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勇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 730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鐵路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八縱八橫”鐵路網逐步完善,已通車隧道越來越多。然而,由于所處地質環境復雜或施工水平不足,部分隧道工程在交付使用時,存在一定的質量缺陷。若養護措施不當或外部環境發生變化,這種質量缺陷會逐漸轉變為隧道病害,嚴重影響隧道的安全性。隧道典型病害如圖1所示。

圖1 隧道襯砌病害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隧道病害已進行大量研究,但大都集中在襯砌開裂和滲漏水方面,對于二襯欠厚方面的研究還略顯不足[1-4]。二襯作為隧道重要的安全儲備,是影響隧道安全運營的重要因素。二襯欠厚會使隧道結構受力不合理,承載力低。將二襯截面看作矩形梁,在欠厚截面,其慣性矩與剛度明顯降低,中性軸位置也發生偏離,容易出現應力集中現象,加之列車在高速行駛過程中引起的動力響應問題加速了襯砌的破壞。造成二襯欠厚的原因較多,包括地質環境差、超挖和欠挖、土體塌落、混凝土向下錯動等因素。
針對隧道二襯此類病害問題,國內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模型試驗、數值分析、理論分析等。楊建民等[5]從高鐵隧道二襯設計的角度出發,對比中國、德國和日本規范,并以鄭西高鐵隧道為工程背景,進行二襯設計研究以及不同埋深隧道的鋼筋實際受力測試分析;肖廣智[6]通過對鐵路隧道襯砌典型病害(仰拱上拱、涌水、拱頂掉塊風險)進行系統研究分析,并從施工技術角度提出改進措施;李云等[7]根據隧道襯砌病害的調查統計,利用改進的模糊層次分析法,建立一種新的隧道襯砌健康評價模型;周陳嬰等[8-9]基于探地雷達工作原理,考慮襯砌厚度、鋼筋及鋼拱架分布情況、保護層厚度、圍巖破碎富水裂隙發育程度、脫空、不密實等因素,總結出一套用于隧道襯砌病害檢測的高效探地雷達信號解譯方法。
西部某高速鐵路是國家鐵路“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地質環境復雜、運輸壓力大等因素,使得該高速鐵路出現各種病害問題。對該隧道進行二襯厚度檢測,將檢測結果進行歸類分析,并對典型的隧道二襯欠厚問題進行結構安全性計算,將計算結果做出評價,得出保證二襯安全的臨界厚度,為鐵路維護提供理論依據。
本次二襯結構檢測采用設備為SIR-3000型探地雷達,主機可適配所有高中低頻雷達天線,頻率范圍為16 MHz~2.2 GHz,掃描速率最高可達300線/s,具有位置自動伺服系統,便于信號的準確接收。檢測方法為:選用為400 M地面耦合式一體化屏蔽天線,雷達主機發射高速脈沖信號,速度為64次/s,每米測線分布測點約50個。
為準確探測鐵路隧道襯砌病害情況,需對探地雷達檢測位置進行合理布置。由經驗可知,高鐵隧道襯砌的關鍵部位有6個,分別為:拱頂、左拱腰、右拱腰、左邊墻、右邊墻以及仰拱。對于已經運營的高鐵隧道,無法進行探地雷達檢測,故只需對前面5個關鍵位置進行測線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探地雷達測線布置
通過采用SIR-3000型探地雷達對該線隧道二襯厚度檢測,統計分析發現,存在缺陷部位共有239處。其中,隧道二襯欠厚部位共有167處,二襯欠厚且襯砌背后空洞部位有35處,襯砌背后空洞部位有37處。各類病害數所占總病害數的比例如圖3所示,典型襯砌病害探地雷達圖譜如圖4所示。

圖3 各類病害數所占總病害數比例
二襯病害檢測結果統計可知,二襯欠厚病害數占總病害數的69.9%,是影響隧道結構安全運營的主要影響因素,為能夠更加準確地分析二襯欠厚對隧道結構的影響,對各部位欠厚數進行統計,如圖5所示。

圖5 不同位置處二襯厚度缺陷率分布
由圖5可知,拱頂的缺陷分布率遠大于在其他部位的缺陷分布率,左、右拱腰次之,左、右邊墻最小,這是由于在隧道建設過程中,受重力影響,拱頂混凝土沒有完全凝固時,過早拆除了有效的支撐約束,使得混凝土向下塌落,造成拱頂二襯缺陷,其他部位此類現象較少[10]。
對于素混凝土二次襯砌截面安全檢算,可通過破損階段法進行檢算,即通過襯砌混凝土極限承載力與其所受軸力的比值確定安全系數K[11-12]。
當初始偏心距e0≤0.2d時,襯砌截面安全系數按式(1)計算;否則按式(2)計算。
混凝土截面偏心受壓
KN≤φαRabd
(1)
混凝土截面偏心受拉

(2)
式中,K為安全系數;N為軸力;R1為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α為軸力偏心影響系數,其值為1-1.5e0/d;b為截面寬度;d為襯砌厚度;φ為構件縱向彎曲系數,對于隧道襯砌、明洞拱圈及墻背緊密回填的邊墻可取φ=1,對于其他構件應根據長細比從規范中選用。
根據隧道結構特點,將地層進行屬性歸類,并根據地層特點采用計算公式確定地層壓力,考慮圍巖對襯砌結構的約束影響,采用Winkler地層模型假定進行結構受力計算和截面設計[13]。
應用該理論進行襯砌結構計算時,應先將襯砌結構離散為多個單元,對于弧形襯砌可用折現代替,單元與單元之間以節點連接,與此同時,將作用在襯砌結構上的分布荷載轉化為集中荷載作用于節點之上,將用彈簧模擬的圍巖約束也以集中荷載的方式作用于節點,如圖6所示。然后,以各節點位移(軸向位移、法向位移以及轉角位移)為基本未知量,對單元e進行受力分析,如圖7所示。

