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迎迎
【摘? 要】字理識字就是根據漢字構造的規律,依據漢字固有的特征,把漢字的讀音、字形、意義結合在一起,運用形象直觀、展開聯想等方法對字形進行識記。恰當運用字理識字教學能夠使一筆一畫的表意符號變成生動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認識漢字,理解字義,辨清字形,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關鍵詞】字理識字;小學字詞教學;學生發展
一、字理識字教學的內涵
“世界上唯有漢字有字理。”“所謂字理,即漢字的構形理據。”關于字理,段玉裁曾在《說文解字注》“理”字下標注:“玉雖至堅,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難,謂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無憾而后即安,是之謂天理,是之謂善治”。這段話的意思是:十分堅硬的玉石,在打磨的過程中,如果能按玉石的紋理走,很容易把它打磨雕琢成器。其實,教學漢字和雕刻玉石是是同樣的道理,雖然漢字的含義豐富,構造復雜,但是如果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字理教學,學生的收獲會事半功倍。
二、字理識字在教學中的作用
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所以,識字教學非常重要,它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石,也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漢字是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每一個小小的漢字,它的每一個個部首,甚至每一個筆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來源,而不是一種隨意性的產物。意思就是,每一個漢字的字形都是有根有據,按照一定的規律組構的。正因為漢字構造是有據可依的,為我們字理識字教學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恰當運用字理識字在教學中有以下幾種優勢。
(一)圖文結合,激發興趣
“漢字同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樣,也是由圖畫到文字畫,又由文字畫質變為圖畫文字,再發展成文字體系。”在字理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出示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學生去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進而引導學生將圖文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例如,《總也到不了的老屋》一課中,在學習“漂”和“飄”這類讀音相同、字形相似的生字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出示字理圖,讓學生聯系圖形,先區分字形,再理解字義,使學生能夠做到有效的區分和記憶。
(二)幫助記憶,促進想象
每個漢字都是一幅優美的畫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字想象。將一個個抽象的符號想象為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這樣既能讓學生意義地識記漢字,又能有效地開發他們的右腦潛能,促進想象,幫助記憶。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富饒”這個詞,“富”字是從寶蓋頭,表示房屋。“田”是田地的意思,一戶人家有可居住的房屋,還有可以耕種的田地,就算很富有啦!教師的三言兩語,將“富”字想象成一幅生活畫。
如此依據字理進行教學,當漢字出現在學生眼前時,就不再是一個個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既能讓學生意義地識記漢字,又能有效地開發他們的右腦潛能,促進想象,幫助記憶。
(三)掌握方法,自主識字
“字理識字是根據漢字的組織構造規律進行漢字析解,并將漢字音、形、義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的認識傳授給學生的一種識字教學方法,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析形索義,因義記形。’”
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教學“裙”字時,如果教師可給學生講解“衣字旁”的字理,使學生了解了“衣”的字理演變,掌握衣字旁和示字的區別。“衣”,往往與衣服服飾有關;“示”會意字,本意:地神。“二”是古文的“上”字,甲骨文寫作“T”,像祭臺形,“示”作為漢字的部首,多與祭祀、禮儀有關。再學這類偏旁的字,如“裝、裳、袋、初、補”等字,學生就知道它們都是跟衣服/布料有關;再遇“神、福、禮、祖、社”等字,就知道是與神(包括對神的崇拜活動和心理)有關。
教師在教學中堅持運用“字理”教學,久而久之,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漢字儲備量時,他們就會自己去歸納或者質疑所學的生字,慢慢的,學生就能對不同類型的漢字特點有自己的理解,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對所學漢字進行分類。
三、字理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枯燥,丟失情趣
“字理識字”是根據漢字字形的構造規律來進行教學,依據漢字的讀音、字形、意義三個方面,將之融合在一起,講解生字。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漢字的教學過于追求本源含義,忽視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忽略教學環節的設計,一遍遍枯燥地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不考慮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這就違背了“字理識字”教學的初衷。
還有一些簡化字,漢字的簡化本意是為了減少筆畫,提高書寫速度和減少占字空間,有些漢字在簡化過程中,字理甚至淡化消失,無跡可尋。當這些簡化的漢字出現在教學內容中時,教師就沒必要非運用字理來進行講解了。生硬套用字理只會違背科學的原則,反而不利于學生對生字的掌握。
(二)急功近利,忽視字理
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字詞時,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所學課文的生字詞語,小組學習時間一結束,教師就開始提問“你們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或者“你們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呢?”然后就指名讓學生分享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有的教師對字理教學方法一知半解,對字理識字教學執行能力不高,有時候還會自作聰明,產生錯誤的字理分析。例如教學《手術臺就是陣地》一課中,在教學“激烈”的“烈”字,為什么是列字加一個四點水?有的教師給孩子講解說,下面的四點水是烈士的鮮血。正確的字源分析應該是從四點水這個部件分析,這個“四點水”是指火,“火”字在下面一般寫作四點。“烈”字,從火,本義:火勢猛。教師不明白其中的字理,根據自己的理解片面教學,以后學生再遇“煮、然”等字,不知其理,會影響學生以后的學習。
1.“換一換”的方法
主要包括換偏旁、換筆畫等。比如在《山行》一課中,學生學習“徑”字,學生是這樣記的:“經過的‘經’,去掉絞絲旁,換成雙人旁”;對于寒冷的“寒”,如果問學生:“寒這個字怎么寫?”學生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比賽的賽,貝換成兩點”。如果再追問一句:“兩點是什么意思?”學生卻一臉茫然。
2.“加一加”的方法
學生主要用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筆畫等。比如,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中,“蜘蛛”一詞,大部分學生都這樣記:“知道的知,加一個‘蟲’,朱紅的朱加一個‘蟲’”;對于“撞”字,學生這樣記:“就是一個‘童’字,再加一個提手旁。”“曬,就是一個‘日’加一個西邊的‘西’。”……
看識字教學的一個片段:
教學《大自然的聲音》一課,學生讀完生字的讀音后,教師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都是如何記住這些生字的。
生1:我是這樣學“滴”字的,第七課《傾聽秋的聲音》中學過“采摘”的“摘”,把提手旁換成三點水。
師:以舊帶新,你真聰明。
生2:“妙”字最好記,就是一個“女”加上“少”。
生3:“鳴”就是口字旁和一個鳥組成。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套自己的識字方法了!
