿越。
水平定向鉆技術是環境影響小、工程造價底、施工速度快的一種非開挖施工技術,在工程建設中應用非常廣泛,但在施工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風險較大,在施工階段應該合理編制施工方案,保證技術的應用合理,為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