圖6 襯砌結構離散化

圖7 梁單元計算簡圖
采用勢能駐值原理得到單元e在局部坐標系下的平衡方程為[14-15],即

(3)
可簡寫為
Fe=Keδe
(4)
式(3)、式(4)為局部坐標系(x′-y′)下的求解方程,為便于結構“整體”分析,需進行坐標變換,將局部坐標系下的求解方程轉換到整體坐標系下,直接對單元剛度矩陣Ke進行坐標轉換
F=Kδ
(5)
式中,F、δ分別為整體坐標系下的節點力及節點位移;K為轉換后的單元剛度矩陣,其中
K=RTKeR
(6)
R為轉置矩陣,即

(7)
圍巖對襯砌的約束作用可用彈性支承模擬,且僅受法向力,如圖8所示。根據Winkler地層模型假定,在整體坐標系下,圍巖抗力與位移之間的表達關系為

圖8 圍巖彈性支承節點受力簡圖

(8)

事實上,應用以上力學原理進行人工計算對襯砌結構受力分析非常困難,故借助有限元程序來實現襯砌結構力學求解。
根據勘查資料,該高速鐵路隧道穿越的主要地層圍巖級別為Ⅳ級,深埋隧道。SIR-3000型探地雷達檢測結果顯示,在拱頂、拱腰、邊墻等關鍵部位均有缺陷。因此,可采用有限元軟件分別建立帶有缺陷的“荷載-簡化地層-結構”模型,二襯設計厚度h為0.4 m,有效厚度為h0,擬定缺陷寬度w為0.6 m,如圖9所示。Ⅳ級圍巖及二襯混凝土物理參數如表1所示。各工況設計方案如表2所示。

圖9 二襯局部欠厚示意

表1 圍巖及混凝土襯砌物理參數

表2 工況設計方案
二襯是隧道結構重要的安全儲備。二襯欠厚往往會對結構造成不良影響,為能夠掌握二襯欠厚對結構受力影響的一般規律,根據二襯欠厚位置、欠厚程度設置7個工況(包括25種計算方案),各方案下二襯內力及安全系數分布情況如圖10~圖13所示。

圖10 二襯整體欠厚的內力及安全系數

圖11 二襯拱頂欠厚的內力及安全系數

圖12 二襯拱腰欠厚的內力及安全系數

圖13 二襯邊墻欠厚的內力及安全系數
二襯整體欠厚時,隨h0/h減小,二襯各部位軸力均有所變化,減小最多的為左、右邊墻,拱腰次之,拱頂變化最小,但彎矩變化規律恰好相反;拱頂欠厚時,隨h0/h減小,拱頂軸力不斷增大,彎矩不斷減小,左、右拱腰的軸力、彎矩均呈增大趨勢,左、右邊墻的彎矩、軸力變化較小;左拱腰欠厚時,隨h0/h減小,拱頂軸力減小至h0/h=0.375后增大,彎矩呈增大趨勢。左拱腰彎矩、軸力均不斷減小,右拱腰軸力、彎矩減小至h0/h=0.375后增大。左邊墻的軸力不斷減小,彎矩不斷增大,右邊墻的內力變化規律與左邊墻相反;左邊墻欠厚時,隨h0/h減小,左邊墻軸力變化較小,彎矩不斷較小。
通過對二襯結構的計算分析,可得到結構各部位的內力結果。應用第2節方法求得二襯各部位安全系數。依據TB10003—2016《鐵路隧道設計規范》,當采用破損階段法驗算襯砌截面強度時,根據襯砌截面受力形式的不同,選用不同的安全系數。混凝土達到抗壓強度極限時,K取2.4,混凝土抗拉強度達到極限時,K取3.6。因此,可對各部位的安全系數進行函數擬合,得到各部位的最小安全厚度,即臨界厚度,如圖14所示。
由圖14表明,二襯整體欠厚,h0/h<0.479時,拱頂受拉破壞,即臨界厚度為19.2 cm;拱頂欠厚,0.417 圖14 二襯各部位安全系數擬合函數 針對西部高速鐵路某隧道區間,開展二襯結構缺陷檢測工作,并基于二襯欠厚部位、欠厚程度設置多種工況,分析各工況下結構的內力及安全性變化,得到以下結論。 (1)二襯主要的缺陷表現為欠厚缺陷,且二襯欠厚在各部位的分布數呈正態分布,拱頂最多,拱腰次之,邊墻最少。 (2)二襯欠厚使得欠厚部位的內力整體呈減小趨勢,極限承載力降低,即安全系數減小,也對周圍單元產生影響,距離越大影響越小。 (3)二襯整體欠厚時,臨界厚度為19.2 cm;拱頂欠厚時,拱頂厚度在16.7~26.3 cm之間為受拉破壞區間;拱腰欠厚對襯砌結構的影響較小,未發現極限破壞情況;邊墻欠厚時,臨界厚度為3 cm。
6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