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慶偉 何寧秀 韓善紅 梁 玲/江蘇省連云港市農業農村局
數字農業作為大數據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已成為促進農業生產管理標準化、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數字農業快速發展,給農產品的生產管理、品牌培育、產品流通、銷售模式等帶來深刻影響。江蘇省連云港市數字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農產品電商銷售率不斷提高,數字鄉村試點縣建設、“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進、“贛榆模式”等電商模式日趨成熟,給“連天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數字農業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連云港境內地貌多樣,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是重要的糧油、林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1+1+N”模式的市級數字農業農村指揮中心初具規模,衛星遙感監測平臺對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四情”動態監測,環境監測、智能控制、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畜禽體征監測、循環水裝備控制、餌料自動精準投喂等技術應用日趨成熟,益農信息社服務體系不斷壯大,“蘇菜直通”平臺成為產銷對接的重要載體,數字技術已廣泛運用到大田種植、設施栽培、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
數字農業助力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電商發展和農業農村特色產業資源密切相關,借助各大電商平臺,農業企業、種養大戶等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商,形成雙店鮮切花、贛榆海產品、灌南食用菌等主導電商產業。各大電商企業在連云港市各縣區、中心鎮和行政村建立服務網絡,實現代購代銷、生活服務、物流快遞配送等綜合服務功能疊加。“互聯網+銷售”助力新媒體成為農業農村對外展示與致富的“新農具”。
數字農業助力創新“品牌+電商”模式。品牌是農業競爭力的核心標志,品牌培育為電商發展提供誠信背書。在“連天下”品牌引領下,黃川草莓、東海老淮豬、灌云豆丹、灌南食用菌、謝湖大櫻桃、花果山風鵝、沃田藍莓等特色農產品逐步成為網紅產品品牌。數字農業為品牌農產品走出去提供了機遇,依托“連天下”品牌統一的包裝形象、豐富的農產品種類、多元的會展平臺、立體的宣傳矩陣,讓“連天下”品牌叫響國內,“‘連天下’品牌+電商”模式逐步被市場認可。
品牌農產品質量監管有待加強。線上銷售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產品分級規范,產品質量監管力量偏弱,產品質量難以保障。電商經營主體、銷售渠道、產品來源等多元化,初級農產品占比高、農產品同質化嚴重、品質良莠不齊,影響品牌形象。
農產品品牌文化內涵有待挖掘。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等構成“連天下”品牌矩陣,其品牌的西游文化特征顯著。數字化背景下,存在電商營銷專業人才不足、品牌營銷意識不強、地方文化融入不夠、文化為品牌賦能不足等問題。
農產品流通環節有待完善。生鮮農產品需要冷鏈物流運輸,對速度與質量有較高要求。農產品流通主體組織化程度不高,流通環節標準化程度偏弱,生鮮農產品包裝技術簡陋,造成農產品品質下降,增加農產品損耗。
創新品牌培育模式。數字農業發展對品牌農產品生產、營銷有積極的作用,對品牌農產品質量、包裝、內涵等的要求也更高。品牌培育要提升品牌的識別度與影響力,健全品牌運營機制、創新品牌發展模式、優化品牌管理制度,找準數字農業背景下農產品品牌定位。構建“協會+產業+企業”品牌長效運營機制,加快“1+N”品牌模式推廣,以“連天下”品牌為核心,引領縣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共同發展。為品牌注入文化因素,加快品牌文化賦能。推進品牌誠信體系建設,優化“連天下”品牌目錄庫,規范使用“連天下”集體商標。發揮數字化傳播優勢,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推介模式,推進“連天下”品牌健康發展。
保障品牌農產品質量。質量是提高農產品信譽度和品牌發展的關鍵因素。要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加強農業執法體系建設、細化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推廣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構建全產業鏈的農產品信息化標準體系。推進農資數字化管理,構建以縣區為單位的農業投入品監管溯源與數據采集機制,保障農資質量安全。提高電商準入門檻,引導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品牌認證,對上市銷售的農產品加施質量認證、品名產地、商標品牌等標識,筑牢品牌發展基礎。
加快數字農業基礎建設。完善和落實數字農業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數字農業領域,營造多元化投融資氛圍。加快5G技術的推廣,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管理中的應用普及。發展以農業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數字農業新基建,搭建農業大數據云共享平臺、智能化農情監控平臺、農產品可追溯平臺等。加快農業物聯網和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數字技術的規模化、網絡化效應,促進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裝備等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等融合發展。
加快產品流通基礎建設。擴大農村網絡覆蓋率,完善農村信息基礎建設,提高農村網絡使用率。加強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網絡支付方式。加快推進農村地區物流基地建設,積極引入第三方物流平臺,建設縣域電商物流中轉、分撥中心,提高農村物流便捷度,發展產品包裝產業,形成閉環產業鏈,解決配送難題。支持各類龍頭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建立鎮、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鼓勵電商企業加強與郵政、快遞、供銷、通信、金融等機構的合作,新建或升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培育一批信譽好、服務優、運作高效的快遞物流企業,提高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加快數字化人才培育。協同發揮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作用,培養造就一批數字農業農村領域實用人才和高水平管理團隊。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整合培訓資源,開展數字化應用技能培訓,鼓勵職業院校、專業培訓機構在農村建立培訓基地,開展創業就業數字賦能培訓。加強數字農業培訓,提高“三農”干部、新型經營主體、職業農民的數字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激勵制度,加強政策引導,建立市場化引領人才成長機制,培養樹立一批農業農村數字賦能發展典型。
加快新業態推廣應用。“連天下”區域公用品牌涵蓋了市域內優勢產業資源,要加快探索“‘連天下’區域公用品牌+產業+直播電商”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模式,形成品牌、產業、電商互為支撐、合力發展的局面。鼓勵對接知名電商平臺,開發推廣自主電商平臺,支持發展地方網紅經濟。支持電商企業、電商平臺發展原產地生鮮農產品、加工農產品直采直供、冷鏈配送、社區拼購等電商模式,建立農戶主動參與的利益聯結機制與特色農產品營銷網絡,完善農產品出村進城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