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趙春國 李吉建 劉濤 丁靜
深夜,大漠漆黑冷寂,修工房內燈火通明。儀修工程師宋江波已在這里連續工作了9 個小時。
檢查電路、更換元件、循環注油、安裝調試、檢驗效果;眼不停,手不停,腦不停,腳不停……這就是中石化經緯公司勝利測井公司工程師宋江波每年日復一日的工作。

下午6 點了,宋江波正準備下班,卻突然接到通知:南疆順北區塊奪油上產施工現場的高溫直推MAC 儀器急需維修。
生產需要就是命令。二話沒說,宋江波立即連夜搶修。第二天上午10 點,直到儀器檢修完畢裝車外運后,眼睛酸脹發澀的他才意識到自己不但一夜沒合眼,而且連早飯也沒吃。
“今年西部施工任務重,作為黨員突擊隊成員,他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提起宋江波,同事羅亮萍由衷點贊。
“不給自己留退路,干工作就要做到最好”,這是宋江波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的原則。大學畢業后,他從地面工干起,一步步干到副操作員、操作員,直到成為測井隊長,也記不清完成了多少重點井、疑難井施工任務。
后來,公司要開拓蒙古國市場,急需一名綜合能力強、技術全面的青年干部帶隊。宋江波聽說后便主動請纓:“我剛入黨不久,英語口語也不錯,我去比其他人更合適。”
就這樣,宋江波離開了溫暖的小家,離開了剛結婚不到半年的妻子,踏上了異國他鄉的征途。
在條件艱苦的國外,只有20 多歲的宋江波克服環境陌生、水土不服等影響,從裸眼測井、固井質量測量到射孔,帶領6 個人完成了平時幾十個人的工作量。工作步入正軌后,他還安排隊員分批次回國探親休假,而自己一直堅守在境外十個月之久,創下了蒙古國設立項目部以來產值最高的記錄。

2015 年,全國總工會舉辦了首次全國測井工技能大賽,來自各企業的高手云集一堂,競爭空前激烈。
“和高手過招,才能提升自己,這個機會我不能錯過”,宋江波主動報名參賽。
他每天早晨4 點起床,認真鉆研理論知識;白天的集體訓練,他一絲不茍地完成每個動作、每個步驟;晚上其他選手都去休息了,他還會一個人跑到訓練大廳,繼續進行實操訓練。好多次,因為訓練太投入,等宋江波回到宿舍休息時,天已拂曉。
經過三個月的勤學苦練,宋江波終于一戰成名,獲得大賽一等獎。之后,他又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和“東營市技能狀元”等榮譽稱號。
而立之年,因工作需要,宋江波又轉行做了儀修工程師。一線到儀修,雖然都屬測井行業,卻是專業技術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
“人過三十不學藝,崗位就別再換來換去了”,同事們都勸他。可宋江波卻說:“我是黨員,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哪能光考慮自己的利益。”
宋江波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來”。
不懂的問題,他第一時間向師傅請教;不理解的專業名詞,他想盡辦法購買相關書籍學習,幾十本儀修專業書籍,都被他翻得爛熟于心。
不到半年時間,宋江波就從一名儀修菜鳥成長為儀修“大拿”。
2019 年,宋江波從渤海之濱轉戰新疆大漠戈壁,為服務西部上產盡心竭力。他精心維修、優化改造的儀器,為順北9X 井、塔深5 井等一系列西部超深井測井施工提供助力,測井資料取全取準率多次受到甲方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