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雯
(張家口世通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鋼筋混凝土桁架式轉換層作為高層建筑的一種新型結構形式,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轉換層作為樓層與樓層的交替層,需要承受的荷載較大,因此,轉換層暗梁的鋼筋布置非常密集。在施工過程中,轉換層鋼筋的自重加上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的重量,使得轉換層承重較大。因此,轉換層的模板支撐系統就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的承載力與使用壽命[1]。
本工程為某高層建筑施工項目,該建筑施工面積非常廣,其樓層總共有25 層,地上23 層,地下2 層,其中地上1 層與2 層為商場,3 層為轉換層,4 樓以上為住宅。由于商場與住宅的構造和使用性能是不一樣的,因此,其結構也需要根據空間使用功能的不同而變化,為了讓不同性能樓層有個很好的過渡,需要設置轉換層。本工程地上1 層與地上2 層為商場,其大部分采用的是框支剪力墻結構,4 層以上為住宅,因此采用的是剪力墻結構,3 層則為轉換層,采用的是鋼筋混凝土桁架式轉換結構,這種結構可以讓商場結構設置順利過渡到住宅結構設置,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確保整個建筑的穩定與可靠。在進行轉換層樓板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強度的混凝土進行澆筑。
隨著機械化的普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會普遍使用大量機械設備,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力的投入,而且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目前,會運用機械設備以套筒擠壓的方式,將桁架梁、立桿縱向和斜杠鋼筋牢牢連接起來[2]。為了提高連接質量,所有用來連接的鋼筋接頭不能保持一線,必須錯開進行。另外,鋼筋接頭與柱的內側距離不得低于2 m 且數量要控制在2個以內。具體施工操作如圖1 所示。

圖1 鋼筋連接
1)從梁下部位開始綁扎鋼筋,完成柱子和立桿鋼筋的綁扎工作。在綁扎鋼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調整好斜杠縱向鋼筋位置。
2)按照施工要求,完成支撐架的搭建工作。
3)把主梁底筋和斜杠箍筋穿套好。
4)以人工方式完成斜杠、柱和梁節點的扎箍工作,檢查無誤后再進行主梁腹筋和吊筋的安裝工作,之后再穿次梁的底筋和面筋以及扎箍主梁和斜杠鋼筋,然后以機械方式,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完成次梁的箍筋、腹筋和次梁筋套穿工作;最后把鋼筋骨架布設在準確位置上,就可以把支撐架拆除下來,然后再完成抗裂筋和板筋的扎筋工作。圖2 為鋼筋綁扎施工現場圖。

圖2 鋼筋綁扎施工現場圖
鋼筋若暴露空氣時間太長,會容易因空氣中水和其他成分而出現銹蝕,從而降低鋼筋強度,為此需要做好鋼筋保護層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工作:
1)對于梁底部分,需要使用30 mm 厚混凝土墊塊進行墊設,注意墊塊與墊塊之間距離要控制在150 mm,以及墊塊強度不得低于本次工程結構強度等級;
2)對于梁中部分,以間距為1 500 mm 鋪設多排鋼筋;
3)至于梁底板部分,使用15 mm 厚的混凝土墊塊以間距1 500 mm 進行墊塊;
4)在進行梁和柱側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可以使用30 mm厚的細石混凝土墊塊,以鐵絲捆綁方式加工完成;
5)嚴格按照設計規范要求,完成撐筋的布設工作。
在施工過程中,為了方便施工人員進行支撐系統的操作,需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在標高為10.2 m 的地方設置水平施工縫,除了上弦主梁[3]。另外,為了保持下弦主梁的整體性,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要一次完成,不可中斷。
在正式進行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根據試驗得出最佳配合比,之后按照此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本次工程混凝土最佳施工配合比為:水∶水泥∶卵石∶砂∶復合液的配合比為0.25∶1∶2.51∶1.82∶0.04,如表1 所示。其中復合液為外加劑,其作用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可以防水和提高膨脹性能,另一方面還能減緩混凝土的凝固速度,給后續施工提供時間上的保障,同時還能有效降低水灰比。卵石的選擇也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本次工程選用的卵石為10~30 mm 級,另外選用細度模數在2.8~3.00 的中砂,注意不得選用海砂,以免砂中的其他物質影響到混凝土的拌制質量。

