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吳秀清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中并不罕見,屬于兒科疾病中較常見的一種,其主要病因為感染腺病毒及流感病毒等,發病群體以學齡前兒童居多,主要臨床表現為鼻塞、頭痛、咳嗽、乏力、發熱等[1]。目前,對此類疾病臨床多采用抗菌藥物治療,但單純應用一種藥物治療,其產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因此效果并不理想[2]。有研究顯示,在常規抗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該藥物殺菌及抑菌效果顯著,目前多應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3]。喜炎平注射液往往會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有效減輕炎癥反應[4]。本研究就喜炎平注射液聯合抗菌藥物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沈陽市兒童醫院收治的160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聯合組與抗菌藥物組,各80例。聯合組患兒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1~8歲,平均(5.22±1.02)歲,病程1~7 d,平均(3.49±1.05)d;抗菌藥物組患兒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1~9歲,平均(5.17±1.09)歲,病程1~6 d,平均(3.52±1.03)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患兒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生命體征穩定。
排除標準:缺少完整、真實臨床資料;近1周內使用過抗菌藥物治療;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先天性疾病;治療依從性差或中途退出研究。
抗菌藥物組患兒僅應用抗菌藥物治療,選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上海新亞藥業閔行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46,0.5 g×6片)進行口服治療,若年齡在1歲以下,0.5片/次,若在1歲及以上,1片/次,3次/d,連續治療1周。
聯合組患兒在抗菌藥物組治療基礎上聯合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249,2 ml∶50 mg)進行治療,5 mg/kg,并將其與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充分混合,靜脈滴注給藥,1次/d,連續治療1周。
1)炎癥介質:分別于治療前以及治療1周后于患兒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靜脈血,樣本采集量為5 ml,按照離心半徑為8 cm,3 000 r/min的標準進行離心操作,離心時間為5 min,將血清成功分離后,應用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化學免疫分析儀檢測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以及超敏C反應蛋白,該設備的型號為CF10。
2)療效判定標準: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同時發熱及咳嗽等癥狀消失為顯效;患兒體溫趨于正常,發熱及咳嗽等癥狀明顯改善為有效;患兒體溫未發生明顯改變,發熱及咳嗽等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病情加重情況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不良反應:統計分析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該指標內容包括腹瀉、皮疹、惡心嘔吐等。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兒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超敏C反應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超敏C反應蛋白顯著降低,且聯合組明顯低于抗菌藥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超敏C反應蛋白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超敏C反應蛋白比較(±s)
白細胞介素-8(ng/L) 白細胞介素-1(μg/L) 超敏C反應蛋白(mg/L)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抗菌藥物組 80 21.70±2.46 14.33±1.08 14.89±3.50 9.65±0.55 5.91±0.60 4.33±0.36聯合組 80 21.66±2.51 9.10±0.66 14.92±3.33 5.11±0.31 5.89±0.57 2.08±0.27 t值 0.101 7 36.958 5 0.055 5 64.317 9 0.216 1 44.721 3 P值 0.919 0 0.000 0 0.955 8 0.000 0 0.829 1 0.000 0
聯合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抗菌藥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抗菌藥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由于小兒臟器、組織等發育尚未完善,同時機體免疫功能較差,易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好發于冬春交替季節[5]。一旦患病,患兒的中耳、頸部淋巴結、口腔、眼部等器官會受到影響,可誘發頭暈頭痛、咳嗽痰多、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對患兒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若病情嚴重,還會出現周身乏力、嘔吐、食欲不佳、腹瀉等,會導致患兒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6]。在常規藥物治療中,通常情況下會對患兒采用抗菌藥物治療,有效減輕炎癥反應,但抗菌藥物治療的效果局限,且長時間使用抗菌藥物治療還會導致患兒機體產生耐藥性,同時易出現不良反應,影響臨床診治[7]。
祖國醫學認為,導致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的主要因素為“風寒”,受外感風寒的影響而發病。本研究中,聯合組患兒在常規抗菌藥物治療的同時聯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療,治療效果較理想。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從穿心蓮中提取出來的內酯總酯磺化物,該物質具有更強的抗耐藥性,同時也具有較強的藥用活性,對患兒機體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少[8]。穿心蓮性寒、味苦,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除濕,將其應用于扁桃體炎、細菌性痢疾以及支氣管炎的治療中效果顯著。從現代醫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穿心蓮的主要成分為穿心蓮內酯硫化物,該物質主要具有提升免疫力、抗病毒、消炎等作用,對于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具有較強的清除作用[9]。其可使患兒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狀態得到良好緩解,使抗菌藥物單一治療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彌補,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患兒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的同時,還需重點關注:1)在應用該藥物治療時,患兒易出現過敏反應,須及時向患兒家屬及監護人詳細詢問過敏史,若存在穿心蓮等藥物過敏史情況,須慎重使用;2)聯合用藥時,需要重點關注藥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用藥時間間隔,避免藥物混用而造成不良事件的發生[10];3)醫護人員在對患兒用藥時,需要嚴格遵照規定劑量使用,不可超劑量用藥,同時還需密切注意患兒治療期間生命體征變化,滴注速度不宜過快,尤其是在用藥前30 min應重點關注患兒是否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一旦發生異常情況,須及時停止用藥,并及時予以針對性處理。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以及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低于抗菌藥物組;聯合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抗菌藥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抗菌藥物組。
綜上所述,喜炎平注射液與抗菌藥物聯合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炎癥介質水平,同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相對較低。