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敏
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形散神聚,老師要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激發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提升學習的動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散文,可以激發學生產生審美的體驗,所以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作者的寫作特點,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并且借助多媒體感受文章中的美,使增強學生獲得美的感悟。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審美需求
列寧十分強調情感對于邏輯思維的作用,可以說情感與知識是緊密結合的,所以在學習散文的初期,老師要醞釀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在新課導入中,老師可以運用聲情并茂的開場白,從而呼喚學生對情感的需求,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有人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通過情境講課可以讓學生快速地融入到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提升學習的動力。特別是對于抒情性的文學佳品,老師可以創設與文章相同的情境,通過富有感情的演講和疏導,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品能夠積極地融合,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學生置于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就會對美產生一定的領悟與期待,自然而然地會走進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需求,讓學生能夠主動地研究和探索文章的內容,進而領悟到美學意境。
二、品析詞句,擴展聯想和審美能力
對于洋溢著情感的優美散文,老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的意境,擴展聯想的能力和審美的能力,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分析富有藝術情操的詞句,當學生掌握其中深層次的意思,讓學生能夠激發藝術感。在閱讀中,老師要帶領學生對文章精彩的語句和詞作進行多方面的推磨,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與內涵。
例如,在講解《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時候,在賞析月下荷塘這一段富有詩意的語句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地揣摩其中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讓學生能夠品味“羞澀”“婀娜”等詞語,從而賞析《荷塘月色》中的精彩段落,讓學生能夠提升學習的質量,讓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提升學習的質量,并且可以讓學生增強對文章情感的感悟。通過指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對文章的意境美,可以讓學生認真地閱讀文章,讓學生了解美的本質,去領悟文章所包含的人生意義,撥動學生的心靈上的琴弦,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運用配樂朗讀,提升審美的情操
“文章的本質源于情感,終于情感?!蔽膶W家將自己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他的目的是為了引起讀者的共鳴,引發作者同樣的情感,所以在教學中,只教讀經典的散文,分析語言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朗讀,將無聲的文字轉為有聲的語言,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情感與作者的思想。特別是對抒情性的散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音樂,為教學烘托氣氛,指導學生配樂朗讀,讓學生能夠調動自己的視覺與聽覺神經,使得文章中的景和物能夠叩擊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能夠在愉悅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提升審美的情操。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要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文章的內容,從而達到情境合一的教學目的,老師可以在教學深入地掌握文章的內容,然后剪輯相應的音樂片段,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來,讓學生用心體會文章和音樂,將音樂與文章相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提升審美和鑒賞能力,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可以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從而與作者發生思想上的碰撞,提升朗讀的能力和鑒賞的能力。
散文是人類心靈的展示,需要人們用心去探討,老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從而讀懂文章。散文的創作是有規律的,老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營養和情感設置相應的教學方式,進行多角度的解讀,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老師要創新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教導學生。在小學語文散文的閱讀中,老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審美情緒,讓學生可以提升學習的質量,養成良好的審美能力。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品析詞句、運用配樂朗讀等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提升審美水平。
301450058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