表1 混凝土最佳施工配合比
為確保混凝土供量充足,本次工程會使用2 臺混凝土輸送泵以及1 臺用來吊裝混凝土的塔吊[4]。在澆筑過程中,需要一次澆筑完成,同時避免留設水平施工縫,以免影響施工效果。為了確保澆筑作業的連續性,不中斷,本次工程會安排3 班施工人員輪流進行作業,同時在施工之前檢查好所有的機械設備,并備好相關的供電設備。
1)在澆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安排人員清理干凈模板,確保其無石屑等雜物,同時對其灑水進行潤濕。
2)混凝土澆筑應一次連續完成,不得出現中斷,若因不可預估的原因而不得不中斷情況下,中斷時間也不得超過2 h,必須要在施工面未初凝之前再一次進行澆筑。
3)對于相連的2 次混凝土澆筑所存在的接頭處,施工人員需按照設計規范要求進行處理,需要填筑上30~50 mm 厚的水泥漿液。
4)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其會隨著外界氣候溫度的差異而形成一定的坡度,為此施工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施工情況,在混凝土前后各設置2 道(每道不少于2 臺)的振搗器進行充分振動,直至其表面不冒泡為止。在設置振動器時,需要在出料口處設置第一道,同時在該處配備足夠的鋼筋插釬以及2 根直徑50 mm 的振搗棒、2 根直徑30 mm 的振搗棒。另一道振搗器設置在底腳處,以梅花形布置插電,并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的順序進行振搗。混凝土澆筑的速度越快,振動器速度也要隨之加快,并控制好其移動間距,不超過作用半徑的1.5 倍。對于那些梁、柱以及其節點等鋼筋比較多的部位,還需要加強振搗作用,以便確保其密實度。
1)振搗完成后,等7~10 d 后再拆除梁柱側模,同時側模和模板需要灑水,保持其濕潤度。
2)一層接著一層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工作。在澆筑過程中,對于剛完成的作業面,需要鋪設麻面,以免人員行走對其造成損壞,同時在麻袋上灑水保持其濕潤。
3)不少于14 d 的養護工作。
1)收縮裂縫的控制。通過試驗得出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同時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外加劑來降低混凝土的收縮性。另外,還需要增加抗裂縫鋼筋,從而有效避免混凝土收縮裂縫出現。
2)溫度裂縫控制。在拆模過程中,要注意混凝土內外溫度相差不得超過25 ℃;做好混凝土構件的養護工作。
1)轉換層下部支撐體系保留以及加固。一般情況不要拆除掉轉換層下方第1 層和第2 層,同時還要適當增加一些輔撐方便調節,如斜撐、豎撐以及筏撐等。在設置輔撐過程中,要注意剪刀撐跟斜撐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4.5 m。每跨中間設置1 根豎撐以及3~5 根筏撐。負1 層需要承受的載力比較大,因此,在對負1 層拆模之后,需要對負1 層相鄰的上下2 層樓層多增設頂撐。對于有桁架立桿的部位,還需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在合適位置適當增設1 根豎撐,也可以增設2~4 根筏撐。
2)模板材料的選用。本工程采用的是10 mm 厚度的膠合板制成的模板,這種模板可以大大增加模板周轉的次數,從而有效確保了工程施工質量。本工程采用扣件式鋼管滿堂支模架,在支設模板過程中,要注意其水平和垂直度。木方材料則選用杉木枋制成的木方。模板支撐施工如圖3 所示。

圖3 模板支撐施工
1)嚴格按照設計規范要求,布設好木方,同時注意控制好模板內斜杠、立桿、梁側和柱之間的距離。
2)采用滿堂支模架的水平支撐,在設置過程中,多余的3 道水平支撐需要分別布設在上、中、下3 個位置。注意運用對拉螺桿控制好斜杠和梁的寬度。轉換層由于需要承受的載力比較大,因此,層內盡可能不要鉆取孔洞,為此施工人員可以使用一次對拉螺桿,無須取出。在鋪裝梁底模板時,以2‰進行起拱。
綜上所述,目前鋼筋混凝土桁架式轉換層施工技術被應用到高層、超高層建筑中,其施工效果較好,得到各方一致認同,為同類工程提供參考實例。該技術在實際工程應用當中仍存在一些施工難度,需要不斷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