……
以上是我校一位年輕教師執教的一節常態課識字教學片段,這節課所展示出的,是教師在漢字教學中的短板,會寫不等記住。在生字教學中,學生能認識(讀音)、會書寫(字形)、可運用(字義)才是漢字教學的目的。如果忽略漢字背后的內涵,學生很難能體會到漢字的美感。
3.“減一減”的方法
比如,在《金色的草地》一課中,有學生這樣記“欠”字:“‘欠’,用我們學過的‘吹’來記,把口字旁去掉就對了。”在《贈劉景文》課文里,學生通過“群”減去“羊”就是“君”……諸如此類的生字學習,舉不勝舉。
表面上看,在課堂的生字學習中用上這些方法以后,學生的生字掌握既快又準確,效果似乎不錯。但往往孩子會出現學完就忘,提筆就錯,生字回生的現象。比如,在聽寫中,常常有孩子將“白云生處”的“生”字寫成“深”,這是對詞語理解出現誤差所導致的,在學生理解了“生”的意思是“產生,生出”之后,加深了對這個字的理解之后,錯誤率就減少了;勵與厲不分,出現這種情況,是什么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學生根本沒有理解字詞的意思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無用之功。
4.“猜字謎”的方法
如教學李白的《父親、樹林和鳥》一詩中,教學生字“朝”字,這位教師是這樣出示謎面的:“左邊20日,右邊30天”。預習充分的孩子,很快想起生字表里的“朝”,如此拆分似乎好記,但是“早晨”的字義毫無體現,甚至扭曲。若謎面設為“一輪紅日升草間(上下兩個‘十’),一彎殘月掛天邊”,這不就是清晨時分嗎?這樣的字謎析解不就把字形和字義結合起來了嗎?
的確,運用“猜字謎”或“順口溜”識字能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和增強他們識字的興趣,但是,我們也應當清楚地認識到,課堂上運用“猜字謎”或“順口溜”識字,必須注意形與義的有機結合,凸顯字理的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們識記漢字。
四、如何改進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將生字的音、形、義聯系起來,運用好字理識字教學,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就不會如此膚淺。
當然,字理教學需要教師有扎實的知識儲備。如何有效提高教師字理識字的教學能力?首先,教師個人要增強自己字理識字的觀念意識,通過網絡,觀看專家名師的課堂教學,重點關注識字教學環節,取長補短,充實自己的字理知識;學校圖書配有多種字理教學資料,教師可以定期主動借閱、學習,做好學習筆記;教師還可以在平時的集體備課、集體教研等活動中,向同事學習,學習同事的教學思路及教學智慧;多多開展多形式識字教學研討課,從中互相學習,交流經驗,改進字理教學的方法……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引入字理,可以讓學生對漢字有形象直觀的接觸,使學生對漢字的字形、字義之間的聯系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能使學生真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生字學習,從而牢固地掌握與運用字詞。
對于漢字的教學,我們不能只強調音、形,每一個漢字的音、形、義的結合都是“有理可依”的,只有將音、形、義三者結合,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這個字。
誠然,教學中,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完美無瑕的。近年來,識字教學方法逐漸走向綜合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學習一篇課文時,可以采用隨文識字,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進行字理識字的教學。教師要合理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凸顯字理識字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袁曉園.漢語具有簡短明確的特點[N].光明日報,1986-8-19.
[2]賈國均.字理識字教學法[J].中國教育學刊,1996(03).
[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5.
[4]王寧.漢字的優化與簡化[J].中國社會科學,1991(01).
[5]周一民.現代漢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98.
107350078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